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蝉联世界第一 15个学科入围2019软科世界一流学科
02
教育部党组任命黄泰岩为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03
教育部党组任命王稼琼为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菁菁校园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菁菁校园

时间:2011-05-30 来源:新闻中心 学生工作处 作者:学生工作处

【学风建设】郭晓远:科研非难事 只要肯攀登

1295119412401562502011053009xg.jpg4v3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大家好!首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郭晓远,来自经济管理学院经济0803班。今天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在这里跟大家做有关科研方面的交流,我的演讲题目是“科研非难事,只要肯攀登”。
 
作为一个经济学专业的三年级本科生,我非常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并让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无限乐趣。因此,对经济学的喜爱是我大学期间努力学习的不竭动力。我始终认为“学以致用”至关重要,对于经济学的学习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运用所学深入研究一些问题并得出一些独到的、有说服力的结论才能说明真正学会了经济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正是基于这些想法,我在本科学习期间将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二者并重,不断提高自己的经济学理论素养和科研实践能力。
 
首先,我要说的是,科研无捷径。
 
我个人认为,在学习、科研和竞赛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科研竞赛过程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正确的研究方法;其次,不畏艰辛和持之以恒是得以持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明确的目标是科研的动力,也是衡量是否取得预期科研成果的重要标准;而正确的指导方法则是衡量研究过程是否科学、研究成果是否可信的重要标准。如果把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比作一辆马车,那么目标是马车的目的地,指导方法是马车所走的路径,不畏艰辛和持之以恒则是那匹无怨无悔、默默前行的马儿,只有所走的路径对了,马儿也奋发前行,才能顺利到达目的地。
 
下面,我再简要说一下科研过程。
 
科研过程首先要确立目标,换句话说,也就是你究竟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而进行研究。有了这个目标,你才有了研究的具体方向。其次,要有正确的科研方法;再次,科研成果的写作也是相当重要的。因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理工科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区别,因此具体研究过程我就不详细说了。但有几点我认为非常重要:①搞研究要首先弄清楚相关理论基础,在研究之前搞清楚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相当必要。②实验调研和文献阅读要同时进行,看文献、看书、看别人的操作、听别人的经验、研究别人的思路,边做边思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更容易出成果。③科研过程中交流异常重要,交流讨论可以激发创意,有利于新想法的产生。
 
现在,我重点说一下科研态度。
 
科研除了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指导方法外,正确的科研态度是决定科研能否成功的关键,不畏艰辛和持之以恒的科研态度必不可缺。给大家举一些我的亲身经历吧。我曾经负责了一个科研项目,是从时空经济视角研究企业的竞争力问题。因为时空问题相当复杂,因此传统的经济学分析一般是非时空维度下的分析,这就给我们的研究造成了相当大的困难,因为一开始我们根本找不到与我们的研究题目关系紧密的中文参考文献。无奈之下,我们开始在学术英语基础异常薄弱的情况下尽可能检索外文文献,在检索到几十篇之后,又开始一篇一篇地看,一篇一篇筛选与我们的研究课题相关较大的文献。外文文献都很长,一般要一二十页,又因为我们的研究问题比较新,文献中可以参考的部分非常有限,我们只能从头到尾把它们全看一遍,再把我们需要的部分找出来,甚至在看到比较好的文章时还要把它从头到尾翻译一遍,我记得我曾经花了整整两周的时间翻译过一篇长达34页的英文文献。除了检索文献,我还要阅读专著,因为我所需要的图书学校图书馆里找不到,我就专门到人大和北大的图书馆去了好几趟,用同学的证件去他们图书馆借书。在研究相关案例时,因为我们所需要的资料网上搜不到,而这些资料又对我们相当重要,于是我们项目组的同学选择了放弃暑假的时间亲自去调研。去年8月份,我们亲自联络调研公司的人员,跟他们协商调研时间、行程安排、讲解人员安排等,最终克服了种种困难顺利奔赴调研地点,获取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
 
这里我想说的是,科研过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其间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阻碍。这时,我们所需要的不是轻言放弃,而是知难而上,愈挫愈勇,想尽办法克服困难,奋发前行!
 
再给大家讲一下我去年做“挑战杯”的例子。当时,我在带了国家级创新实验项目的同时又带了两支“挑战杯”的队伍,那时恰逢期末考试临近,而且因为是学校第六届商务谈判模拟大赛的冠军,所以12月份的时候又被选拔代表学校参加2010高校未来商务谈判精英邀请赛。这样以来,我就不仅要保持创新项目的日常研究工作,又要推进两个“挑战杯”项目的研究进展,同时要开始期末考试复习,还要为商务谈判比赛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当时是大三上学期期末,我的课程很多、课业非常繁重,在那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几乎没出过校门,双休日对于我而言也与平日无异,早上六点钟起床,匆忙吃点东西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半夜一点钟甚至更晚才休息,为了节省时间我甚至把项目组的聚餐都取消了,这种忙碌而充满紧张和压力的生活我早已习惯。当时除了上课、做大量的作业,就是在不间断地推进三个项目的研究进展,还要在结束了一整个白天的劳累和疲惫之后,半夜里准备商谈,甚至在商谈邀请赛的前一晚上,我们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查资料找案例到了凌晨两点。“挑战杯”论文上交时,因为带了两支队伍,所以任务格外繁重,为了按时上交作品并保证作品质量,我在考试结束后的那几天几乎挤尽了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甚至连去食堂吃饭都刻意避开高峰期,作品上交的前两天晚上更是发着39度的高烧连续熬了两个通宵。
 
我想说,科研本身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做好更是难上加难。这就需要我们有持之以恒、不畏艰辛的精神,需要我们把它当成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它,在科研过程中寻找快乐,坚持到底。
 
对科研工作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给了我充实和硕果累累的大学生活,让我在科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平坦,也使我有了今天的成绩。在得知我带领的创新项目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时,在得知我带领的两支“挑战杯”项目均获奖时,在得知我的论文被ISTP、EI、CSSCI及全国中文核心检索时,在得知我们成为商谈冠军时,当我在科研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后却仍然保持学习成绩优异并一次又一次获得学习优秀奖学金时,当我多次获得社会工作优秀奖学金并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共青团干部”时,当我在全国、校、院的学科竞赛和文化活动中多次获奖时,我知道,付出终会有所回报。
 
我一直相信一句话:“生命在于奋斗!”只有奋斗了,付出了,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在收获时心安理得,也才能品味到收获时的喜悦。俗话说的好:“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同样,科研非难事,只要肯攀登!
 
谢谢大家耐心聆听我的报告,希望大家都能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心想事成!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