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蝉联世界第一 15个学科
02
北京交通大学与贵州暖蓝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捐赠协议
03
我校青年教师在北京高校第十一届青教赛中喜创佳绩

思源书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文化 > 思源书香

时间:2016-10-31 来源: 作者:承仁义

实至名归,名师与名校同辉煌——记《金士宣》闪亮莅世
纪念金士宣教授诞辰116周年逝世24周年

北京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前夕,在“各方众贤”的应援下,经过”十年磨一剑”的艰辛,《金士宣》终于闪亮莅世了。对此,我特致诚挚谢意!

由此,我也如释重负,轻松而愉快!为什么?就因为这部传记的莅世,放出了一道“名师与名校同辉煌”的新光,同时响起了一首同名交响乐。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在当时的运输系工作过一段时间,听到了不少关于金士宣教授的故事和不同传言;在参加落实老知识分子政策的工作中,又亲览了他的档案资料,同样目睹了那些历史杂言。1983年,我受命接任校报总编一职,重新回到了五十年代曾从事过的新闻工作岗位,直至1992年离休。在这期间,出于工作需要和新闻职业操守,我一直十分重视金教授的情况,以及对他的事迹的报道,并且产生了为这位奋斗终身的教授“立传”的念头。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加以尝试。

这一机遇,终于在2006年完成《金色交大》图文史册之后,学校启动出版“北京交通大学学人典库——杰出校友系列著作”之际出现了。2008年出版《曾鲲化》,2011年出版《郑振铎》,今年,迎来了《金士宣》的莅世。

2007年,我承接了担任这本传记主笔的任务。作为一名新闻撰稿人,最注重的是求真务实,绝对排斥文学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因为“今日的新闻就是明日的历史”,写传记最忌讳“虚构”。所以我把主要精力全用在追求真实上了。

在我接手这一任务后不久,随着素材的愈益丰富,突然发现:金士宣的传记素材中,竟然具有不少新闻信息,值得玩味、探索,并不断引发出灵感、顿悟与创意。

这是我以前从来没有料想到的。这里仅举两个例子,作为佐证。

例一,金士宣大学梦的实质与行为,是其“现代学权主义”的表现。金士宣与众不同,早在近百年前,他就开展了“维护自身学习权利”的行动:第一次行动赢得了进入弘毅高等小学的学习权利;第二次行动争取到了投考清华留美预备学校的机会;第三次行动,获得了升入宗文中学的学习权利。随着日益临近中学毕业,像一块巨石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心里清楚,在他的大家庭里,祖父和父亲决不可能允许他升入大学。想到这里他立刻找到还在和济火腿行做学徒的四弟士辉,向他借了30块银元,作为赴京盘川和考学之用。金士宣怀着满腔希望和几多疑惧,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北京城 ,一连参加了4所大学的招生考试,先考了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业专门学校和政法专门学校,共花去4元报名费。虽然都被录取了,但他都没有报到。他耐心地等待着,最后走进了地处北京府右街的铁路管理学校考场,并以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铁路救国”。这是他3次维护学习权利成功后的第一次扩展学习权利的胜利。其后,因其学业优秀,在1922年11月大学毕业后,又顺利地于1923年8月,获得公费留美深造的权利,获得了第一次“扩展学习权利”的胜利,而在随后的留学4年中,又连获硕士、博士两个学位,取得了3次“扩权”的胜利。我们从金士宣的求学经历中,得到了莫大启迪:他3次“维权”成功,三次“扩权”胜利,创造了一位现代学权主义者活生生的鲜明形象和生命范式(该文已于2015年收入《中国梦·家乡梦》)。

例二,平绥线“铁路文化”的出现,反映出现代中华文化新基因的形成。较早的中国铁路之中,只有平绥线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计划、自己勘测、自己经营的。这是著名作家冰心在1935年出版的《西行书简 平绥路旅行记》一书序言中说的话。最先主持这条铁路工程的就是1872年开始的首批留美的30名幼童之一的詹天佑。他于1881年赴美学习,直至在耶鲁大学铁路工程专业毕业。平绥铁路的(北)平张(家口)段即由他主持,于1905至1911年完成。不久,他应广东商办粤汉铁路公司全体股东的推选担任该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1911年以后平绥线的后续工程则由另一位留美幼童邝孙谋担任,至1913年1月,全程817.9米的铁路线始告通车。但是,这样拼接联合构成的线路,当时被戏称其“运输速度还不如骆驼” 金士宣于1934年3月到任后,依然是从调查研究入手,立即着手了解平绥路的 运行情况经过不到两年的努力,金士宣的种种措施得到贯彻,使平绥路 面貌大为改观:车辆周转加快、客货运量大增、运行收入大幅提高、路局能够添置新车扩大运行。所以,尽管金士宣任职时间不长,沿线职工和百姓无不称道(转自《金士宣》)。这期间,在局长沈昌的推动下还开展了一次“平绥路沿线文化大旅”,随后又出版了专辑,该书持久而广泛地流传至今。平绥铁路的沿途风景如八达岭之雄伟,洋河之纡回,大青山之险峻;古迹如大同之古寺,云冈之石窟,绥远之召庙,各有其美,其奇,各有其历史的价值。瞻拜之下,使人生起“祖国庄严,一身幼稚”之感,我们的先人惨淡经营于先,我们后人应当如何珍贵保重,并使之发扬光大!

据冰心介绍,这次“平绥沿线旅行团”的成员共有8位;文国鼐、雷洁琼女士,顾颉刚、郑振铎、陈其田、赵澄、吴文藻先生,以及她本人。我们旅行的目的,是注意平绥线的风景、古迹、美建、风格、宗教,以及经济、物产、种种情况,作几篇报告。我们自7月7日出发,10月8日到平地泉,因故折回。第二次出发,系8月8日,文女士赴北戴河未同行,因邀容庚先生加入。8月25日重复回来,两次共历时六星期(以上两段引文转自冰心《西行书简 平绥沿线旅游·序》)。

现在看来,“平绥铁路文化”的贡献,就在于它奠定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与自主创新”三者高度融合的中国现代文化新基因。而这种新基因,在其后的82年(1934-2016年)中,一直在影响着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着十分积极的引领、推动和开拓性作用,从而适应了跨世纪的时代进步需求。但是,这种淹殁在历史烟尘中的重要“新闻”,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传播。

说明: H:\IMG_20150827_0001.jpg 说明: H:\IMG_20150827_0001.jpg 说明: http://img12.360buyimg.com/n0/g5/M02/02/19/rBEIDE_VaZQIAAAAAACi6Qdz_H0AAAi4AFvfKYAAKMB109.jpg

图为双著合并出版的《平绥沿线旅行记·西行书简》第一次印刷版样,左上角是两位作者冰心、郑振铎的途中合影。之后,郑振铎的《西行书简》单行本也得到了广泛流传,右图为2012年4月北师大出版集团出版的《西行书简》。

以上两个例子,均可称作“旧事中的新闻”,或叫“历史新闻”,只因限于篇幅,这里难以备述。概括起来,传记《金士宣》具有以下十大亮点:历史的真实性;往事的新闻性;成长的自主性; 目标的适时性;爱国的终身性; 前进的曲折性;敬业的垂范性;道德的完美性;创新的开拓性;成功的自觉性。可见,金士宣教授的多彩人生,确实是值得人们效法的,而其中蕴含的辉煌信息,不仅可供借鉴,而且定能带来种种新的启示,励人奋进。

值此金教授诞辰116周年和逝世24周年之际,传记《金士宣》的出版,其深层意义就是对主人公的一种隆重纪念和深切缅怀。

2016年9月29日 写于上园村老宅

《金士宣》一书可以从“亚马逊”、“京东”等网页快速购进。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