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今天是4月30日  星期三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16-05-13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张克非

人民政协报:五所交大是一家
 
 
    今年,海峡两岸五所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台湾新竹交通大学)将共庆建校120周年,从五所交通大学的历史,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回顾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及其贡献,有助于人们认识中国大学发展的历史,以及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提供有益经验和启示。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本文记述了五所交通大学的历史渊源和他们共同纪念建校120周年的初衷……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东方康奈尔”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896年,洋务派大员盛宣怀转任设于上海的铁路总公司督办。他继上一年在天津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西学学堂(即后来的北洋大学堂,现天津大学的前身)之后,又奏请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的前身。同年,清政府在北京创办了铁路管理传习所,北洋铁路总局也创办了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民国初年,这三所学校分别成为北洋政府交通部所属的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铁路管理学校。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920年12月,交通总长叶恭绰提经国务会议议决,将这四所学校合并成立“交通大学”,由叶恭绰亲兼校长。这是出现交大校名之始,也是各校的首次合并。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922年7月,交大又被分解为交通部南洋大学、唐山大学,设在首都的学校则改称唐山大学北京分校。1927年7月,新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决定将南洋、唐山两所大学分别改称第一、第二“交通大学”。次年10月,学校改隶铁道部,将交通大学设在上海、唐山、北平的三处学校,再次合并统称为“铁道部交通大学”。当时的大学院长(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模仿法国设立的最高教育管理机构,相当于后来的高等教育部)蔡元培、铁道部长孙科都曾先后兼任交通大学校长,足见对交大的重视和学校的地位。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当时,教育界一些学者痛感当时所谓的“新教育”仍然沿袭传统的“治术教育”,与社会生产和实际需要严重脱节,极力主张实行生产教育。这一主张得到许多著名教育家和政府要员的支持,南京国民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实业教育,取得明显成效。交大各校也逐渐步入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交大沪校在唐文治、淩鸿勋、黎照寰等著名校长的主持下,在院系规模、师资力量、教学水平、设备条件等方面,都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逐渐发展成为理工管兼备的多专业综合性大学。到1937年,已设置科学、管理、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5个学院,另设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两系和研究所。聚集了一批影响很大、深受学生爱戴的名师,如被学生尊称为“五权宪法”(指英文唐庆诒、国文陈柱、数学胡敦复、物理裘维裕、化学徐名材)、“三民主义”(指徐名材、周铭、胡明复)的名师,都是全校师生敬仰的大教授。此外,还有指导研制出国内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和电动机的电机系教授钟兆琳、著名的铁路专家淩鸿勋教授、机械及热能工程专业陈石英教授、机械工程专家程孝刚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教授,等等。他们大多负笈海外,并获得名牌大学的学位,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和专业工作经验。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交大“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优良传统逐步形成,人才培养成绩斐然。交大沪校本科毕业人数,1909-1926年近20年共计712人,1927-1937年10年间已达1462人,为前20年的一倍;其中不少人到欧美留学深造。交大学生普遍具有为社会服务和虚心求知的精神、从容镇静的修养、亲爱精诚的胸怀,在学校受到良好的训练,德智体同步发展、专业基础扎实、外文水平高。他们走向社会后,录用单位大都作出“努力求学,实心任事”“朴实谦恭,实事求是”“忠于职守,勇于负责”“务实业而不求名”“重建设而轻仕途”等赞誉,备受欢迎。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交大学生的贡献不仅仅在中国铁路交通事业,其中不少人经过努力,成为科教精英、爱国志士、学界名家、商界巨子。例如,“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水利专家张光斗、“中国航测之父”王之卓、“中国通信界元勋”张煦、中国造船工业奠基人辛一心、老一辈革命家陆定一、原海协会会长汪道涵、致公党中央原名誉主席董寅初、语言学家许国璋、国际航运巨子沈家桢等。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抗战前交大唐校校长中的罗忠忱、茅以升、李垕身、郑华、李书田等,则都是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学成归国的著名学者。他们视野开阔、立意高远,始终以教育兴国为己任,传承“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和“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办学传统,使学校在上世纪30年代即有了“东方康奈尔”的美誉。按照交大分工,唐校专办土木科,分设铁道、桥梁、构造、市政、水利学门,后又增设采矿冶金系。形成以被学生尊称为“唐山五老”的罗忠忱、伍镜湖、李斐英、顾宜孙、黄寿恒教授为代表,由朱物华、刘仙洲、华凤翔、张正平、张伯声等众多著名教授组成的高水平教师群体。仅1933年毕业的土木系一个班,后来就出了林同骅、张维、严恺、刘恢先4位中外院士,分别在航空、壳体结构、水利和地震四个领域独领风骚,这在中国教育史上堪称绝无仅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交大唐校毕业生在铁路、公路、市政、桥梁、建筑界都勇挑大梁,茅以升主持设计修建杭州钱塘江大桥,杜镇远、侯家源主持修建杭江铁路、浙赣铁路、湘黔铁路、黔桂铁路、粤汉铁路等,都是中国近代交通史上标志性的重要工程。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硝烟中的交通大学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937年8月1日,交通大学改归国民政府教育部管辖,并因全面抗战的爆发,开始了各自的坎坷经历。“淞沪会战”爆发后,由于国民政府考虑国际影响,不同意交大沪校内迁的请求,学校遂被迫迁至上海法租界继续办学,其在徐家汇的校园被日本侵略者强行占用。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法租界也落入侵略势力之手,汪伪政权更阴谋接管交大沪校。为应对形势变化,国民政府教育部于1942年8月8日决定将两年前在重庆设立的交大分校改为交大总部,把设在法租界的沪校改为交大分校,对外称“私立南洋大学”。后来,沪校仍被汪伪政权强行接收。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华北地区沦陷前,交大的唐山、北平两校被迫向后方迁徙。1938年初,先迁到湖南湘潭复课。11月,因日军迫近、长沙被焚,学校不得不辗转迁往广西桂林。但在抵桂次日,日机即尾随轰炸,学校的全部图书、仪器和行李均被炸毁。师生们不得不转移到柳州暂避。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939年2月,学校又被迫迁往贵州平越(今福泉)复课,改称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下设唐山工程学院、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及土木、矿冶、铁道管理3系。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944年冬,黔桂战事紧张,交大贵州分校只好再度迁徙,于次年初迁至重庆璧山的丁家坳复课。学校在璧山立足未稳,国民政府教育部又下令要其在暑期迁往甘肃天水,改称国立交通大学甘肃分校。抗战胜利后,学校随即由重庆分别迁回唐山、北平复校。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即便是在战火硝烟、颠沛流离的艰难条件下,交大师生仍然不屈不挠、精心育才,以顽强的精神进行文化抗战,为战后民族复兴积蓄人才。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上海沦陷后,交大沪校迁入法租界租屋办学,校长黎照寰和众多教授在非常不利的条件下,仍一丝不苟地辛勤育才,培养出著名数学家吴文俊、美国“华人电脑大王”王安等许多优秀人才。后来,当学校被汪伪政权强行接管,黎校长和裘维裕等一批著名教授都愤而离校,绝不与日伪合作,保持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940年8月,经后方的交大校友不懈努力,在重庆新建交大分校,两年后再变为国立交大本部,并在原有的电机、机械、土木、管理等系之外,增设了航空、造船、轮机、工业管理、财务管理等新系,以及电信工程管理、航海等专修科,号称“海陆空”俱全,学生数量也增至1700多人,在极其困难的战时创造了交大新的辉煌。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唐校、北平分校辗转迁徙,经历千辛万苦,在偏僻的小山城平越合并为交大贵州分校,师生们在衣食不继、图书仪器大部被毁的艰苦环境里,齐心协力克服各种困难,同样培育出许多优秀人才。仅1943年矿冶系一个班后来就同时出了徐采栋、肖纪美、邱竹贤3位院士,全面抗战期间该校毕业生中就出了10位院士。该校校友杜镇远、龚继成、李温平等主持修建滇缅铁路、滇缅公路、中印油管工程和众多军用机场,赵祖康长期主持全国公路建设;黄万里主持甘肃河西水利总队,全面调查、规划河西地区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他们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抗战胜利后,交通大学渝校学生2000余人,分四批返沪。唐山学院复校后独立,更名为国立唐山工学院。北平学院复校后,独立为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交通大学迎来春天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素有爱国民主传统的交大各校师生又成为国统区学生爱国民主运动的急先锋。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交大沪校的共产党员组织学生自治会,先后发起抵制国民党政府进行“甄审”的斗争、抗议在华美军暴行等爱国运动,并在1947年5月,成功进行了震动全国的“护校斗争”。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当时,南京政府教育部要削减交大办学经费,下令停办部分原有和新设科系,并要撤销已开办30年之久的管理学院,遂引起全校师生的强烈不满。交大中共党支部、学生自治会借机成立护校委员会。5月8日,交大各系、科代表会议上通过全校学生晋京请愿的决议,提出交大校名不容更改等8项要求和全校罢课、通电全国等6项行动。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3日清晨,全校2800多名学生分乘57辆卡车直奔上海北站。他们冲破军警阻挠,找来机车车头和27节货车车皮,在下午6时半,拉响汽笛,自己开动火车向南京进发。沿途克服铁轨被拆卸等各种障碍、冲破荷枪实弹军队的阻挠,火车在深夜驶入真如车站。闻讯乘装甲车赶来的朱家骅被迫接受师生要求,并签署书面答复。学生们在欢呼声中返校,护校斗争取得胜利。该事件在全国引起轰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13年后,毛泽东主席在上海参观科技展览,看到中国第一枚火箭及其主要设计者、交大毕业生潘先觉时,还饶有兴趣地问他:“是不是那个学生自己开火车到南京请愿的交通大学?”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交大各校分别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955年国务院决定,将交大由上海迁往西安,以适应西北地区大规模工业建设的需要。1957年6月,经国务院、高教部批准将交大分设西安、上海两地。1959年7月,中共中央批准分别成立上海、西安两所交通大学,并同时作为国家重点高校。上世纪60年代,上海交大先后划归国防科工委、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领导。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949年7月,原国立唐山工学院、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华北交通学院合并组建中国交通大学,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一年后,学校更名为北方交通大学,下设唐山工学院和北平铁道管理学院。1952年,北方交通大学撤销,两学院分别独立为北京铁道学院、唐山铁道学院,统归铁道部管辖。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964年,出于备战和“三线”建设的需要,国务院决定将唐山铁道学院内迁至四川峨眉。1971年底,学校改称西南交通大学,后在成都建新校区。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970年,北京铁道学院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恢复“北方交通大学”校名。2003年,学校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大陆的四所交通大学在“文革”后相继划归教育部统一管理。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949年后,迁至台湾的交通大学校友,每年4月都自发举行校庆活动。1958年,在20年代曾任交大校长的著名校友、铁路工程大师淩鸿勋倡导下,成立了位于新竹的台湾交通大学。后来成为台湾电子和IT业的发源地及研发中心,为宝岛高科技产业的兴起作出卓越贡献。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爱国荣校、以德为先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重视德育,培养具有爱国奉献精神的优秀人才,历来是交通大学的自觉追求与光荣传统。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早在1897年,南洋公学即有了最早的校歌《警醒歌》,4段歌词每段都分别以“警警警”“醒醒醒”3字作为开头和结尾,提醒师生知耻思奋、报国强种之责任。稍后,南洋公学中院的院歌,明确提出“学问本无限,毕生研究未易穷……须努力奋斗,为国为校争光荣”。抗战时期,交大形成了由著名音乐家萧友梅先生创作的新校歌《为世界之光》,其第一段和第四段歌词充满激情地唱到“美哉吾校,真理之花,青年之模楷,邦国之荣华;校旗飘扬,与日俱长,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实学培国本,民族得中兴;宇土茫茫,山高水长,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该校歌后来仍为西安交大所沿用。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交大唐校则于1934年形成了由吴稚晖作词的校歌,并在1947年51周年校庆时修订并正式公布。体现了“灌输文化尚交通。习矿冶,土木工,窥学术,贯西中,相期同造最高峰”;“宜诚笃,宜勤朴,基础坚,事功崇,文轨车书至大同”的办学宗旨及理想追求。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910年,校长唐文治亲自制定“勤、俭、敬、信”四字校训。1913年他在修改学校章程时,将“注重道德,保存国粹,启发民智,振作民气以全校蔚成高尚人格”列入学校的教育宗旨,“无论风气若何,决不变更迁就”。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当时,学校的校旗上,一只威猛的醒狮前爪按着地球,目光如炬,傲视远方,象征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雄心壮志和光明未来,呼唤莘莘学子振兴中华的远大抱负。校园里回荡着振奋人心的校歌:“醒狮起,搏大地,壮哉吾校旗……实心实力求实学,实心实力务实业,光辉吾国徽,便是光辉吾校旗”。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后来,交通大学在1937年颁定“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的16字校训。该校训也一直为西安交大、西南交大沿用至今。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上海交大则于1996年百年校庆时,将其校训确定为“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并创作了以“振兴中华”为主题的新校歌。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正是“爱国荣校、以德为先”的优良传统及校训、校歌集中体现的崇高追求,形成了五所交通大学共同的精神血脉,也是近代中国高校所积累的宝贵财富。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五所交大是一家”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长期以来,不管是交大哪所学校毕业的学生,都喜欢称自己是“交大人”,虽然毕业的学校不同,但各校之间、毕业生之间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认同感。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900年,受八国联军攻陷京津地区的影响,北方的两所学堂被迫停办,部分师生南下避难。南洋公学专门开设了铁路专修班,妥善安置这些南下师生,后来又资送其中一些人到欧美留学。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943年,在后方的交大校友发起捐献活动,节衣缩食为新设于重庆的母校筹集68万元巨款,以解学校的燃眉之急。即使在当时自身经费十分窘迫的情况下,吴保丰校长仍将该捐款的1/3转赠迁徙到贵州平越的交大唐山、北平分校,帮助它们在颠沛流离中走出困境,继续办学。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941年1月,在重庆的校友发起成立交大上海、唐山、北平三院校友联合会,并筹设总同学会。1965年,交大美洲校友总会成立时,其成员已包括来自原来交大各校的师生。1980年4月,时任会长的交大1940届校友、著名电脑专家王安应邀回国参加84周年校庆活动时,提出“五所交大是一家”的口号,希望大陆四所交大都能派代表出席8月在美举行的交大美洲校友总会联谊会。两岸五所交大积极响应,都派出代表如期赴美聚首,真正实现了全球交大校友的大团圆,并成为惯例。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984年4月8日,在交通大学建校88周年之际,大陆四所交大在上海联袂恢复交通大学校友总会,共同推举陆定一、钱学森、茅以升、汪道涵等7位著名校友为名誉会长,在全国有登记会员四万多人,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校友会。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990年6月,五所交大的校长亲自率团赴美,与美国、加拿大的400多位交大校友共聚第六届交大美洲校友联谊会。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2015年10月3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1届交大校友联谊大会上,台湾新竹交大校长张懋中院士首倡翌年五校联袂共办校庆活动,在场的大陆四所交大领导积极响应,商订在2016年共同举办12项活动,联袂庆祝交大双甲子华诞。2016年4月8日,五校联袂发布《交通大学赋》,由中国邮政局正式发行“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邮票等。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作为中国理工科教育的最早的排头兵,五所交大正并肩携手创造新的历史辉煌,必将为民族、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ifM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作者为兰州大学博物馆馆长、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校史研究分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二维码.jpg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