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07-12-05 来源: 作者: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CNG大讲堂回顾:地域之美,一方水土一方人

        11月22日19:00-20:45,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旅游管理系主任王衍用做客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6N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旅游管理系主任王衍用
  主讲人:
  王衍用,生于1953年,山东省梁山县人,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旅游管理系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曾发表过多篇有关地理环境与人类行为的文章,主要著作有《社会·文化·环境》、《文化地理学》等。
 
  主讲内容:
  “一方水土一方人”,人类的身高、容貌、服饰、饮食、聚落、行为习惯及宗教、政治、军事等诸多方面都与人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王衍用老师从司空见惯的现象和行为中解读地理环境影响的要素,诠释隐藏在地域差异背后的秘密。其视角之独到、观点之奇特,内容之幽默会令您耳目一新,其乐无穷!同时您将从中了解地域风情差异之美,学会尊重地理环境,尊重自然规律。
 
  讲座实录:
  先介绍一下我个人的情况,我上网搜索了一下与我重名的只有一个,是宁波足球队的12号。大家知道日本大阪国立大学教授写了一本书叫《姓名决定你的一生》,很多人都想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什么意思,我读小学的时候就想知道自己的名字,后来查了字典,衍生物,化学多余的东西叫衍生物,我感觉很糟糕,对于用,既然是敷衍了事,肯定没有用。一直到我读大学我都很郁闷,不知道我名字的内在含义。到了我读地理专业后,我突然明白了,姓名决定你一生,姓名决定我研究什么方向,衍用谐音是“岩溶”,岩溶地貌方面大家肯定很清楚,最漂亮的就是桂林山水,我转向旅游专业可能也是与名字有关,这与一生都有关联。后来我用我的名字起了公司的名字叫“大衍之用”。
  下面我讲第一个问题,人地关系简介。人类和地球是一个尴尬的人地关系,人与地理环境到底是什么关系。大家对这些都很了解,孟德斯鸠的銮法精神,拉采尔的人类地理学。
  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如果是是自然界的奴隶,是靠天;如果能和谐相处就是朋友关系,如果人定胜天,那么人就是自然的主人。现在人与自然是失衡的关系,今天讲这个主题也是为了让大家对环境有所认识。
  人是动物,动物都受地理环境的深刻影响、制约,人类的思想误区,是把自己排除在动物之外。但是大家恰恰忘了我们就是动物,大家想想如果我在一个恶劣的环境里,没有花草,没有树木,那怎么能够生活。
  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五一必须要放假,,以人的生理需求为本才是道理,而现在恰恰不了解这一点,所以才把五一黄金周甩掉。
  我们老忘了自己是动物,也忘了天人合一,老是想征服大自然,荒唐不荒唐?我们知道物质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不同的地理环境其物质的形象、数量、质量、结构、规模、色彩作用强度等均不一样,所以不同形式、不同方式、不同程度、不同角度、不同类别的影响人类,制约人类的行为。
  我们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的作用,是想人们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强化环境意识,建立地理科学的思维方式,从空间差异、人地关系的视角看问题。
  完善人文地理学的内容,不少人文现象的奥秘我们还不知道,也很少有人对此项工作进行研究。湖北有一个先生,我和他合作的几本书,都是从认识角度切入,探讨了一些大家司空见惯,且没有看到内涵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眼光。
  关于专业眼光我举两个例子,小时候我看到一个画报,什么样的画报呢?上面画着一个物理学家和一个音乐学家,两个人面对而坐,这时候旁边火车迎面而过,物理学家说这火车是多少速度过去的,而那个音乐学家说火车鸣笛是什么什么高度,这就是因为关注的角度不同。
  搞解剖的一生,都去观察人,并思考从什么地方下手合适,他关注的是你的身体。
  刽子手杀人,如果一刀砍不死,罪犯便可以免除死罪,如果刽子手老是砍不死恐怕人就要失业,所以他们走在大街上总是看别人的脖子。
  对于学英语的,老是观察别人发音的口型。
  这都是专业导致了他们的行为,你的视角决定了你研究的方向和角度。
  我们进入第二个大问题,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包括食物、服饰、宗教、心理行等等。
  我们先讲第一个标题环境造人,环境影响着人类的身高、容貌。地球上分三种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大家观察肤色、眼色,白种人眼睛是蓝灰色,白种人祖先原地是在北欧地区,欧洲北部。大家想想,瑞典、丹麦是有很多地方在北极圈以内,那里阳光斜射,对人的感光度有很大影响。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老鼠的眼睛是什么颜色?和白种人的眼睛是一样的颜色,蓝灰色。所以大家也忘了人也是动物。如果你生活在同样是暗的地方,你与动物的眼色也一样。这就反映了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
  还有一些问题同样来自于地理环境。
  毛发,白色人种是黑色、金色、褐色卷发等,黑人的黑色卷发就像释迦牟尼的头发一样,是因为这样的头发对头皮起到保护作用,与阳光、气侯有关。而现在的女孩把自己的头发弄成卷发黄色的,这完全不是地理原因。
  再比如非洲人的鼻子宽大,就是为了及时交换热量,包括东南亚地区,可以把热量及时交换出去,这是典型的生物学特征。
  寒带人头发比较紧密,形成隔冷层。
  我在人文地理有过一篇文章,是写人类身高与地理差异的成因,得出这样的结果,高纬高于低纬,牧区高于农区,沿海高于内地,城市高于农村,低海拔高于高海拔,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中国人的特征,北高南低,北胖南瘦,北白南黑。
  为什么川贵人最矮小呢,一是少光照,二是以大米为主的食物,三是气温较高。
  东北人块头大,因为生活在寒冷气侯里,需要保存热量,只有块头大的人,单位体积密度小,才能抵御寒冷。大自然的筛选是东北一批高大的人。
  这些规律中,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是营养问题。
  大家看看亚洲地区人的分布,块大可以导致单位体积密度大,利于御寒,吃的是奶和肉,营养是从高纬度向低纬度降低。
  大家知道骨骼的生长,如果这个人有软骨病,医生说多晒晒太阳,包括晚上,人的生长素是在晚上熟睡后才会分泌,一到两点分泌最旺盛,低纬度地区恰恰一两点不睡觉,而高纬度地区晚上很冷,没有什么娱乐的,却可以保证生长素的分泌。
  肉的营养最高,五谷杂粮次之,大米最次,这也是高纬度到低纬度分布的。
  另外中国人的特征,北高南低,北胖南瘦,北白南黑,这些很好玩,我有文章专门讲这些东西。
  再讲一个图,衣随季更,装随地改,你先看新疆,后看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合肥,最典型的,在新疆、甘肃、宁夏都信仰伊斯兰教,大家看新疆的帽子,老年人、小孩是花帽子,到了甘肃、宁夏这一块,回族人戴着白帽子,到陕北地区就用一个毛巾包着头,到山西、河北毛巾就包在后面,到沿海,女同志戴着对折毛巾,同一个纬度,帽子的佩戴恰恰反映了地域的差异。
  再向东到了陕北,为什么要把毛巾系在额头,因为这里冬季风是前沿地带,最容易受到风的袭击,其实完全可以戴个大帽子,但是很穷,只能戴围巾,冷风吹来感受最明显的地方是额头,在额头系个结就能够保护。大家想,这样系是舒适的,在向东就是陕西中部,若干个盆地,两边是山,中间是一条谷地,这时候受冬季风影响不大,但是有粉尘,这样毛巾就系在后面。翻过了太行山到了河北,我们看过抗日题材的电影,《地雷战》里面村民包着头,就跟陕北那里不一样,太行山大家知道是东北西南向的山,地貌类型是倒T型,这里形成一个峡谷,北边是华北平原,这里是南北平原,很宽大,就因为大的空间结构这峡谷的地方,人都用头巾包着头,正好是河北南部与山东西北部,再往河北北部就没有这样包头的,这是地理原因、气侯条件导致的。当然这里风不像陕北那么冷,所以包在头后面。对于山东,东部沿海都是花岗岩,因为风化有很多沙土,就用一个方巾包起来,把额头挑起来,也防止脸晒黑,这样防止了尘土。这样一条纬度带导致了同一个纬度带导致了环境不同,冬季风不同,风向不同,导致了头饰出现了这样的变化。
  还有一个更典型的是大理,大理白族姑娘戴着头围,护着额头这一块,这里气温因为不需要戴帽子,主要是护额头,大家知道大理西边出大理石的山,两边也有山,风花雪月是大理的地貌特征,白族人就用头围把头围起来。
  第二个标题是讲长袍与服装。内蒙古高寒大风地带,人们多用长袍来御寒,日本穿和服,宽松散热。这都是环境造成的。
  大家知道西藏人穿的袍子,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露出袖子,白天露出一个,因为昼夜温差太大,白天露出胳膊,晚上就穿上。这是来源于高原昼夜温差比较大的气侯。这样的风俗都是与地理环境有关系。
  对于穿靴子,在戈壁、沙漠等寒冷恶劣的环境中,可以御寒和适应恶劣的地表环境。对于木屐,为多雨地湿而备,在日本和中国的南方尤其多见。现在女孩子都穿靴子,很时髦,其实根本不适合我们这里穿。对于木鞋,因为荷兰属低洼之国,几乎一半的土地浸泡在水中,500多年前,荷兰人发明了木鞋。这也导致了高跟鞋的出现,高跟鞋走起来特别好看,所以大家现在主要从美的角度穿高跟鞋,但是它的产生是在潮湿环境造成的。
  另外裙子,在中国的云南、泰国等地暑热难耐,须不时入水沐浴,使妇女多穿筒裙,并且筒裙通,边向河中走,边往上卷裙子。
  坎肩,这是典型温差比较大的服饰,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因为温差大的原因,有穿坎肩的服饰习惯。
  下面的概念是东辣西酸,南甜北咸。大家知道中国吃醋的地方,一个是黄土高原,一个是云贵高原,黄土高原最典型的是山西,山西的醋最有名。阎熙山的部队以前交枪不交醋葫芦;山西女孩陪嫁必须要陪几个醋坛子,大家想过为什么山西人爱吃醋?原因是黄土高原土壤含量钙太多,土壤当中钙过多,容易得胆结石,对身体有害,因而人在长期食用食物过程中,摄入过多钙,就用酸碱综合的概念,选择了醋。钙是碱性,醋是酸性,就综合了。
  另外一个吃醋的地方是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吃醋也很普遍。在北京就有不少贵州酸汤鱼的餐馆。云贵高原是石灰岩,成分是碳酸钙,是钙的环境,水和食品中钙的含量高,所以要酸综合。所以地理环境导致了这两个地方都喜欢吃醋。
  丽江水特别清,黄河水特别浑浊。是因为丽江水是碳酸钙溶液,黄河水是混合物。
  对于吃辣,大家知道有什么地方,四川、湖南。主要是这些地方潮湿,潮湿地方毛细血管要张开,吃了辣后毛细血管张开,这样浑身通透,感觉舒服。火锅在四川是夏天吃的,就是为了冒汗,另外加上麻的东西使冒汗冒的更厉害。
  至于北方的咸和南方的甜,这很典型,北方菜说,为什么能将菜吃的长一点,盐就放多点,吃的久一点。
  像兰州牛肉面,是出现在农业、牧业交汇的地方,既有面,又有肉。所以说,地理环境无所不在。
  中国的主要菜系就四个:川路粤苏。形成一个菜系要两个条件,第一是物产必须丰富,第二是文化积淀比较深厚,并且有一批嘴馋的人,四大菜系来源于中国三大河流的下游和一个盆地,地理环境都很优越并且物产丰富。
  过去学校,没有楼房的时候,即使有楼房也是向南的,北屋叫堂屋,大家想想上课黑板放在东墙还是西墙上?最多是放在东墙上,为什么呢?堂屋特点是什么?夏天太阳光照不进来,冬天太阳光斜射可以进来,暖和。如果放在西墙上,八九点第一节课,太阳就把黑板照满了,这时候反光,学生看不到,如果把黑板放在东边,那早上就照射不到。大家司空见惯的,大家就没有想过黑板为什么放在东墙上,就是地域环境造成的。
  对于农村的磨面,在转圈过程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是逆时针,大家看看我们打扑克,或者打麻将,抓牌过程是逆时针,比如我打牌,不用看,到时候就知道该我抓了。比如我们经常搞的击鼓传花活动,我们在操场上跑步,包括竞赛,都是逆时针,没有一个反过来跑。对于拿筷子夹菜送到嘴里这个动作,比如老和尚捻佛珠,包括古老柏树都扭曲了,统统是逆时针。
  我给大家看一下图片,大家看看这树的扭圈,全部是逆时针向。我写了一篇文章《人类的逆时针向行为及其应用》,大家看看地球,在南半球是顺时针,北半球看是逆时针,我们人类在地球摇篮中从低级到高级,人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都是按照逆时针向转的,现在我也了这篇文章也没有人反对,说明我的观点是对的。这吻合地球人转向的活动。
  下面我讲几个应用,申办2000年奥运会,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澳大利亚,当时我给我们奥组委写了一封信,我说大量运动员集中在北半球,到南半球比赛,在那里是顺时针转的,这样北半球运动员肯定不适应,大家注意了气压、风、湿度对运动员的影响,但是没有关注这方面,北半球所以国家都要联合起来讲这个道理,我们不能去南半球举办运动员,我们应该在北半球举办,但是没有人理解我的观点,导致我们北京没有申办成功。
  大家知道山东孔庙,看看空间布局,统计,这里的小店营业额比这里的小店营业额多好几倍,为什么?因为人们都是逆时针转圈,先到了这个商店,买了东西后然后再逛,这说明商店位置的选择非常重要,所有人都是从这个门进来,转一圈从这个门出去。如果你这个门对着机场、火车站,那么效益很大,如果那个门对着,那就完蛋了,不符合游人逆时针的转向。这给我们一个启示,我们推销物品应该摆在什么位置,放在这一侧可能销售量很高,这里很低,这逆时针的行为与商业行为也很有关系。
  包括我们的迷宫,我们搞的避暑山庄,包括小孩做的游戏,一会儿让你左转,一会儿让你右转,就把你的神经系统打乱了,你就出不来了,因为我们只适合这样转,一乱就出不来了。实际是应用了自然规律。
  林外一个是地域性格的差异,比如东北人、西北人,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人两肋插刀,我认为你是朋友,我可以为你肝脑涂地,两肋插刀,如果认为你是敌人,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南方人不是这样的,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是地域原因,我们这里气候变化特别大,也把人的性格变的反差很大。比如新疆,山顶上白雪,山下一片绿色,这样的变伏,使人要不这样,要不那样,就教育了我们形成了这样的性格,要不冰凉,要不滚烫。就像雷锋说的,对待朋友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这是地理环境导致的。很多人不知道东北人为什么吵不了两句就打起来了,大家想想,他那里就没有春天和秋天,只有冬天和夏天。上海人为什么吵吵就不吵了,因为四季不分明,不会出现这种行为。
  所有人说东北人只打不吵,上海人只吵不打,武汉人是即打又吵。包括四川女人,说话像机关枪,干什么?散热,因为实在太热,没有办法,语速特别快,性格急的人语速比较快,因为热量比较充足。还有那句话,人也是动物,我们老是忘了自己是动物,这要是时时强调我们也是动物,要与动物和谐相处,这是环保的理念。
  喝白酒的能杀能抢,喝糯米酒的能诈能骗,东北有两类人,一类是打猎后裔,另外一般类是华北地区犯了事到东北去了,没有犯事也是开拓进取很强的人去了。江浙人个子这么矮这么小,打不过别人,就骗,就导致了犯罪的现象,从犯罪的角度来讲,不同公安局就考虑如何配备警力,就是这样的特点。这都来自于地理环境,很多人搞不清楚这个特点。
  还有北方人和南方人的方向感,北方人多平原,北方人方向感强,白天看到太阳日出日落,晚上北斗星很亮,很容易定方向。南方不一样,丘陵,看不到太阳从哪出来,从哪落下来,另外北斗星也看不到,山挡住了,所以南方人从哪走出来就从哪出去,而北方人非得整明白哪里东哪是北,导致了北方人方向感强,南方人缺乏方向感。碰见了绿灯看看再走,遇见红灯就不走了。南方人见了绿灯赶快走,见了红灯绕着走,所以南方人很富,北方人直来直去,不转弯,南方人见风使舵,转向快。
  另外男人方向感强,女人方向感弱,当然这不与地理环境有关。我们讲方向性特点完全是天生特点。
  国人整体行为是西北豪放,东北的粗犷,中原的厚重,江南的细腻,西南的质朴。
  以前四川院校一个老师,我发现很多外文系女孩找体育系的男孩,外文系女孩找体育系男孩也特别多,所以分析一下得出了一个结论,大家想想学外语有什么特点,比如他拿到一个英语语言文凭,体育系男孩什么特点,我们形容体育系女孩,我说的可能有点偏见,有学这个专业的同志不要对我有意见,学体育女孩我们形容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学外语女孩头脑灵活四肢简单,而学体育男孩正好相反,这反映了什么?反映了行为特征互相适应。这与我讲的主题没有什么关系,我衍生说一下。
  另外说一下语言的习惯,人在激动得时候需要花大量热量交换,北方人激动说“啊”,到南方人“哇”,啊是嘴横着张,哇是纵张,横着张就大,发热量,现在很多北方女孩也哇,结果哇噻就出来了。
  甘肃人讲话像牙门挤出来了,因为那里环境恶劣,所以说话就将嘴巴尽量张开的小。北方人语速比较缓慢南方语速比较快,整天吵架,与散热有关。另外沿海空气比较清爽,舌头按出来很舒适,所以说话舌头就伸出来。所以内陆地区学外语学的好。中国人见面,你吃饭了吗,中国人以吃为重,埃及人见面,你出汗了吗,不出汗说明你感冒了。
  西班牙旅游业为什么这么发达,因为那里阳光很好,这是天然造成的。
  比如我在山东,我家乡是山东梁山,那里是洼地,平原很平地方叫下地,干活地方改下坡,山区叫上活。比如风光、风景、风水、风俗、风尚、风情、风化、风土、风云等,都来自于季风。看这么多风,都来自于季风,这些东西都是风造成的。风景,景为什么这么好,风造成的。比如泰山是雄伟,华山险恶,这都是地理环境的特点,我们往往把这忽视了。
  中国的自然风,大风,年际性的,小风,季节性的,几天一个南风,几天一个是北风,毛泽东时代举语录,就像刮风形象。大家就没有想过为什么是这样的形象?来自于季节气流的特征。习惯了刮风。我们现在特别崇拜歌星,拿着手电晃。
  这我写的很早,我们中国不极左就极右,不是冬季风就是夏季风。现在中国是科学发展了,现在想明白了,不极左也不极右,走中间的路。
  阿拉伯人为什么崇拜月亮,因为生活在炎热、干旱地区,认为月亮是恶魔,月亮是神灵。
  你看带月亮的国旗一大堆,基本都是在沙漠地区,不管是热带沙漠还是温带沙漠,都是月牙旗帜,为什么崇拜月亮呢?大家知道沙漠地区白天很恐怖,他们晚上出来,他们算日子都是白天了开始算。他们有个宗教行为。
  另外离婚率和自杀率世界第一,美国阿拉斯加最北部巴洛镇,极夜的原因导致,因为夜晚太长,很多人实在没有意思。是在这样一个特别烦的季节导致的,没有办法就产生了这样的行为。
  比如说缅甸四大怪,男子乘车站在外,女子脸上涂两一块交通警察戴钢盔,人人背个花布袋。
  比如说西北地区,今朝有酒今朝醉,管它明天喝冷水,因为环境恶劣,很难生存,如果再努力也改变不了生活,就不改变了。
  比如舞蹈,内蒙古舞蹈大起大伏,因为那里空间特别大,大家知道东北平原空间也很大,但是来个二人转,为什么?因为东北地区太冷,只能在房间里,没有意思,就只能两个人转,就整合成东北二人转。东北寒冷气侯导致了在大平原下没有出现大型舞蹈。你想想还有其他解释的吗?既然没有就说明我对的。
  以上资料根据现场速记提供文字整理。
  中国国家地理会员俱乐部
  欲了解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每期预告及详细回顾,请访问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cngjiangtang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