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列车装上“顺风耳”(自主创新在校园)fx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fx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人民日报 2006-07-20 第13版 本报记者 董洪亮fx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fx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奔驰在青藏线上的列车,行驶到桥上、隧道、拐弯处的速度应该是多少?位于西宁的无限闭塞控制中心可以适时地通知司机;同时,车载设备随时与控制中心交换车速、车次、行驶站名等信息,列车可根据行车速度和前方路况自动调整行进速度,司机也能和调度员随时进行无线通话。fx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fx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传统的红、黄、绿信号灯指挥方式在整条线路上消失了!这个我国铁路科技人员梦寐以求的愿望,如今在雪域天路上变为现实,这是亚洲铁路通信领域的一个创举。fx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fx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这些通信上的创新,靠的是“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的支持。领衔这套系统攻关的,是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钟章队。fx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fx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身为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现代通信研究所所长的钟章队说:“青藏铁路全线地质结构的复杂性,对行车通信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1100多公里的铁路,包括两头总共才有11个站有人上下,大量的无人站通信要实现少维修、免维护、无人值守。”fx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fx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2002年底至2003年初,钟章队率领50多人的团队,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成功地拿出了通信应用演示系统。fx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fx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这套能够及时回应国家重大项目需求的功夫是10年练就的。fx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fx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上世纪90年代初,钟章队就开始了轨道交通数字移动通信方面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10年间,他的科研阵地也从一个20平方米的小办公室发展到300平方米的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他说,欧洲2000年开始应用“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但我国是第一次使用该系统的主网技术控制列车。fx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fx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把这套系统引进国内并不难,难题就在于青藏线的复杂性,通信如何适应一年四季的冻土情况?无人站通信怎样维修?客车货车混跑、机车多样等都是特殊问题,在青藏线上应用此系统需要大量再开发和诸多创新。为此,钟章队先后4次赴欧洲进行相关考察,率领项目组共发表了上百篇学术论文。fx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fx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2003年到今年上半年,钟章队和团队投入到一场艰苦的攻关中。青藏线格尔木—不冻泉186公里的区间,被称为“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就是这段路,让钟章队魂牵梦绕。为了通信系统的应用,3年里他在这里费尽心血。测试期间,钟章队和他的同事们早晨6点半就得起床,测一个往返往往要到晚上7点钟。测试用的轨道车上没有厕所,他们就尽量不喝水,许多师生嘴唇干裂、鼻子流血……fx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fx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钟章队和他的团队在调度通信、调度命令传输、公务移动通信、列车控制的智能化等方面的贡献为祖国争了光,让大家喝彩,铁道部科技司、运输局和青藏办专门祝贺他们的成功。fx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fx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如今,钟章队教授主持的“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研究成果已被作为专门一条写进《国家铁路主要技术政策》。该系统在青藏线上的成功运用,犹如清晨东方天际的一抹微光,即将辐射我国高速、重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fx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