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8日,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统一安排下,本次社会实践正式拉开了序幕。在一天的实践学习中,从开营仪式到为革命英烈进献花圈、参观朱毛故居,再到“三湾改编”情景教学。这一路上有欢笑、有感动、有困难、有成长。
上午8点,开营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正式开始。简单的授旗仪式后,学生代表和基地教研处处长先后进行了发言,表达了传承革命信仰的坚定信念和对此次实践之行的美好憧憬。之后,十五支年轻的队伍也纷纷上台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了不一样的多彩青春。
开营仪式结束后,实践团一行来到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远处的烟雾迷蒙、眼前的松柏青翠,一切都在绵绵淅沥的细雨中显得格外安静,仿佛在屏息聆听着我们的哀悼。望着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为革命烈士进献了花圈。来到吊唁大厅,四周的墙壁密密麻麻刻满了为革命牺牲的井冈山烈士。15744——这是留下姓名的先烈。然而在当时短短两年多的井冈山抗战中,牺牲的战士总数早已达到四万余人。看着大厅中间的无字碑,我们沉默了。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但不求留名青史。他们不谈生死、痛弃妻儿只为用自己的星星之火,点亮革命的广袤平原。吾辈何须后世名,此间意义朗乾坤——这一次,不论功名利禄安,但求浩气长存天地间。
tt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tt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紧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位于大井村的毛泽东故居。不同于先前的悲痛感慨。这里,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简朴与勤奋。一张桌、一条凳、一支笔、一本书,你仿佛看到了领袖在深夜里挑灯夜读、奋笔疾书。而那面历经战火保存下来的土墙上,弹坑依然记录着当年的那段峥嵘岁月。
亲身感受了革命前辈的悲壮不朽后,下午,基地为我们准备了一堂生动的“三湾改编”课。课堂上,老师声情并茂地为我们讲述了“三湾改编”的前前后后。从国共合作到大革命的失败,从秋收起义到对中国共产党未来的迷茫,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中国革命的艰辛曲折,也感叹于毛泽东等中国革命先驱们的果敢与勇气。党指挥枪、支部到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这些如今看来再普通不过的政策措施,在那样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里提出是需要怎样的智慧与魄力。
最后,在轻松愉快的班级展示中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实践学习。对井冈山精神的切身感受、对革命先烈的崇敬缅怀让我们对这个地方产生了特殊的感情。而与其他兄弟高校的交流展示也使我们对接下来的实践更加期待。井冈山之行,我们,已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