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蝉联世界第一 15个学科入围2019软科世界一流学科
02
教育部党组任命黄泰岩为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03
教育部党组任命王稼琼为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菁菁校园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菁菁校园

时间:2011-06-09 来源:新闻中心 学生工作处 作者:学生工作处

【学风建设】杨阳:生态度决定生命的轨迹

1295205907760937502011060901xg.jpgXx9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我叫杨阳,来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0701班。今天很高兴能够作为综合发展典型,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成长历程。
 
2007年秋天,我怀揣梦想来到这所有着百年辉煌历史的知识殿堂。刚入学时,我和周围许多同学一样都以为考上大学就意味着享受的开始。然而辅导员的一席话让我警醒:“如果把人生比喻为一场百米决赛,那么大学四年就是你在为这场赛跑做热身。”整个大学期间,我深深记住这句话。经常会有同学问我:“当别人在娱乐休闲的时候,为什么你每次都抵挡诱惑依然专心学习?”我说:“我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我希望通过学习来不断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记得大一入学时,正值党的十七次代表大会在召开,通过学习,我慢慢体会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及在未来国际竞争中遇到的挑战,深深感受到青年人肩负的责任。虽然我那时还不明白学《微积分》、学《线性代数》对我们会有什么帮助,但我知道,中国的发展建设需要大批人才,只要我们现在努力学习,将来在社会上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在这种明确的学习目标的驱动下,我的成绩排名一直保持专业第一,并且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学习奖学金,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一次获得宝钢奖学金。
 
我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积极投身科研实践。2009年甲流疫情席卷全球,当年我以项目负责人身份立项参加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传染病房服务机器人,希望能够用机器人代替医务人员做一部分工作,来降低他们受传染病感染的几率。机器人的研发难度大、创新性强,加上时间紧迫,研究期间我几乎没有给自己放一天假,春节也是大年三十儿晚上才回到家中。我只陪伴父母度过了五天便匆忙赶回学校实验室继续进行技术难题的攻关。经过我和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该项目在结题验收时获得了“优秀”的好成绩。后来,我们又在此研究基础上研发了车站服务机器人,并被推荐为“北京市大学生科研与创业行动计划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会”中心展台优秀作品。去年六月又代表北京市参加了第七届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展,并获得北京市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现在回想,实验室的生活有时单调、枯燥,尤其是一个技术难题一时难以攻克,需要不断重复试验和调试。但是,对科研浓厚的兴趣促使我战胜了无数次困难与挫折。其实,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轻易的放弃。我始终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善于在失败中总结教训,成功的花朵就会绽放。
 
在许多同学看来:竞赛与学习似乎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可是我却鱼和熊掌都想要。大三时我以队长身份参加了全国“IEEE标准电脑鼠走迷宫”竞赛。比赛的关键时期也是前八周考试接踵而至的时候。我坚持白天紧张备战,临近深夜开始复习功课,在1个月的时间里几乎每天都到凌晨2点后才休息,我经常趴在实验台上就睡着了,但是醒来之后用冷水洗把脸继续投入学习。就这样,我和团队从全国9大赛区、52所高校、140支参赛队中脱颖而出,获得北京赛区第一和全国总决赛特等奖的优异成绩。另外,在大学四年里,我还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物理实验竞赛、数学建模竞赛、英文电影配音表演竞赛、电子电路设计竞赛、课外科技创新大赛以及每年的院运动会、校运动会中均收获了丰硕的竞赛奖项。天道酬勤,成功没有捷径!
 
在我的心中一直铭记这样一句话:“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树,就请你洒下一片绿荫。” 2008年我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志愿服务工作,用自己的微笑和汗水浇铸“北京名片”。2009年国庆60周年时,我以跟车员身份参加了国庆群众游行活动。至今,我仍然珍藏着这两张志愿服务的荣誉证书,虽然只是两页薄薄的纸,却是作为一位时代青年奉献社会的记忆和象征。更让我自豪的是,作为团支书,我和同学们积极推进学风班风建设,我班50%同学获得奖学金、30%同学保送研究生, 33%同学加入党组织,并获得“优良学风班”、“甲级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哲学家怀特海先生曾说过:“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需要站起来,四面观望。”如果说我们高中时候的目标比较单一、简明,那么大学的目标就应该更深刻、长远,包含更复杂的社会因素。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每位大学生都应思考这三个问题:社会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和我适合做什么。个人的目标只有和社会需要统一起来,个人的成长才会获得不竭的动力。去年9月,凭借优异的成绩,我已保送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选择研究方向时,我关注到近期国务院要求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而我国工业信息化的发展任重道远,所以非常希望自己能够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贡献一份力量。于是,我选择了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节能减排这一研究方向。我正满怀信心,踌躇满志地走向新的征程。
 
最后,请允许我用我的座右铭来结束今天的发言——“人生态度决定生命的轨迹”。谢谢大家!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