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蝉联世界第一 15个学科
02
北京交通大学与贵州暖蓝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捐赠协议
03
我校青年教师在北京高校第十一届青教赛中喜创佳绩

思源书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文化 > 思源书香

时间:2015-11-13 来源: 作者:钱铭怡

父亲的高铁梦 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钱仲侯逝世十周年

 Q83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羊年的春节来临,刚刚从新浪网的新闻上看到,截止到2月18日,春运节前15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0180万人,同比增加701万人,历史上铁路春运人数首次上亿。这里面增加的运力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高铁。我国的高铁从2008年开始发展非常迅速,看看我们从网上找到的资料吧:
 
“中国目前已经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以及最高运营速度的高速铁路网。截止2014年12月26日,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超过15000公里,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约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50%,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榜首。”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高速铁路不仅是世界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而且从2008年以来我国修建的高速铁路都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
 
我亲爱的爸爸如果知道这一切,不知道会何等欣喜……
 
我的父亲钱仲侯,1926年9月26日生于江苏省泰州市。我的祖父是邮电局的一个普通职员,祖母是一位勤劳的家庭妇女。父亲在5个孩子中排行老二,因家境困难,在其中学毕业后曾打工4年多,帮衬父母,资助弟妹上学,并为自己积攒学费。1946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1950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1951年院系调整时期调入北京铁道学院,即现在的北京交通大学任教直至退休。
 
说起来,父亲应该是国内铁路人里面最先考虑到中国一定要发展高速铁路的人之一。1994年他主编的《高速铁路概论》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此书后来几次再版(1999年第二版,2006年第三版,2012年第四版。这后两版因父亲去世,由父亲当年的同事佟立本教授主持完成。父亲在2004年10月去世之前还组织此书的作者们修改第三版,为纪念他,第三版仍将父亲作为主编,第四版才改由佟立本教授为主编)。《高速铁路概论》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关于高铁的书,而且是第一本为培养国内铁路高等院校学生而发行的教科书。
 
我内心一直好奇,父亲及其同事是怎么想到要写这样一本教科书呢?而且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大家好像还不知道互联网,甚至连计算机也还是稀罕物件的时候,父亲他们是怎样找到国外高铁的那些资料的呢?
 
在向佟立本教授咨询后得知,原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铁道部提出要搞客运专线的想法(当年并没有提出高速铁路的概念,高速铁路的概念是后来改的)。之后中国铁道出版社的编辑褚书铭找到我父亲,希望他组织撰写有关书籍,父亲欣然同意。因父亲曾主持过多年铁道概论的教学,并且希望高速铁路的知识未来也能够教授给广大铁路院校的学生,让学生可以在学习《铁道概论》的基础上学习高铁知识,于是他将此书定名为《高速铁路概论》。
 
父亲几次组织作者们开会,带领作者们克服了许多困难,参加撰写的老师们发挥了各自的外语专长,多方查找资料,终于使此书于1993年9月完稿,1994年6月出版。而此时距离日本1964年8月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已经过了大约30年的时间,那时欧洲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例如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也已经建成或开始建设高速铁路了。
然而那时的我并不能体会父亲内心对中国高铁发展的焦灼。直到1996年和父亲一起乘坐从英国伦敦到法国巴黎的高铁“欧洲之星(Euro Star)”,我才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1995年10月-1996年10月我在英国伦敦大学的Royal Holloway 学院做访问学者,在姐姐的经济支持下,接父母到英国探亲。在此期间,我利用学校的假期,带父母到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地进行了短暂的旅行。1996年8月12日我和父母一起从伦敦的Waterloo火车站出发,乘坐“欧洲之星”穿越英吉利海峡的海底隧道到法国巴黎。一贯作风严谨的父亲,在“欧洲之星”启程之前,就把这列火车的机车、车头包括轨道都看了个仔细。而且他一反不爱照相的常态,主动让我为他在列车前、车厢中留影。我说:“我爸今天好高兴啊”,妈妈连连说,“火车是他最喜欢的……”记不清那次是去程还是回程,“欧洲之星”在半路停下来了,最后晚点了几个小时,列车长专门在广播中道歉并说明停车原因。后来我还收到“欧洲之星”所属公司的道歉信及一个文件,信中说明所有乘坐当次火车者在未来两年再次乘坐“欧洲之星”时都可以凭此文件在购票时获得优惠。我的父母当然不会在这个期间再次乘坐“欧洲之星”了,但父亲看到了该公司的运营管理上的优势。于是他非常认真地将这个文件保存了下来。
 
当时的情形,一点一滴,似乎历历在目。父亲在乘坐“欧洲之星”时,是否一直在想,什么时候中国人也能坐上自己的高铁呢。非常遗憾的是,父亲一直到2004年去世,都没有机会乘坐我们国家自己的高铁。父亲去世之后,母亲带病还专门乘坐了一次北京到天津的城际快车,她嘴里一直念叨着父亲,说是代父亲乘坐的这趟车。
 
我和我的先生也因父亲的缘故有了很深厚的铁路情结。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短暂的游览时间里,在世博会众多展览馆的诱惑之下,我们毫不犹豫地优先排队进入铁路展馆,在高铁模拟驾驶室久久不愿离开,并购买了“和谐号”高铁纪念品。
 
现在我对高铁也有很深的情结。这两年我多次离京出差,只要时间许可,只要所到之处有高铁,我就优先选择乘坐高铁。
 
我国的高铁现在已经多达50多条线路。以往一天多的路程,如今数小时就能够到达。这在十几年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真的是高铁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高铁日渐走向寻常百姓,为百姓所喜爱,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015年春节的大年初二,是妈妈去世两周年的日子。妈妈在世时曾几次嘱咐我,到爸爸去世十周年的时候,一定要写一篇纪念爸爸的文章,我答应了妈妈。但是因为工作忙,时间紧张,迟迟没有动笔。2014年10月25日是父亲去世10周年的纪念日,从2014年的9月开始我就苦苦思索,我写些什么好呢?因为爸爸的许多业绩及优点,妈妈在爸爸去世之后写的纪念文章里都已经写过了。一日,看到报刊上提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顿时头脑中灵光乍现:爸爸的中国梦——“高铁梦”,这就是我要写的内容。
 
父亲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勤奋努力的人。他去世之后,我母亲曾经统计过,父亲自己编著、主编、参编的书籍达46本之多。如果加上他翻译和参加翻译的书籍,这个数字会更大。他在1960年主编的《铁道概论》和1963年编著的《铁路运营指标》均广受欢迎。《高速铁路概论》实际上是他1992年11月退休以后主编的著作。
 
和许多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一辈科技人员一样,父亲有着科技救国、科技报国、科技强国之梦。而作为和铁路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科技人员,父亲的心里一直希望我国的铁路事业能够走到国际的前列,即使是退休后也依然如此。
 
亲爱的父亲,您放心吧,您当年心心念念的高速铁路,已经由千千万万个铁路技术人员在中国建成。您当年主编的《高速铁路概论》有您的同事在续写新篇。而母亲在您逝世两周年时发动家人和您的学生捐资及由北京交通大学注资建立的“钱仲侯奖助学金”,几年来一直用于奖励、资助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和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中成绩优秀的贫困生,到2014年,获得奖助学金的学生可能已经达到100多人了。我想,他们当中一定会有高铁建设和管理的栋梁之材。
 
2014年,中国总理李克强利用在各国访问之机,亲自向各国政要推介中国的高铁和高铁机车。这和我们当年在伦敦用羡慕的眼光看“欧洲之星”的情境形成多么大的反差。高铁,国人的智慧与结晶,是我们中国走向富强的代表性形象。让我们为之骄傲,让我们为之自豪。
 
亲爱的父亲,我和姐姐想大声地告诉您,您的高铁梦实现了。高铁梦是中国梦的一部分,她还会随着中国的发展,向四面八方不断地延伸、不断地扩展……
 
 
二维码.jpg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