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蝉联世界第一 15个学科
02
北京交通大学与贵州暖蓝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捐赠协议
03
我校青年教师在北京高校第十一届青教赛中喜创佳绩

学子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交大人物 > 学子

时间:2016-02-17 来源:校报 作者:校报

恰同学少年 | 倾听属于“思源-校长奖学金”获得者的小故事
◆编者按:近日,学校2014-2015学年“思源-校长奖学金”评选结果揭晓。今年,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本科生荣誉评价体系,将“思源奖学金”调整为“思源-校长奖学金”和“知行专项奖学金”。其中,“思源-校长奖学金”的评选标准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获得本学年国家奖学金,在专业学习、社会工作、科技创新、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或有其他特殊贡献的学生,学校按不多于10人评选出该奖项,同时授予“北京交通大学三好学生标兵”称号。本期,本报记者邀请来这10位获奖同学,为大家讲述属于他们的成长小故事。
 
我的“国庆逆袭”计划
 
计算机-袁艺天.jpg
 
◎ 袁艺天
 
回首大学四年的学习时光,初入大学的第一个国庆假期时的画面总是浮现在我眼前:东区宿舍洒满阳光,我一边翻着书做着笔记,一边笨拙地敲着代码。
 
那时刚开始接触第一门专业课——“C语言”,晦涩难懂的代码呛得我无从下手。从机房回去的路上,我心情低落,一度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质疑。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我决定趁着即将到来的国庆节拼一把。
 
国庆假期舍友们基本都不在,宿舍难得的安静。C语言当时发了两本参考教材,而我的任务,就是七天之内看完这两本书。第一天开始啃教材,我发现之前许多不懂的知识,书里说得十分清楚,先前总想着完成作业,囫囵吞枣,只看示例代码,不看文字说明,自然不懂。渐渐地,我对那些抽象的代码有了初步的理解,总算赶上了“大众水平”。
 
十月的北京秋意盎然,阳光透过窗洒在身上,温暖安然。没有了刚开学的嘈杂浮躁,也没有了满头雾水的焦虑不安,假期外出固然放松愉快,埋在书堆里却也有种别样的惬意。
 
经过7天的认真钻研,等到假期结束时,我从无比抗拒变得胸有成竹。上机时,我不仅可以自己完成实验,还能给周围同学讲解。这是良性循环的开始,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有了学习的自信,这门课我越学越好,最终期末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我的“国庆逆袭”计划,我觉得那是我大学四年过得最精彩的七天,如果没有那七天,我可能已经放弃了我最初的选择,也有可能被淹没在代码的海洋里,变得无比被动和煎熬。这七天中,我不仅学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调整了自己刚入大学时的浮躁心态,找到了学习的方法,这对我后期的成长至关重要。每当自己遇到了难题,我都会想起那段日子。事实证明,沉下心来奋斗几天,情况总能好转起来。
 
 
一分钟改变
 
机电-张心杰.jpg
 
  ◎ 张心杰
 
随着思源-校长奖学金的获得,我在国家级大创项目负责人、院学生会副主席、机电1205团支书等荣誉之上又增加了一份。可是三年前的我,干瘦,黝黑,带个眼镜,见生人说话紧张。
 
大一新生班会上,同学们挨个上台做自我介绍,大家落落大方、多才多艺。轮到我做介绍时,在大家的注视下,我的脸憋得通红,足足有一分钟,一句“我叫张心杰,来自山东”后就匆匆下台。
 
大一下学期,参加车队面试,6个面试者在机械实验馆的实验室里群面。介绍基本情况时,有人说会CAD,Matlab,有人说自己拆过电动车,电风扇。我只说了姓名籍贯,加了一句第一学期成绩。结果收到落选短信。我一字一句看了一分钟。
 
经历了车队面试的失败,还是想去接触科研实践的我从学校网站上找了一个老师的邮箱地址。发邮件向老师表达了我想跟他做科研项目的想法。一天后就收到了老师的回信,老师回复道“小张,很高兴你对科研感兴趣,可你才大一,要把精力放在学习基础课上,等你学好这些,再做科研也不迟。”短短几行字,我看了一分钟,一边看,一边想网络对面坐着怎样的一个老师,在百忙之中为一个莽撞无知的孩子送上这样一份善意的提醒。
 
一分钟,很短,它只是一天里的1/1440,一年的1/525600,三年的1/1576800。可在我眼里,它却很长,长到改变了我这三年的轨迹。如果说我在新生班会上的一分钟里,感受到的是不能在众人面前从容表达自己的窘迫;在看落选短信的一分钟里,感受到的是自己综合能力的匮乏;那么在看到老师回复邮件的一分钟里,感受到的就是基础学习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因此我在努力学习的基础上,开始加入社团锻炼,开始承担班级工作,开始接触科研实践,开始勤工助学多与人交流,开始……
 
人生中有无数个一分钟,这三个一分钟里,我选择了新的开始。也在无数个动摇迷茫的一分钟里,我选择了继续坚持。所以才有了从一无所有到满载而归这精彩的大学生活。
 
 
永不言弃
 
理-宁文.jpg
 
  ◎ 宁文
 
有人天资聪颖,一鸣惊人,有人平凡普通,默默积累。我想,我属于后者。
 
大二下学期我选择参与制作多线激光视觉传感器这一大创课题,通过摄像机拍摄激光成像,经处理可实时得物体的实际三维坐标。过程看似容易,但实际中却遇到各种问题。
 
万事开头难,针对涉及的系统设计、参数标定、软件应用等方面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我主动请教老师和师兄,和同学讨论,看文献,做练习,整理学习笔记,将一些常用的函数和算法整理下来,慢慢摸索适合自己的方法。
 
实验过程中遇到瓶颈期,一次次重复实验,总是得不到想要的处理效果,检查实验过程,也没有发现漏洞。我和同学处理光条分区时遇到了杂散光干扰的问题,前后试了四五种方法;进行物体坐标还原的验证实验重复了1个月,进行多种尝试,总不能满意。瓶颈期的煎熬,让我焦虑到连做梦都出现实验场景。当时又正处于课业繁重的阶段——下了课以后,匆匆忙忙赶到实验室,有时做完实验错过食堂开饭时间只能吃面包,晚上和同学讨论到深夜,回去后又要尝试新的方法,身心疲惫,感觉下一秒就不能继续。也曾想过选择放弃,但是又怎能甘心轻易认输。每天睡前的自我鼓励成为坚持下去的动力,然后再次怀抱期待迎接明天的奋斗。
 
随后我们全面分析所有的影响因素,设置了多组对照实验进行排查。想突破瓶颈期,一定要敢于质疑,注重细节。过程的枯燥痛苦磨砺着心性,但最终我们还是都坚持了下来。直到结题答辩的前一天我们终于得到了理想的实验结果。那一刻,我们深刻的感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参与大创的过程,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不仅是技能的积累,更是在遇到困难时,保持内心的强大和坚韧,永不轻言放弃的精神磨砺。正是各方面的历练,才能让我有希望能够在物理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也坚定了我攻读清华物理系博士的决心。
 
 
向世界展示交大人的风采
 
语言-杨舒涵.jpg
 
  ◎ 杨舒涵
 
在2014年由中国北京承办的APEC会议期间,我非常荣幸地从交大众多志愿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服务于国家会议中心主咨询台的志愿者。这里有来自12所高校的13名志愿者,主要负责解答来往外宾的各种疑问,涵盖了会议、交通、场务、旅游等诸多方面。能够来到这里做志愿服务,我深知自己责任重大。
 
前期培训期间,我认真学习了服务手册,牢牢记住所有的会议全称、缩写,办公室房间号及其位置,相关场所的开放时间、使用时间和进入权限,摆渡车时间表等事项。但是在实际的志愿服务过程中,我发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有的问题手册上会有答案,但有的问题只能依靠我们自己的耐心和思考来解答。我对自己第一天的表现并不满意,因为我总是无法完美应对前来咨询的参会人员,而只能在一旁听着其他志愿者的解答。我非常沮丧,于是便在心里暗下决心,明天也要做到对答如流。
 
傍晚结束了志愿服务后,我没有回到酒店休息,而是走遍每一个会场,熟悉会场间的路线,观察每一个安全出口,注意每一个电梯扶梯,留心每一个盥洗室,甚至将每一个饮水机的位置都记在心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第二天的志愿服务开始,我不仅能够自如地应对咨询者的各种提问,更是用自己的微笑感染四方来宾,用专业的服务展现交大人的风采。在担负日常咨询工作外,我还多次被上级推荐,承担人民日报等各大报刊记者采访外宾的口译工作。
 
这次志愿服务使我真正了解到,只有真正努力刻苦钻研,才能不落人后。靠小聪明或许可以解一时之忧,但是在未来现实的残酷考验下,只有真才实学,只有付出辛勤汗水积攒下来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开辟出自己真正的用武之地。
 
 
生活不止眼前 还有诗和远方
 
经管-陈战光.jpg
 
  ◎ 陈战光
 
“有一种执着的力量叫梦想/有人说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梦想/而我说梦想就在前方。”,“从踏入白雪皑皑的高原起/我就注定成为了高原的一座山峰”,“ 只有变得更加优秀,才能帮助更多贫困的孩子/只有变得更加优秀,才能反哺母校的培养/只有变得更加优秀,才能打造一双铁的翅膀/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或许去扛枪,或许去祖国需要的地方/因为这是我的梦想”……
 
这是我写的一首诗《我有一个梦想》中的一部分,是在墨脱边境参军的时候写的。2013年的这个时候,我刚脱去军装,从墨脱边境回到交大。冬天的寒意并未驱赶我对学校和知识的向往,虽未正式复学,可我仍与其他同学一起上课,很多战友打电话问候,问我为什么不在家休息,我知道:休息的生活固然美好,可与墨脱孩子没有如此好的教育环境相比,我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每一天在大学的时光。
 
回到学校,一切初入大学的记忆如大闸打开般涌现在脑海。那是大一的形教课,仍清晰地记着当时文映春老师给新生上课时所说的一个故事:她带的一个学生,每天穿着运动服,他的生活和学习如同身上那套衣服一样“闲适”,但这个学生很努力,在朴素和坚持中打开了清华的大门,那时,我知道——大学,要想过的充实,就得有目标和梦想。
 
而我的目标就是在快乐中学习知识。作为一名文科生,我酷爱阅读各类书籍,犹以哲学和金融为最爱。但我作为一个文科生,深知学习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不占优势,但我很高兴,也很感谢身边有一群乐于助人的同学和敬业的老师。在我不理解某个知识点时,我可以与伙伴们一起自习,并随时向他们学习,学习中固然会有些小挫折,但在伙伴的帮助下,我有了自己的学习圈,在聊天时,通过聊兴趣爱好我又组建了我的生活圈,忽然,感受到我不是一个人在努力,而是与伙伴共同成长。这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团结互助。
 
 
六级:我的英语反转之路
 
软件-徐非凡.JPG
 
  ◎ 徐非凡
 
数学和软件的学习之路,虽有坎坷,却沿途欢笑。解开一个难题,攻克一个bug,都会带来由衷的喜悦。但我们很难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作为一名来自天津的男生,英语这门课就让我头疼了好久。晨读、有道、百词斩这些都无法带来改变。做阅读时,每行都有一个不认识的单词,那是一种钻心的痛。写作文时,背过的范文一篇都想不起来,那种无奈,经历过的人都懂。我虽然有幸获得思源奖,但其实过去两年,我都与国奖失之交臂,就是因为英语太差。
 
而后我迎来了大三的生活,我还有机会,我的六级迟迟未考,这是翻身的最后底牌!综合所有情况并经过计算,我的六级必须要考到540分以上,才能实现“六级A+计划”,一雪过往黑历史。我买了很多书,很多习题。当我第一次听到六级听力的语速的时候,那种心灵上的碾压感真的不是一般的大。我从未放弃,并请教各路大神,摸索英语学习的途径。我需要一个切入点,一个让我从“哭着学”转到“笑着学”的切入点。
 
那是一个下午,我们班一个英语特别好的同学,来我们寝室聊天,他说他硬盘里有十季全的老友记,那句话似一道闪电从我眼前闪过,很久之前,我的另一个好哥们对我说过:“所有英语特别好的人,一定都看过老友记。”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从老友记开始,进入了状态。语言类、口语化、句法简单,重点还是喜剧,老友记让我对英语从痛苦,变成了喜爱。随着语感的逐渐增强,我又接触了纸牌屋,夏洛克等高难度的英剧美剧。有了语感的培养,以及对英语的喜爱,加之系统化的练习策略,我这个四级只考了400多分的“英语渣”,六级考到547分。12学分的英综从C+跃升到了A+的成绩。
 
这件事给我的启迪,不在于英语逆袭本身,而是它最关键的过程:喜欢。喜欢一件事情,就都能把它做好,而如何发现它的乐趣,则需要自己去寻找。
 
 
再坚持一下
 
电信-张家绮.jpg
 
  ◎ 张家绮
 
还记得大一第一次看到真的飞思卡尔智能汽车展示时,一辆小车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主寻找地面上的黑线快速的运行,却始终不冲出跑道。当时觉得很有趣,也很震惊。我深深被智能汽车所吸引,于是便加入了智能汽车协会,充满斗志的准备在这个舞台大干一场。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当竞赛培训开始,学长们讲着一大堆没有学过的专业知识,对于大一的我简直是天书。畏难消极情绪很快占据了我的思维,几乎是天然的觉得自己肯定做不好。几次培训之后,我选择了放弃,退出智能汽车协会。
 
半年后听说同班同学和他的队友在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华北赛区比赛中取得二等奖的成绩时,我又一次被震惊了,里面还有和我一样的大一学生。于是我跑去与同学交流,短暂的交谈已经发现了巨大的知识差距,他懂的太多了。回来后我就很失落,同时又暗下决心追回我的梦想。
 
我再次参加了智能汽车协会,当我再次听到学长讲那些我依旧陌生的专业知识时,我不再逃避了。不懂的知识我就多看几遍,先是弄懂电路图,然后再自己焊接出来调试,然后再开始看代码,每一个步骤都是从一无所知开始做起,通过自学和请教一步一步走过来。在大二上学期期末时,考试周里大家都忙着去复习,实验室人很少,于是我天天很早去复习,剩下的下午和晚上都泡在实验室里面,就这样过了2个考试周。最终的结果是令人欣慰的,当大家考试结束准备开始来做小车时,我的小车已经能够在跑道上顺利的跑完全程了。
 
一步步走来,我感受到每一步都需要踏踏实实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除此之外,回过头来看,发现我大一时觉得很难懂的专业知识和程序代码其实不难,我只是最后一步放弃了。这次经历告诉我凡事再坚持一下,就会发现它其实要比想象中简单的多。而坚持,也是我从这次经历中学到的很重要的一课,它让我以后在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都不再轻言放弃了。
 
 
用目标管理生活
 
经管-夏懿凡.jpg
 
  ◎ 夏懿凡
 
我没有军旅生涯的热血,没有寒门苦读的励志,更没有天赋异禀的光环。为步步生活设定目标,然后倔强坚定地实现目标,这就是我的平凡之路。
 
我不喜欢不确定性,小到日常生活,大到人生规划,我都会将未来拆解为一个个有挑战性的目标,然后努力实现它们。每日生活,我都会有大致的时间规划和成果要求。前一天晚上想好,第二天照做,从而保证了充实、高质量的生活。比如,睡前规定自己看一小时专业课外书,至少30页;安排自习任务时,会按照每道题大概用多长时间来加总,确定自习的时间和任务量。但计划之外的事情出现是常态,所以我也会预先想好一些替代方案,让每天都有足够的灵活性。若将时间段拉长,每月,每学期,每年,大学之后等等,从详到略,我都会找到一定的目标。
 
有时我会错误地设置一个过高的目标,但或许是因为那股深入骨髓的倔强,再难我也不放弃,然后就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与自信。大二时,我决定开始长跑。那时于我而言,每年一测的800米对我来说都非易事,12分钟跑的2千米是我的最长长跑距离。但是当时,我狠下心,第一天便规定自己必须跑5千米——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正常情况下几乎完不成的任务。跑完1000米我已气喘吁吁,咬牙跑完3000米以后腿已完全抬不起来,我知道自己这一趟肯定跑不下去了,但我绝不放弃自己5000米的目标。于是休息一个小时后,我重返操场,再难受再煎熬,我也挺过了剩下的2000米。之后,我一星期内全身疼痛难忍。虽然几小时的倔强带来的是十几天的痛苦,但是突破自我给了我强大的动力与成就感。从那以后,5000米对我来说变成易事,也让我明白了:困难再大,只要成功突破一次,便再也不是挑战。
 
这就是我的风格。扎实攀爬每一步,汲取成功的力量,感谢失败的训诫,用追求卓越的态度去过好平凡的生活,我相信自然能够收获满满。
 
 
我的故事从来不美丽  但一直很励志
 
电气-许文中生活照4:3.jpg
 
  ◎ 许文中
 
“哇,大神啊!”……这样的“赞美”在我完成“思源-校长奖学金”答辩之后便越发多了。学霸、科研大神等标签贴在我的身上,我似乎已经成了优秀的代名词。光鲜的外表下,我清醒地知道故事的正确打开方式其实是这样的。
 
我一直信奉“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一上大学,我便进入实验室、报名参加“电气杯”大赛。在那个还只学过微积分的岁月里,我连最基本的焊接、元器件都不懂,那些专业知识更让我抓狂,它们认识我,我不认识它。但是让我放弃是不可能的,从去图书馆借书、上网查资料,到一次又一次请教学长、一遍又一遍跑中关村买元器件,我尽一切的努力解决眼前一个又一个的障碍。我记得在中关村买器件的时候,因为并没有很了解各器件的具体应用,买了一大堆不能用的东西,不仅如此还遭遇被骗被训斥的经历,因为买器件开发票被别人要了60%的税(正常为5%)。我的信心和热情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被消耗,在那个寒风瑟瑟的冬夜,我站在中关村的一座天桥上,置身这个让我倍感孤独的城市,看着下面川流不息的车辆,我哭了。在那一瞬间那份如火的热情被浇灭得只剩一点小火星了,我以为自己的付出会得到很好的“回报”。哭过之后,来自心底里的声音告诉我,我不能放弃,我一定要拿下它。最终,拿了一个三等奖。这次比赛却开启了我大学科研之路的新世界大门,为自己以后的比赛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挫折带给我更加勇敢的心,更加坚韧的毅力,我想要努力收获更好的成绩,更好的自己。
 
时间的堆叠会让一切产生质的改变,努力总归是有回报的。到了大二时,我的努力开始有所收获,我获得国家级大创,拥有授权实用新型专利两项等各类科技奖项近20项。
 
一路走来,我遇到了太多的失败和挫折。路,是那么的崎岖;而我,却从未言弃。我实现了自己的阶段梦想,因为我付了百倍努力。
 
 
当你知道自己要去哪时  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
 
计算机-吴雨婷.jpg
 
  ◎ 吴雨婷
 
和大家一样,三年前我揣着好奇和期待来到交大,不知道在这金黄的红果园中会度过怎样的大学生活。
 
大一,我担任了计科1307团支部的团支书,同时加入了院团委组织部。这一年,我的成绩是专业第一,获评国家奖学金等诸多奖项。就在我沉浸在自己所取得的小成就里时,我被学院推选参评“校十佳团支部书记”。面对全校从大一到大四的一百多名优秀团支书的竞争,我倍感压力。那段时间,无论是辅导员还是团委书记都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我在紧张之余还是用对待学习科研的态度,拼尽全力,认真准备,不放弃任何一次机会。结果是可喜的。经过这次评选,我看到了蕴藏在我身体里的巨大能量,我渐渐喜欢上了那种超越自我的成就感,我渴望更大的舞台。
 
于是,在大二学年,我更加努力,无论是学习、科研还是社会工作,我都不断尝试,不断突破。最终大二学年学习成绩与综合成绩均位于专业第一,获评国家奖学金、一等学习优秀奖学金、一等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同时我在科研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撰写的全英论文被IFAC(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收录,拥有一项实用新型专利。
 
刚刚步入大三,我便得到了一个所有交大学子都梦想的机会—参与“思源-校长奖学金”的评选。思源奖,是交大本科生的最高荣誉,说实话,这一直都是我的目标,但是,这个机会来的有点早,让我措手不及。但我还是要抓住它。努力得来的成果和认真的准备,我走到了最后一步。我是幸运的,在老师和同学的支持和鼓励下,我整整提前一年完成了我在交大最大的梦想。
 
三年来,我感激着所得的一切,也感激自己能够奔着目标一直努力。我走过的每一步,都让我更加坚信那句话——当你知道自己要去哪时,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