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16-03-17 来源:文汇报 作者:郭超豪

文汇报 钟章队委员:北京日均出行2800万人次 轨交承担逾三成
 
b0a2345bd9c70ce28a51a5ad33a5739a.jpg
 
 北京为什么这么堵?除了客观上人口和机动车数量的增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总结了几方面原因:一是城区规划的结构性问题。北京早高峰时主要从南向北堵,晚上则相反。二是经常性举办大型活动带来的交通管制。三是外地进京车辆多。
 
“北京这些年采取了一系列管控措施来治理交通拥堵,比如尾号限行、单双号限行等,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带来了不少新问题。”钟章队说,“有些家庭为了应对限号,保证每天有车开,出现了一个人两辆车的现象。道路压力没缓解多少,小区停车问题却愈发突出。”
 
如何应对日趋严重的拥堵问题?钟章队认为,这是一道全球性难题,单一措施难以解决问题。治拥堵,最重要的是城市整体规划。
 
“一座城市的交通规划,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连通性、可达性和冗余性。除了要有‘大动脉,,还要有‘毛细血管,,形成分流,一旦发生事故或交通管制,能重新选择路径并迅速疏散。”钟章队表示,“毛细血管”将大幅度提高路网的吞吐量、可达性和容错率,这对已无多少道路潜力可挖的北京来说尤为重要。
 
“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应是人们出行的首选。公共交通建设好了,也能有效缓解拥堵的压力。”钟章队透露,北京一天的出行人次在2800万左右,其中轨道交通大约承担了1000万人次。
 
“北京的轨道交通线路多,但站点分布还不够密集。”钟章队说,“我从单位下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地铁站,但每个都要步行一公里左右,若遇上刮风下雨,就只能采用其他交通方式了。
为了解决这“最后一公里”问题,北京市目前大力推行公共自行车制度。市民短时间内可免费租赁自行车骑行到附近的公交站或地铁站后“异地还车”,大大提高了使用公共交通的方便程度。同时,北京力争在2020年前在中心城区实现轨道交通全覆盖,平均每700到1000米就有一座地铁站。同时,5号线、10号线等大客流线路将加开平行线,上班族困扰的早晚高峰地铁过于拥挤的问题也能有所缓解。
 
二维码.jpg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