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18-09-07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栾玉博

《中国交通报》: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列入学生职业规划

在青年学生心中,“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哪些战略构想和深远意义?“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现状如何?高校如何推动学生未来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之际,北京交通大学(简称北京交大)师生赴泰国、老挝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团调研。学生们真切感受到“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从愿景变为现实,给沿线国家百姓带来了福利,也激起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动力。

在中国企业上班成当地首选

“带领学生们走出去看一看,才能知道‘一带一路’倡议给沿线国家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北京交大团委书记秦思阳告诉记者,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社会上有不同的声音,学校决定组织学生们走出国门实地调研。

“我们在老挝看到,中老铁路楠科内河特大桥正在建设,中老铁路全线贯通后,老挝将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实践团团员、计算机学院本科生张琦说,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倡议在老挝落地的重要工程之一,不但能够联通内外,还能带动贸易量、投资以及就业的增长。

实践团考察的老挝南欧江水电站是中国电建在老挝建设的重点工程,一库七级水电站,二、五、六级水电站已全部投产发电,截至目前累计发电突破27亿千瓦时。水电站建设中,中国企业还为当地新建、改扩建公路500余公里,修建大中桥梁20余座,建设项目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6000余个。

“在中国企业上班成了当地人心中的第一选择。”实践团团员、电气学院本科生王希豪深有同感:“中国企业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当地修路、架桥、建房,解决民生问题的同时,还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

在师资、教材等方面加强合作

“中老铁路建成运营后,将极大地带动老挝经济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仅铁路本身就为当地带来至少6000个就业岗位。”实践团团长、北京交大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刘彦青告诉记者,“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后,老挝的铁路、水电站等重大工程建设和未来的运营,将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而这些人才不能全部来自中国,当地高校必须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实践团团员、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苗峻玮通过调研了解到,在中老铁路动工前,老挝仅有首都万象至老泰边境3.5公里铁路。老挝的高校、科研院所并没有铁路建设和运营相关专业,教育科研力量比较薄弱。泰国铁路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并没有专业铁道学院,学科及科研能力并不强。

毋容置疑,落实“一带一路”倡议需要高校的参与。北京交大将发挥交通运输学科优势,在师资、教材等方面加强与老挝、泰国等高校的合作,为沿线国家培养培训铁路技术和管理人才,打下铁路长期合作的人脉基础和人才基础。

本次调研活动中,泰国坦亚武里皇家理工大学、老挝国立大学均表示,希望北京交大继续提供更多资源,帮助其发展铁路专业。据了解,早在2016年8月,北京交大就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牵头成立了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

近年来,北京交大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成立了国家轨道交通技术教育与服务中心,配合“一带一路”倡议,面向国内外轨道交通行业提供技术教育咨询与培训,已为全球37个国家开展高铁储备及普通铁路相关技术培训,累计超过1500人。

个人情怀与国家战略相融相生

“在泰国、老挝调研的几天,有自我成长,有冷静思考,还有个人情怀与国家战略相融相生。”调研结束后,实践团团员、理学院本科生马毅琰写下了这样的话。马毅琰的体会,正是秦思阳希望学生们感受到的祖国强大和人才需求。

“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我国铁路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就要培养熟悉铁路业务,懂得工程承包,同时掌握商务、法律、金融等领域知识并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北京交大将持续整合国内教学资源和科研平台,构建支撑铁路“走出去”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搭建持续推进铁路“走出去”的人才“蓄水池”。

高校构建起良好的培训体系,还需要学生亲自去“一带一路”沿线工程项目考察,了解当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需求,破解心中的疑惑,把投身“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未来职业规划之一。学习电气专业的王希豪同学表示,考察了南欧江一级水电站后,他决定把这里列入未来的职业规划当中。

《中国交通报》2018年09月07日第6813期 作者:栾玉博 记者:杜爱萍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