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6日下午,我校教师发展中心在思源西楼101教室举办“教书匠的手艺活儿——PPT等软件在教学中的运用”讲座,特邀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陈江副教授为主讲人。来自我校各学院及五所兄弟院校的200余名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我校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董俊主持。
陈江老师,因其精彩的讲课及网络活跃度颇受学生欢迎,在北大校内以“呆呆老师”的称谓闻名。本次讲座中,他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PPT使用经验,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现场互动教学为大家介绍了PPT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的原则和技巧。
首先,陈老师指出PPT不是教师的救世主,它仅是一种优秀的演讲辅助软件,演讲的核心应是“演讲者”,世界上著名的大演说家都是通过自身的演讲特点和人格魅力使演讲精彩纷呈、引人入胜。
接着,陈老师指出PPT授课的优点及不足,运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了在使用和运用PPT过程中存在的典型“病症”,指出治疗这些病症的关键在于“知己知彼,天时地利”。他指出,根据演讲场合的不同,PPT可分为“印象流”和“信息流”两大类,“印象流”PPT适用于演讲时间短、观众差异大的场合,可以通过关键数字和图像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
工作坊中,王帅国老师首先介绍了慕课、混合式教学及翻转课堂的概念、发展史、优点及目前的问题,对比了传统学习与混合学习、慕课课程与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并利用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实例说明在线课程更有趣、更新潮、更紧凑。接着,王老师展示了清华大学在线教育方面的各项工作及成果。
最后,王老师着重介绍了清华大学近两年研发的新型教学工具—雨课堂。他指出“雨课堂”具有五个方面的优势:纯软件,最快部署;简易学,迅速上手;全周期,数据翔实;零成本,适宜推广。他还列举了“雨课堂”在清华大学及其他高校的应用情况,并现场演示如何使用“雨课堂”进行教学。参会的老师们表现出对“雨课堂”浓厚的兴趣,提出了许多具体问题,王老师进行了一一解答。
参加工作坊的老师们纷纷表示,本期工作坊让大家开了眼界,增加了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认识。很多老师表示将会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使用“雨课堂”软件。截止发稿时,土建学院杨丽辉老师反馈来首次使用“雨课堂”的情况:易操作,有六成的学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