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2020年北京交通大学-科左后旗定点扶贫工作推
02
学校召开研究生学术写作能力建设研讨会
03
研究生院组织对学院“十四五”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深度访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20-04-26 来源: 作者:佚名

首都教育微信公众号:疫情防控下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怎么做?这些数字告诉你

受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2020届毕业生求职困难增多,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为了确保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平稳运行,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队伍在工作条件受限、工作模式改变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为毕业生送指导、送服务、送关怀,努力稳人心、暖人心、振人心,他们具体都做了些什么呢?跟随小编看一下这几组数字,你就知道了!

3133场次线上招牌活动

5.9万条就业信息

疫情防控期间,各高校举办线上招聘活动3133场次,提供就业岗位87.3万个;推送就业信息5.9万条(次),提供就业岗位98.1万个;组织或参与线上笔试、面试1.5万场次,毕业生参与5.5万人次,3万名毕业生通过网上招聘落实了就业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积极搭建网上就业市场,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自春节开始通过北外就业网、微信公众号、就业微信群等渠道,共发布就业实习信息450条,提供岗位9466人次;组织线上招聘会、宣讲会65场次,提供岗位数量11384个;组织线上笔试、面试276场次,1677名毕业生参与。毕业生们通过就业创业网的定制功能,获取有关招聘信息,还可以选择加入学校就业创业中心设立的6大毕业去向群的微信群,获得更多定制化的服务信息。一位湖北籍毕业生动情地跟老师说:“感谢老师们给我们提供高效、精准、人性化的就业信息服务,这些增强了我们的求职信心,让我们以更为积极的心态直面就业。”

北京交通大学朱善斌老师,主要负责用人单位招聘需求对接和线上招聘活动组织。疫情期间,朱老师每周7天手机24小时开机,每天收集审核发布岗位需求信息约30条,主动与400余家用人单位和30余位校友沟通联络,对接需求信息,学校就业资讯网发布招聘信息1548条,微信公众号推送招聘信息437条;累计举办线上宣讲会264场,各类空中双选会16场,参与企业近3500余家,招聘需求数150000余人。

1270门就业指导课程

1140场线上讲座

疫情防控期间,各高校举办线上招聘活动3133场次,提供就业岗位87.3万个;推送就业信息5.9万条(次),提供就业岗位98.1万个;组织或参与线上笔试、面试1.5万场次,毕业生参与5.5万人次,3万名毕业生通过网上招聘落实了就业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积极搭建网上就业市场,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自春节开始通过北外就业网、微信公众号、就业微信群等渠道,共发布就业实习信息450条,提供岗位9466人次;组织线上招聘会、宣讲会65场次,提供岗位数量11384个;组织线上笔试、面试276场次,1677名毕业生参与。毕业生们通过就业创业网的定制功能,获取有关招聘信息,还可以选择加入学校就业创业中心设立的6大毕业去向群的微信群,获得更多定制化的服务信息。一位湖北籍毕业生动情地跟老师说:“感谢老师们给我们提供高效、精准、人性化的就业信息服务,这些增强了我们的求职信心,让我们以更为积极的心态直面就业。”

北京交通大学朱善斌老师,主要负责用人单位招聘需求对接和线上招聘活动组织。疫情期间,朱老师每周7天手机24小时开机,每天收集审核发布岗位需求信息约30条,主动与400余家用人单位和30余位校友沟通联络,对接需求信息,学校就业资讯网发布招聘信息1548条,微信公众号推送招聘信息437条;累计举办线上宣讲会264场,各类空中双选会16场,参与企业近3500余家,招聘需求数150000余人。

同样,北京科技大学在疫情发生后也开通了“北科就业”官方抖音号,目前关注粉丝已超过4400余人,发布“求职干货铺”职业类小视频33个,获赞1.1万次。

北京科技大学就业指导教师团队紧贴学生求职需求,从职业定位、认识职业世界、求职技巧指导三个方面进行视频的原创设计。每个视频都要经过选题讨论、脚本构思、文字创作、动画设计、分镜头拍摄、后期制作等多个步骤,1分钟的小视频大概要花费老师们近10个小时的时间,视频播出后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喜爱,有同学留言说“学校开的这个抖音真的是太棒了,让我受益匪浅,我每天都期待更新”。

重点推荐6万人次

各类补贴3.2万人次

北京市教委和各高校加强特殊群体精准帮扶,全面掌握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少数民族等毕业生情况,实行分类帮扶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针对湖北籍毕业生建立就业台账,北京高校共有湖北籍毕业生6639人,占毕业生总数的2.77%,就业整体落实率40.96%,高于总体毕业生就业落实率2.5个百分点。疫情以来,为湖北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推荐岗位6万人次,发放各类补贴3.2万人次,累计金额945.7万元。其中,为2600名湖北籍毕业生发放补贴177.9万元。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开展“2314”就业助推工程,关注特殊群体,实现就业“云”助力。“2314”助推工程,即摸清“毕业生就业进展台账”及“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台账”两大台账,将尚未就业的毕业生划分为3大类群体,细分成14类就业需求,并针对性制定14个指导服务方案,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如针对报考公务员毕业生开展“公考助跑计划”、针对考研失利且尚无就业意愿的毕业生进行“引航助飞计划”等,助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中国传媒大学于4月20日开办“就业无忧训练营”,训练营持续7天,面向湖北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内容分为职业定位、求职技巧、政策法规、职场适应等4大板块,通过“线上讲授+团队辅导+1v1咨询答疑+重点推荐岗位”的形式,针对有需求、有困难的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

2125张就业报到证

疫情发生后,市教委第一时间发出通知,明确简化毕业生就业手续流程,手续办理由原来“最多跑一趟”变为“一趟不用跑”。截至目前,已有2125名毕业生通过网络远程办理了就业手续。

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刘琪老师负责毕业生就业手续事务。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有的线下手续流程,毕业生十分关心就业政策如何调整、就业手续如何办理,于是刘琪老师及时总结政策、梳理流程,根据实际情况起草了《北京大学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就业管理办法》。最近两个多月成了刘琪老师接受政策和手续咨询最多的日子——每天平均接待微信、电话咨询不少于20人次,处理邮件业务10人次左右,至今累计接待应届生、往届生咨询及办理各类就业手续1000余人次。

这些学校和老师,只是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战线的一个个缩影。北京93所高校,划分成了7个工作交流研讨组。老师们在交流研讨工作时,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大家都有着相同的共识——“我们是学生求职创业的引路人,特殊时期,更要用担当和智慧点亮学生的求职之路。”在度过了疫情发生后就业工作的调整适应期后,就业工作战线的老师们已经快步跑入了下个阶段——如何让岗位信息和学生需求更加精准地匹配,如何提高网络招聘的签约效率。通过思考努力让这些难点破题,从而助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地就业。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