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18-08-29 来源:北京晨报头条 作者:

北京晨报头条:进生活,无人配送尚需时日

当无人机降落,货物被送到你的面前,无论整个过程是否方便,对用户来说,这都是一件足够酷的事情。

如今的无人配送早已不是一种理论和设想。因其对物流体系的丰富和信息系统加持下的高效配送,无人配送技术已成为电商、快递、外卖平台甚至是“新零售”模式的重要组成。在可见的未来里,这种配送将不仅仅“够酷”,也将实实在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和服务体验。

“玩家”入局无人配送,有巨头也有初创企业

有人将无人配送技术的大规模商用,视为物流领域下一个增长点所在。从各相关领域的企业布局来看,无人配送的发展也越来越接近现实。

今年4月,菜鸟网络对外公开了旗下无人车的路测记录视频。我们能看到,视频中的无人送货车虽然体积很小,但同道路上的汽车相似,行驶过程十分平稳,对于阻挡物也会识别并进行应对处理。此外,菜鸟网络与北京通用航空江西直升机公司合作进行的无人直升机配送也在近期顺利完成。除了阿里,京东的物流体系的完善可谓一直是其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2016年,京东将物流实验室变更为X事业部,再一次明确了物流体系在业务中的地位。通过解决物流环节中的成本与效率问题,京东在无人车、无人仓储、无人机以及无人零售的研发均来自于此。

不仅是电商巨头,无人配送的场景还被放大到了外卖以及“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中。同样在今年年初,美团点评的无人配送在朝阳大悦城试点运行。CEO王兴曾表示,2019年计划实现无人配送的规模化运营。就在今年8月,美团方面还宣布成立无人配送开放平台,这意味着,不仅是自身研发无人配送硬件,美团也将利用多种服务场景为机器人配送提供开放的平台。

除了行业巨头外,无人配送、机器人配送也成为了创业公司的新切入点。在天眼查平台搜索“物流机器人”的项目标签后,我们能看到该项目列表下共有超过50个企业平台。其中多数企业的成立时间在5年之内,融资轮次在A轮、A+轮。包括YogoRobot、深兰科技、云迹科技、真机智能、筋斗云在内的初创企业,希望以无人配送技术与服务,切入外卖、快递等物流细分市场。其中,以YogoRobot、云际科技为例,均是由机器人的产品研发向无人配送服务场景的产品延伸。对于以人工智能硬件开发为核心的企业来说,无人配送也成为了产品落地及商业化的一种场景。

无论是行业巨头还是创业新贵,无人配送发展的背后都是物流体系优化的需求,也是智慧物流发展的重要组成。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2016年国内智能物流市场规模达2000亿元,到2025年,有望超过万亿元。在潜在的市场空间下,无人配送也将成为被追逐的“热点”。

理想中的“无人化”,速度与成本的“变革”

无人配送技术落地的背后,是一场物流效率的“革命”。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8-2024年中国物流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自2013年以来,物流总费用在中国GDP中的占比持续下降,截至2017年底,比重为14.6%。其中,大部分费用源于运输成本。同时,公路货运量在总货运量中占比超过70%,加上其成本消耗,物流体系的优化重点很大程度在于公路运输的成本控制。

业内人士表示,包括快递以及站点仓库的人力成本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流体系的成本支出。根据2016年阿里研究院联合北京交通大学联合发布的《全国社会化电商物流从业人员研究报告》,截至2016年初,物流从业人员达203.3万。其中,快递员、站点仓库操作人员以及基层管理人员等一线人员达到172.9万人。若将这一从业者的范围扩大到外卖服务以及更多“最后一公里”运输问题时,这一数字将会更高,其耗费的人力成本也将更大。

庞大的从业人员数量意味着企业高额的成本。2017年,在京东披露的年度员工福利保障数据中,在包含五险一金在内的员工福利上,京东共支出27亿元。由于一线快递、站点仓库管理员占据京东总员工数的多数,一旦在特定场景下解放了人力投入,物流成本也会随之降低。刘强东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无人送货能够推广,在乡村地区的物流成本将可以下降七成。

一位从事机器人研发的工程师表示,其所在的企业已经将载货、载物的轻型机器人列为研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我们的认知中,机器人送货并不意味着快递员失业,相反,这种技术应该是对现有货物运输方式的一种补充。”对于无人配送的优势,他表示地图大数据之下的准确定位和失效性都为用户带来很好的体验。但由于目前实际投入案例并不多,也并不具有代表性,因此,这种技术的实现还需要很长的测试和改进。

从“园区”到现实生活,无人配送并不简单

曾有人开玩笑说,“看到共享单车的被破坏程度,就能想象无人车上路后有多‘惨’。”

事实上,这种调侃并非毫无根据。此前,长江商报曾报道了一件“广场舞大妈‘击落’无人机并哄抢其搭载的礼物兑换券”的新闻。如何实现配送过程中货物的保护,将是无人配送发展中的重点突破口。

除了货物安全,配送的无人车、无人机对交通以及行人的安全隐患自然也将是重点。因此我们能看到,目前的无人配送研发以及使用仍然是在安全、简单以及有限的空间内进行,而其最终也需要实现从简单交通环境到真实交通环境的飞跃。以菜鸟网络的无人车研发进程为例。菜鸟旗下的ET实验室于2016年,在阿里巴巴西溪园区推出一款名为菜鸟小G的自动送包裹的机器人。之后,在2017年双11期间,菜鸟网络在浙江大学校园里测试了一款名为Gplus的无人送货车。到今年上半年,旗下无人车正式走上“公路”。

此外,业内人士还表示,由于无人车自身的研发和维修成本很高,因此在一些货量集中的地区,无人配送并不一定会比快递员投递成本来的更低。以城市小区与农村住户对比,快递员采用小货车进行快递配送,单次送货量可达10件以上。同样的距离下,目前的小型无人车还无法做到如此的承载量,加上运送速度,反而会降低效率。而在较偏僻的乡村,快递员单次配送距离明显增加,送货量也并不集中。在这种情况下,无人配送车、无人机往往效率更高,成本也更低。

不仅如此,无人配送的实现并非单纯地依靠无人车、无人机等硬件实现。包括地图数据、应用场景分析等基本设施都是无人配送最为基础的支持。像很多人提到的,进入小区是否能实现送货上门?如果不能,需要用户下楼自取,这种配送的体验更像是新奇大过实用。

或许理想中的无人配送并非是漫天的无人飞机和街上跑满的无人货车,更多的将会作为一种提高特定物流场景效率的解决方案。商场内、园区内甚至是大范围住宅区下,无人配送技术都将有更好的发挥。

北京晨报记者张晓莉张羽(35354859159612)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