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高校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在北京交通大学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研讨会。会上,北京多所高校代表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做法和成效。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陈宝剑介绍,学校通过建立24小时应急响应热线,推进落实改善校园民生问题,学校相继建成了学生服务、心理危机援助、安全保卫援助、后勤服务等4条“24小时热线”,连同校园网络平台24小时舆情常态化值守,形成了全时段、全覆盖、全方位的“4+1”热线响应体系,在疫情防控、安全保卫、学习生活、学生服务、心理援助和网络舆情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四平介绍,学校开展“改作风办实事”机关作风建设,建立校内“接诉即办”等服务师生工作机制,通过建立1个校级领导小组和48个二级单位工作组,建立校内“接诉即办”和大信访平台,在校内门户网站增设校内“接诉即办”受理平台,开通二级单位受理平台,打通听民意解民忧“断头路”,将“服务院系、服务基层、服务师生”的理念转化为“将实事办好、将好事办实”的成效。
北京林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洪元介绍,学校创新学生公寓“楼长制度”,推动工作力量下沉,将解决学生实际困难和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学校安排校领导担任学生公寓楼长,机关干部、青年教师担任楼长助理,在学生公寓设立功能型党支部,探索“网格化”公寓思政新模式,开展生活场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打通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实现思政引领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建立学生问题“一键式”服务,分类联动快速解决学生诉求问题,切实将学生工作拓展至宿舍终端,有效拓展了学生服务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

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孙景宏介绍,学校创建“权益直通车”平台为学生办实事解难事,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地生根。充分整合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聚焦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工作中的短板,创建“权益直通车”平台,形成多角色参与、多渠道畅通、多方面保障、多维度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机制,组织相关部门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师生实际诉求,赢得师生广泛认可。
北京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许安国围绕学校构建全员全过程就业工作体系介绍,学校在解决学生就业难题方面,由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牵头统筹,每两周动态统计就业进展,根据未就业学生名单联系学院辅导员、导师和班主任,与他们共同“把脉会诊”,开出“良方”。对于求职能力较弱的,制定“就业助力”计划,开展“为民服务办实事·聚力增效促就业”就业促进周系列活动,一对一提供就业指导与咨询,点对点推荐求职岗位。
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刚则围绕学校开展“优教风·严学风·强作风”专项行动,解决师生“关键小事”进行分享交流。学校制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设立5个工作组,针对3方面36项突出问题,明确15个主责部门,细化形成包含22项具体任务、63项重点措施的任务分解表。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校领导班子成员和二级党组织书记“四不两直”下沉至教室、实验室、教研室、宿舍,参加党团支部活动,了解进展成效,解决问题困难。

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还对“三全育人”优秀成果获奖代表进行了表彰,这些优秀成果是从各校申报的188项成果中评审遴选出来的,13项一等奖、22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涵盖工作案例、理论文章、专著等成果类型,集中展示了自2018年以来,北京市建设“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的突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