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4Z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离开灾区的前夕,我们自编自导举办了汇报演出,这一幕,发生在散场的时刻……
台上台下无不动容,孩子和群众们留在剧场,久久不愿离去,四十分钟的演出,花了一个半小时散场。
24天的实践活动随着我们晚会的落幕而结束
在这二十四天里
我们忙碌却充实着、艰苦但快乐着
我们在付出着也感动着
二十四天中
我们尽自己所能
做着一切力所能及的事
开办了爱心支教托管班
招收了近150名小学生
结合实际情况
安排了英语、文化辅导、团队素质训练、音乐、美术、心灵分享等课程
孩子们脸上满足的笑容便是我们最大的自豪
我们三次进入极重灾区
进行调研和志愿服务工作
走访受灾严重的小学
走家串户地了解居民受灾情况
搜集119份贫困小学生的资料
带回学校
后续开展了“一对一结对结对帮扶活动”
让首都大学生们联合起来
延续这份爱
我们在当地建立了志愿服务基地
为以后开展志愿服务提供便捷的路径
八月九日,在我们离开灾区前的最后一天,我们再次来到受灾最严重的薛集小学,为那里的孩子赠送文具……
我们在薛集小学看到了一面倒了的泡得发白的国旗。我们几个志愿者把它立起了来。当这面五星红旗在废墟上空飘扬的时刻,此时,这面国旗,和天安门广场上的那面五星红旗一样高大,一样雄伟。天地无情,大爱无疆。我们在灾区也遇到了来自祖国各地的志愿者和援建力量,只要有国旗飘扬的地方,就有关怀,就有希望。这,就是一个伟大民族的力量。
八月一日,正当上课之时,发生了一次强余震。我们的志愿者,第一时间做的是冲入教室疏散剩下的学生,而不是自己逃生。自2008年7月17日至2008年8月9日,我团在陇南灾区共计服务24天, 24天的时间里支教团志愿者充分发扬志愿者精神,克服了交通不便、食宿条件艰苦、余震频发等各种困难,共经历大小余震13次,强余震3次。于9日全队返京。支教团的志愿者以其不怕艰苦、勇于奉献的志愿者精神得到了灾区政府及各单位和灾区人民群众的充分认可和大力支持,以实际行动为母校争了光。实践了祖国和学校对大学生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贡献力量的号召。支教团的志愿者无愧于志愿者的神圣使命和光荣称号!
这名七旬的老奶奶自己上山采了红花,送给我们的志愿者,说“娃呀,带着这些红花,红红火火回北京”。服务期间正值西北节日乞巧节,老百姓将我们的事迹写入节日歌曲乞巧歌到处传唱。临别之际,西和电视台的刘补成主任给我们发短信这样写到:“说实话,你们来之前我对当代大学生并不怎么看好,但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大学生的另一面,看到了你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坚忍不拔的吃苦精神以及奉献精神,你们平凡但不平庸,单纯而不简单,你们人走了,但留下来的精神让让灾区的群众看到了希望,得到了力量,树立了信心,我替受到你们帮助的孩子并以个人名义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认识你们真高兴……”
和孩子们、父老乡亲们紧紧相拥、挥泪告别的那一刻
我们知道了
从此刻开始
这片净土将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份美好的牵挂
增加一段美好的回忆
我们要为这段生活划上一个省略号
因为
我们明白
我们的爱将一直延续……
八月十日当我们回到交大,看到了校园主路旁奥运志愿者微笑墙。上面写着“志愿者的微笑,交大的荣耀”。虽然我们不是奥运志愿者,但同样拥有着这份自豪。
在灾区的每一天,都是那么的平凡却又那样的刻骨铭心。
有一种朴素也是感动,有一种平凡也成伟大。
今天的感动,属于所有在场的我们,今天的荣誉,属于所有微笑着奉献着的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