

李红昌
经济学博士,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运输经济理论与政策、轨道交通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及投融资评价、交通产业及企业治理。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世界银行项目20余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北京交通广播等新闻媒体的特约评论员。
近年来,我国高铁事业一直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发展。无论是“八纵八横”的高速铁路主通道还是服务区域发展的城际快速铁路都在紧张建设中。越织越密的高铁网络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全国各省级行政区都在加强与铁路部门的合作,希望进一步完善区域性高铁网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1月26日,日兰高铁日照至曲阜段正式开通运营。这条位于山东省南部地区的高铁新线建成投产,与既有京沪高铁、济青高铁、青盐铁路贯通,形成了山东省内环形高铁网络。12月1日,郑渝高铁郑襄段、郑阜高铁、京港高铁商合段三条高铁新线正式通车,完成了河南境内“米”字形高铁网的“撇”和“捺”。山东、河南省高铁网主要服务于省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典型的区域性交通公共产品(Regional Transport Public Goods),从网络结构上看,非常符合本省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
山东省东西长约700公里,南北宽约420公里,中部为鲁中山区,半岛为丘陵地带,经济重镇大多围绕中部山区分布。山东环形高铁网的形成直接将济南、淄博、潍坊、青岛、日照、临沂、济宁、泰安等8个地市联系在一起,并通过青荣城际铁路连接烟台、威海等地市,实现了山东省大部分地市的互联互通。据了解,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将每天开行环形高铁列车,运行一圈用时约6小时至7小时,辐射沿线5800多万人口。
河南省东西长约580公里,南北宽约550公里,平原广布,人口接近1个亿,与六省相毗邻。河南省“米”字形高铁网的完善,把豫东南、豫西南地区更加紧密地融入河南全省发展格局,将会有效促进河南与东南沿海发达省市、西南重要经济地区联系,并将进一步发挥其在京广高铁和徐兰高铁“十”字形经济空间格局中的重心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山东省和河南省十分重视发展省内城际铁路;另一方面,这两个省份也更加重视实现省内高铁网络与国家干线铁路网尤其是国家高速铁路网主骨架的有机衔接。山东环形高铁网沿线地市可以通过京沪高铁通道,直达北京、上海等全国中心城市,不仅能够极大地促进山东省内经济要素流动,还可以进一步强化与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河南省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络,通过京广高铁和徐兰高铁,可以畅通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和长江经济带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
总的来说,我国高铁随着网络架构的不断完善,将陆续体现出显著的区域化、地方化、城际化特征。愈加科学合理的区域性高铁网络,将更好地助推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