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17-12-29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莫凡

北京晚报整版报道:“十一五”规划邀市民建言

2005年9月3日,“十一五”规划市民建言会第三专场“北京如何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举行,50多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市民代表踊跃建言。

2005年,北京市“十一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找到北京晚报,希望晚报能够动员北京市的广大市民,为“十一五”规划的制定提出意见建议。领下这项颇为重大的任务后,晚报各部门积极响应,认真思考活动形式和议题内容。

形式直接有效主题切合生活

晚报最初的想法,是想开一个专栏或搞一次征文,但又觉得这样的形式不会有什么效果。经过反复研究,晚报策划组最终确定了“建言会”这种直接有效的活动形式。

形式已经确定,议题又该如何选择?“十一五”规划涉及北京建设的很多方面,不可能把每一项问题都单独拿出来讨论。考虑到发表意见的是老百姓,所选择的议题就一定要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才能有话可说。最终,建言会确定了人口、环境、交通和就业四大主题,这些都是大家最为关心,也最想提出意见的话题。

议题也已敲定,接下来就是动员市民参与。晚报几乎把一切可用的手段都调动了起来:报纸版面、电话、网络、短信,甚至连最为传统的寄信方式也被采用。市民高涨的热情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经过筛选,最终169名市民走入了建言堂,这些人中有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有文化界的名人,更多的则是普普通通的一线工作者,他们的建议都源于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想。有些市民虽然没能被选中,但还是来到建言堂中旁听,并在会后提交了自己准备的文字材料。

市民发言踊跃“限时铃”响不断

四场建言会中,讨论交通问题的专场最受市民关注,总共有6200多名市民踊跃报名。因为报名者众多,这场建言会在原先规定40人参加的基础上又多扩充了9个名额。发言者中不乏交通工程师、规划研究员这样的专业人士,也有天天在车流中穿梭的驾驶员。许多学者、工程师建言的水平之高也让主办者颇为惊讶。

中央民族大学数学系教师苏垣在开会前一天特意结束休假从加拿大赶回来。早在一个月离开中国前他就让家人替他报名,并且送来了十几页手绘交通图,详细解释路口疏堵的建议,这些图稿受到交通专家的高度认可。

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的学生袁洋一虽然年仅19岁,但他对于交通问题的认识之深丝毫不亚于一些专家学者。按袁洋一的话讲,他的意见建议“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袁洋一对于公交车有着极大的兴趣,在家里曾用硬纸片做了200多辆公交车的模型,颜色款式一应俱全。这次建言会上,他带来了一份沉甸甸的材料,里面有100条有关交通,特别是公交系统的意见,这是他通过十几次调查后得出的结果。

这场建言会市民代表年龄差距很大,甚至还有居住在北京的外籍人士参加,体现了建言会全民参与的宗旨。82岁老人胡亚庄为了能更准确地发言,特意让外孙开车带他在路上转了好几圈。12岁学生吕丹则是把自己的建议工整地写在了格子稿纸上,她每天上学都要用一个多钟头,她关于治理堵车的建议也全都来自于自己的坐车感受。新加坡人黄成兴则提出了汽车应礼让斑马线的建议,在今天看来颇具前瞻性。

不单单是交通主题的建言会,其他三场建言会中,市民代表准备的发言内容也都十分充分。有些涉及专业领域的内容很难在规定的五分钟内说清,很多代表的发言也因此超时,会场上提醒限时的铃声不时响起。面对代表们高涨的热情,主持人也不忍心打断他们。

建言会开先河政府广集民意

市民代表的发言,有的谈到了建设城市的宏大设想,也有的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参会的“十一五”规划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表示,政府以这种面对面的建言形式和市民直接对话,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还是第一次。由建言活动征集上来的市民建议,由专人进行归纳、整理后,最有价值的一部分直接吸纳进入了“十一五”规划当中,还有一些则分类汇总到了有关部门,为之后的决策提供依据。

这种开先河式的建言活动,在政府与市民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开创了一种新的交流和沟通渠道,也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欢迎。根据调查显示,当年有93%的受访人认为组织市民对“十一五”建言很有必要,有91%的市民认为应该推广此类活动。市民认为,通过建言活动,政府可以广泛吸引各方意见,使规划更贴近市民心声。

由北京晚报策划的“十一五”规划建言活动,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深远影响,乃至于后来北京开展的许多听证、公示制度,都借鉴了当年建言会的经验。到了“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编制之时,北京晚报再次与市发改委合作,继续举办这种类型的市民建言活动,为规划编制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和参考,更多的市民也参与到了美丽北京的建设当中。

再回首,聊晚报 市民建言开先河民主进程大亮点

“如果您想对‘十一五’规划提出自己的建议,请赶快报名,或许您的意见将被写入‘十一五’规划里,或许您的意见将影响着北京的建设和发展……”2005年7月22日,北京晚报与市发改委合作,通过晚报版面向全体市民发出了参与“十一五”规划建言活动的倡议。

在之后两个月的时间里,市民共发来意见建议63000余条,有16000名市民报名参加建言会,最终169名幸运者被选中走进建言堂,为正在制定的北京十一五规划出谋划策。这种开先河式的市民建言活动,成为社会民主进程的一大亮点。

本报记者莫凡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