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18-09-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光明日报:北京交通大学师生送别王梦恕院士

9月22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的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数百名北京交通大学师生来到现场送别王梦恕院士。

生命中的后二十年,王梦恕一直工作在北京交通大学的教学、科研岗位上。作为学校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所所长,他率领学校科研团队,完成大量首创性的科研工作,如在深圳地铁建设中,在国内第一次引入第三方检测;探索深圳地铁大变形成为国内成功首例等等。作为一位高校教师,他坚持立德树人、秉承交大“知行合一”的精神,对学生提出 “第一是品德,第二是能力,第三是理论”这三个基本要求,强调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按照这样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方式,他培养出了百余名品学兼优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为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输送了大批高水平科技人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表示,王梦恕院士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工程巨擘、铁路功勋;他长期潜心育人,将毕生研究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是一位真正的“大师”。

常怀家国责任、一生探索真理,王梦恕院士不仅留下了一个个百年工程,更为交大师生树立了一座精神丰碑。

作为学生,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张顶立追随王梦恕20年。张顶立说,为了国家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王院士始终忙碌在工程一线,他一直倡导在为国家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方面。他曾经多次呼吁:要想解决工程方面的关键技术难题,必须要引导高层次人才深入到工程一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凝练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我国工程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

2008年毕业的隧道及地下工程专业的博士生、现任中国铁路总公司工程设计鉴定中心桥隧处处长的赵勇说,无论是在学校里听王老师讲课,还是在工地现场听他讲解对技术难题的处理方案,都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隧道分院院长郭小红念念不忘一件事:翔安海底隧道第一次穿越海底风化槽时,隧道上部为30多米深的海水,开挖面的地质条件较差,渗水量不断加大,已出现失稳征兆。已经70多岁的王梦恕,在狭窄的临时钢梯上攀爬,结合现场的实际状况,很快提出了施工方案和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的措施,使工程顺利通过了风化深槽的严重危险地段。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谭忠盛提到恩师时说,王院士对工作很执着,一直高强度、高负荷地运转着。年底时曾经一度身体恢复不错,还专门给学生开过一次会,鼓励学生,干工作一切要从国家需要出发。但对于个人生活,王院士从来没有更多要求,经常和学生们一起在工程现场吃工作餐,这种习惯到晚年还一直保持着。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