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j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国际需求强劲 具备三大优势
“春风”助中国高铁“走出去”
本报讯(记者 罗 兵)日前,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院长钟章队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黄强表示,中国高铁之所以能够“走出去”,除了中国高铁技术日趋成熟,最重要的是国外发展确实有这个需要。
钟章队称,世界经济发展朝着全球化的趋势迈进,必须有一种交通方式能够支持这种大的发展潮流。东南亚的高速铁路,从泰国、越南到新加坡,都有很强的需求。一方面是这里的人特别多,旅游的人也很多,另外货运也非常迫切,建高铁铁路有很强的必要性。再一个就是东欧,也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发展高铁也有非常迫切的需求,这也从一定角度助推中国高铁技术和产品走出国门。
最近一年里,中国高铁的一大亮点就是李克强总理出访时多次不余遗力地为它推销。土耳其高铁项目的完工,也为中国高铁“走出去”交出了第一份成绩单。在谈到中国高铁的优势时,钟章队表示,中国高铁是踩着巨人的肩膀往上爬的,经过20多年的研究,吸收了先进的经验,也摸索出自己的道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在集成创新方面有很多优势。经过这几年的摸索,高铁的建造技术、构造技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
第二个优势是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大规模的建设,现在已经造就了一大批高铁人才,这是任何其他国家都不具备的一个优势,中国可以输出大量的人才为其他国家服务。
第三个是组织架构优势非常明显。有了组织架构优势,高铁就具有很强的优越性,包括一些固定设备和工程材料,在这方面中国高铁的优势体现得非常明显。
京沈高铁在历时5年、写了4份环保报告后,不久之前才获批,这不仅影响到工程建设进度,也掀起了舆论对于高铁带来噪音、震动和电磁辐射的讨论。在回应“如何实现高铁的绿色安全”这一问题时,黄强对媒体表示,高铁的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是非常关注的,对环境的影响也是有控制指标的,是可以控制在一定水平里的。
黄强说,在高铁运行的周边,大家都能够感觉到高铁优良的品质,对周边的影响没有有线列车大。黄强表示,在高铁上还有各种各样的措施来应对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譬如说声屏障之类的东西,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电磁辐射的影响也是在很近的距离内就能衰减到很低。“这个大家可以放心,不应该有任何问题。”黄强说。
在回应高铁安全性问题时,黄强坚定地说:“我们的高速列车没有任何问题,我们的高速铁路没有任何问题。”他表示,“7·23”事故主要是在通讯信号方面某些设备的管理存在问题,目前已经改进,把各种安全的漏洞都补上了,目前高铁运行很安全,客流量也越来越大。
2014年春运,高铁运营里程突破1万公里,“四纵”干线全部通车。在回应“高铁不挣钱”时,黄强表示,铁路是公益性的商品,也就是说,铁路需要承担很多社会公益的工作,所以不是说拿经济效益好不好,就决定发展还是不发展。
黄强强调:“铁路也是国土开发的有力工具,像中西部地区的开发需要铁路来进行。有一句话叫‘要想富先修路’,也就是说中西部要想富也要先把路修起来。”
钟章队也表示,高速铁路实际上跟高速公路一样,是国家基础设施,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必要,不能纯粹从经济的角度来决定建与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