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蝉联世界第一 15个学科入围2019软科世界一流学科
02
教育部党组任命黄泰岩为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03
教育部党组任命王稼琼为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菁菁校园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菁菁校园

时间:2009-05-26 来源:记者协会 作者:佚名

“身边的感动”人物事迹:科研之星——肖佳楠

12887802679000000009052620_xg.jpgRHZ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他从小的梦想是当科学家。
他为人热情开朗,性格阳光,工作积极肯干。
他成绩优异,每年获得二等学习奖学金。
他认为科学能改变生活,帮助我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就是他,在“漫漫而修远”的科研路上“上下求索”的交大学子——肖佳楠!
 
早在大一的时候,对科研满怀热情的他就主动联系中国科学院,并参与国家“863计划”中重要攻关课题“医疗器械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开发”项目中的“人工肝体外支持系统”的研究,迈出了他参加科研的第一步。
 
可是科研对于一个大一本科生来说并不是只要热情就可以的。课堂上他积极听讲,不把问题留到课后,因为课后的时间他要研究他的科研。一般在学校吃完晚饭,他就会骑上自行车到中科院的实验室,对着仪器仪表,一坐就是一晚上。晚上11点多才会又骑车回学校休息,准备新一天学习和科研两重的生活。
 
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自学才能,他出色的完成了项目!
 
中科院老师给他的评语是:
软件方面,作者完成了18个操作界面的设计
硬件方面,系统中涉及到物理量监控共计7种15路,
 
作者深入研究了相匹配的各类终端及仪表的通讯协议十余种,成功地解决并设计实现了各路系统的软硬件联调,由1名本科生独立承担,在研制过程中克服了资金、技术等诸多困难,并在课余时间钻研技术细节与编程技巧,不断推进了项目的各项进程。
 
在中科院一年多的工作,给了他继续科研的信心和足够的经验。
 
08年里他又再接再厉,负责研究了的两个项目:
1.《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自助式无线点餐系统》
2.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基于DSP的语音变声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在今年的第四届“微联杯”课外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在今年的北京交通大学“挑战杯”学术作品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现已被推荐参加今年北京市市级挑战杯竞赛中参与更高层次的角逐。
 
这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是密切相关的:去年的寒假,他放弃假期本应有的闲适,他就早早的在学校里焊电路,调试程序,积极备战“挑战杯”这一学生科技盛会。遇到难题了,他就自费买专业的书籍自学。买来的硬件有问题了,他就专门跑到人家公司请教工程师。
 
我们经常夸他:”你得这么多奖,可真是聪明啊。” 他每次都是说:“其实我一点都不聪明,科研是不需要聪明的,我只是花的时间比别人多一点。生活中每件事都是这样,只要勇敢去探索,一遍遍的跌倒再爬起,终究是会成功的。”是啊,从他身上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就是他的这种心态了。
 
他总是说:“所有的成功只是暂时的,停下脚步就会落伍。”
从不自满是他的习惯。
 
09年的大学生创新计划他又申报了一项 “基于DSP/ARM的两轮自平衡机器人”,希望他为学校做出更多贡献,祝福他在科研的道路上能走得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肖佳楠的座右铭。
 
的确,荣耀的背后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志向和积累,又怎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高度!
 
肖佳楠以其在科研路上顽强不懈的拼搏感动着我们,感动着所有见证他成长的师生,感动着所有年轻时同他一样,不断磕绊不断成熟的科研前辈们!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