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01-03-31 来源: 作者:人民铁道报

37岁的生命,你为何如此动人?———青年知识分子郑天合追记 (3)

       求真务实:将知识留给大巴山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万源工务段位于襄渝线中段。这里山大沟深,桥隧相连,工作、生活条件艰苦,尤其是防洪季节,倾盆大雨常常不期而至,造成山体滑塌,泥石横流,80年代初期,巨大的泥石流曾把百余吨重的内燃机车推进万丈深渊。铁路局、分局领导提起这儿都感觉头疼。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992年,已是段技术室助理工程师的郑天合,在认真分析了全段线路现状后,觉得要彻底改变线路质量不高、安全被动的局面,必须从治理线路两边的大山入手。段领导采纳了他的建议,在山体滑坡严重的襄渝线485公里处修建棚洞。为了更多地积累经验,掌握情况,在建议被批准后,郑天合又向段领导争来带领施工队伍的任务。由于施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工地段无法搭建工棚,他把临时指挥所设在工地附近一户农家。白天,他拿着设计图带领职工修建棚洞;晚上,他仔细分析一天的施工情况,做好第二天的施工计划。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郑天合根据知识和形势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列车提速将成为必然。而段管内的线路,有很多地方将成为“卡脖子”地段,最明显的就是石柱槽和宣汉区间的无砟无枕桥。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这座桥长100多米,高20多米,是座试验性桥梁。经过近20年的运营,桥上所有扣件都已松动,轨矩变大。从90年代初开始,这座桥要靠规矩杆拉住两条钢轨才能勉强过车。上级曾多次请专家来考察论证,结论是彻底改建,并做出了第一年投资100万元的投资预算。但因为桥被挤压在两座山中间,大型施工机具无法展开,施工期间不能中断行车两个困难难以解决,最后只得不了了之。郑天合觉得,这个问题不解决,列车不能通行无阻,工务职工就等于没尽到责任。于是,他从1994年开始,与另一位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认真琢磨起这座桥来。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这种桥梁已经停产,不仅没有配件,技术资料也很不全面。郑天合跟同事一起整天蹲在桥两头观察过车情况,同时在现场研究用什么材料锚固钢轨扣件。经过几百次反复试验,他们终于通过往水泥中加钢纤维、环氧树脂等方法,研制出既有高强度,又有相当柔韧性的锚固配方。经这种配方锚固后的钢轨扣件,终于牢牢地把钢轨扣在了桥梁上……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作为一个勤奋好学的人,郑天合走一处学一处。1997年6月,他到西乡工务段任段长。到任后,他徒步走完全段所有工区、班组,详细了解全段安全管理、设备质量、职工生活情况。为改变旧维修体制下管理粗放、效益低下的状况,他与段上干部和技术人员一起,反复从安全、质量、效益等方面进行论证,在全分局率先实行“点面结合,精修细养”的养护办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人员少、任务重、压力大,难以形成生产规模的矛盾,而且使全段线路维修质量明显提高,维修后的正线优良率达到99%以上;道岔优良率达到100%。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这一实验使郑天合尝到了甜头。1999年,因分局资产重组回到分局工务分处任副分处长的他,针对分局管内的实际,在阳安线全面实行线路养修分开的维修养护体制改革。在线桥段引进中型清筛机进行线路大修,利用“天窗”全面推行小机群作业,不仅提高了设备质量和工作效率,还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汉中工务段在实行综合“养修分开”之前,全段养路维修人员420人,分布在24个养路工区,平均每个工区17~18人。日常工作中,除去必设的巡道工、工长和施工防护员等,真正上道作业的不到10人,个别工区甚至只有4~5人上道。结果线路基础设备质量下降,晃车地点增多,工区职工整天忙于消灭晃车点,根本无暇顾及线路整治。实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行“养修分开”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全段线路维修质量明显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职工收入增加了20%,干部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这个段也一举跨入铁道部“十星级”安全优质工务段行列。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绝对隐私:郑天合的情感世界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人都有七情六欲,郑天合也不例外。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987年春天,同事把一位文静的女孩儿领到郑天合面前,介绍说: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这位是刘兴于,铁中的老师。”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正处在人生岔路口上的郑天合在犹豫中,刘兴于也在犹豫中。虽然面前这个小伙子英俊潇洒,但这是自己的终身大事,她不敢最后决定。为了慎重,她请来大哥当“参谋”。大哥看了郑天合,说了几句话后,回来只对妹妹说了一句话:“是个实在人,靠得住。”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他的确靠得住,但那更多是精神上的。一年360多天,郑天合几乎都奔波在铁路沿线,有很多次,刘兴于用开玩笑的口吻说:“你就不能在家多呆几天,你看,我给你划了个考勤,90天,一个季度,你有87天不在家。”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话虽是这样说,可每次只要听说郑天合要回来,刘兴于都做好排骨汤,跟儿子一起,静静地坐在沙发里等待丈夫的叩门声。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2000年7月,襄渝线遭遇罕见洪灾。恰巧这时刘兴于病了,在床上躺了几天,当时又断水,每天输完液,她还得拖着有病的身体去找水。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她真盼郑天合此刻就在自己身边啊。然而,郑天合不在,他在抢险一线。晚上,她和儿子坐在电视前看分局电视台的新闻,四只眼睛睁圆了在抢险的人群中寻找,就是看不到郑天合的影子。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作为农民的儿子,郑天合的感情是内敛的、含蓄的。有很多次,刘兴于想听他说一句“我爱你”,可他一直没说。他觉得:爱在心里就行了,为什么非要说出来呢?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他对家里所有的亲人,都没有多余的言语。可他一直忘不了为他而失学的三姐和四姐,每次到郑州开会或办事,他都要到两个姐姐家去坐一会儿,哪怕一句话也不说,看一眼就走。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1987年,郑天合母亲干活时摔断了腿,得到消息后,郑天合立刻赶回家伺候。第二天,他望望母亲,扭过头;刚扭头,又回身望着母亲。善良的母亲知道不善言语的儿子心里有事,就说:“你有工作,忙,你回去吧,家里有你姐姐照看。”母亲几次三番地劝说后,郑天合给姐姐留了些钱,回到了段上。母亲去世一周年时,他怕到时不能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赶回去尽孝,就提前到母亲坟前叩了三个头。按当地风俗,周年这天要举办祭祀仪式。恰巧这天他到郑州出差,为了赶时间,他让接他的弟弟把他直接送到母亲坟前,默默地、默默地站了一阵。回来后,刘兴于问他: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给妈烧纸了没有?”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他摇摇头,过了一会儿,他轻声说: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妈妈把腿摔断,我没好好伺候,手术时又不在跟前……母亲把我养大,希望寄托在我身上,可我没好好孝敬她老人家,我真是不孝啊。”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对待家人和个人生活上,郑天合是传统的。如今,有些人一旦当官掌权,马上开始谋取金钱和女色,而在他心里却始终装着自己对家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不论工作多忙,只要在家,他总是抢着做饭、拖地、洗衣服。一次,他出差回来已是深夜,看见儿子的衣服还泡在盆里,于是就顾不得休息,硬是把衣服洗完晾好后才睡。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然而,对同事、朋友和职工,他又是现代的。还是在90年代中期,当时电脑还没有普及,他就多次鼓励一位朋友买电脑。他说:“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电脑将会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你现在不学、不掌握,将来会落伍的。”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在站段工作期间,不论下沿线检查工作,还是在段机关里,郑天合都以极大的热情关注青年职工的成长。给他们讲人生的意义,讲理想和前途的辩证关系。有些老同志对年轻人的言行不理解,他主动出面做工作,帮助疏通,促使新老职工彼此间相互了解。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一次,有位工长反映他那儿有几个小青年不听话,爱闹事。郑天合下去一了解,原来是几个青年职工自发组织了一个兴趣小组,他们喜欢读书,爱好音乐,一些老职工嫌吵,看不惯。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这不是坏事,年轻人嘛。”郑天合对老职工们说,“我们都年轻过,谁不喜欢热闹?”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以后你们聚会时掌握一下时间。”郑天合对几个小青年说,接着又补充道:“老师傅身体弱,晚上需要清静。”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一对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了。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郑天合就是这样以他的淳朴和平易,被人们接受了,被大巴山区的铁路人接受了。当年,大巴山以他特有的方式欢迎这位来自繁华都市的大学生。在这之后的17年里,这个年轻人以自己稳健的步伐,赢得了人们的称赞。大巴山区的铁路人将崇高的荣誉给予他。生前,安康分局党委命名他为“优秀共产党员”、“党风廉政建设十佳个人”、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尊师重教先进个人”。他牺牲后,2000年12月25日,安康分局党委追认他为“模范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郑州铁路局党政也决定在全局广泛宣传郑天合的事迹。5UV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