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18-05-16 来源:中国教育电视台 作者:

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1(教育台1) 中国教育报道:芯片人才缺口40万 怎么补短板

近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立即重启对中兴通讯的制裁禁令,美国企业被禁止在未来七年内新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销售元器件,那么目前涉及到的核心技术已经被明确,那就是集成电路芯片。

那么此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在众多的讨论声当中,关注技术差距的比较多,而关注人才问题的却比较少。而实际上我们国产芯片的研发人才紧缺才更应该引起重视。

硬件是基础,没有了芯片再强的系统也无法使用,再强的企业可能分分钟就会倒下,为何小小的芯片禁售会产生如此大的震动?原因在于芯片是当今信息时代的核心元器件,是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命门,也是各国占领高科技领域和市场的必争之地。

但尴尬的是,国产芯片的自给率不足三成,集成电路产值不足全球的70%,市场份额不到10%,中国信息产业和制造业的芯片90%以上依赖进口。

更让人担忧的,是我国芯片人才的不足。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显示,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从业人员总数不足30万人,但是按总产值计算需要70万人,人才培养总量严重不足。是什么原因造成芯片人才缺口40万?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李浥东观察到,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普遍不愿意学习更为基础的计算机系统结构,而是对计算机应用更加上心。高校的芯片产业人才储备堪忧,几乎所有人都在做计算机应用的东西。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 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学术委员 李浥东:“我想高等教育模式的话,那可能我们可能强调包括像这种产出导向,这是没有错的,我们也是按照相应的这样方法来做去培养学生的,但是可能有一些小众的这些行业,或者有一些小众的产业,可能在我们的平常教育过程当中,就会有一些政协方面的倾斜,毕竟越热的一些专业,可能未来学生更好就业。”

李浥东说,他很理解计算机基础领域和应用领域之间客观存在的人才差异,高校讲就业率,学生看市场预期,但他认为,无论是薪资待遇,还是人才总量,目前都相差太大了。如果这样的情况继续发展下去,未来三到五年,计算机底层研究就会没有人才可用。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 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学术委员 李浥东:“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现在各个学校,如果在这方面不会说有太多的这个力气投入的话,比方说十年之后,我们人短板还是在40万或者是5万,那么整个产业企业根本是找不到人的,如果一个池子的人都不够多的话,他是不可能出现更好更创新型的人才。”

李浥东呼吁,计算机专业要加强基础人才的培养,大学教育不光要教用计算机的人才,而是要教一个体系结构、一个操作系统,应该把这些教学体系发展起来。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 中国计算机学会YOCSEF学术委员 李浥东:“任何一个产业可能布局上来讲的话,都需要一个很综合的一个考虑,总综合的一个考量,信息产业来讲的话尤其如此,因为信息产业变化太快,如何能够进行一个整体上的布局,然后我们的教育然后再加上我们的人才,整个这么三位一体的整体的一个模式。”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也显示,1999年到2016年,我国集成电路设计负荷年均增长率为44.91%,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依然很高。

根据《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推进纲要》,产业规模到2030年将扩大5倍以上,对人才需求将成倍增长。但从目前我国高校培养集成电路人才的规模和结构来看,还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

对于这一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国杰归纳为四个字--头重脚轻。

他感到人才储备与培养比较薄弱,使我国芯片半导体产业与国际顶尖水平相比,仍有明显差距的一个关键因素,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体系化的建设来治根治本。

李国杰分析,国内IT人才培养之所以存在头重脚轻的问题,一方面也是因为芯片等底层技术有较高门槛,只有985等顶尖院校才培养的出来,另一方面也因为国内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

【视频链接http://una.uuwatch.cn/info/55263046】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