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蝉联世界第一 15个学科入围2019软科世界一流学科
02
教育部党组任命黄泰岩为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03
教育部党组任命王稼琼为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院部采风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校园时讯 > 院部采风

时间:2009-05-07 来源:电信学院 作者:刘寞

从简水生院士讲座的“六次掌声”看科学发展观

 guH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电信学院邀请简水生院士于5月5日晚在天佑会堂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本科生、计算机学院、理学院思源班部分学生代表共计1300人做了题为“从GENI计划到AKARI计划、从IT到ET的启示”的讲座,讲座历时两个小时。宁滨校长也亲临会场,谈振辉教授、程荫杭教授、学院班子成员和部分教师代表也聆听了简院士的讲授。此次讲座不仅是一场科研学术方面的报告,更是一场与青年学生就“人类未来社会持续发展”、“爱国主义”、“科研态度”、“学习态度”等问题的一场交流。报告中,掌声不断,共有六次持久热烈的掌声在简院士作报告时响起。
 
第一次掌声为憧憬1015 b/s的光交换演示系统中我校实现响起
 
报告一开始,简院士从当今的社会和科研时代背景讲起,讲述了以美国的GENI计划、日本的AKARI计划中光传输、光交换为重要特征的下一代网络的重要战略意义以及其在“网络安全”、“节能减排”、“节约制造成本”等方面具有的现实意义,详细地说明了人类已完成了由电到光传输的革命,光的时延技术无法突破限制了光分组交换的发展的问题。“光路交换”可完成交换由电到光革命的历史使命等情况,并激动地说:“1015 b/s的光交换演示系统有可能在北京交大率先实现”,此时台下响起掌声。
 
第二次掌声献给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
 
简院士讲座的ppt上有这样一句话:“从信息网的发展历史过程来看,互联网的“端对端、无连接、无信令系统”的分组(包)交换否定了电信网的“端对端、有电路连接、有信令系统”的交换形式,而“端对端、有光路连接、有信令系统”的光路交换又将否定互联网的“端对端、无连接、无信令系统”的分组(包)交换,完全符合辨证法的“否定之否定”,事物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过程”的法则。”否定之否定,也是简院士在科研中的态度,作为一名科学家,简院士认为:应该去自我否定,实事求是,否则就会贻害国家、贻害民族。台下再次响起掌声。
 
简院士老骥伏枥的科研精神引发了第三次掌声
 
在当今时代环境下,科研关乎国防安全。如高精度光纤陀螺的研发涉及到海军中潜艇能否在水下长时间潜伏。国外开发的光纤陀螺在技术上遥遥领先,简院士非常激动的表达了为确保国防安全,他将在有生之年立志研发出高精度光纤陀螺。简院士这种心系国家的抱负再次感染了青年学生,天佑会堂爆发出热烈掌声。
 
第四次掌声表达了对国家开发新能源的志向
 
在讲能源危机问题时,简院士发出号召:“同学们,多想想国家的难处。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近一百年来受尽屈辱,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革命烈士前仆后继,终于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邓小平的领导,使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GDP20年持续高增长。没有能源就不能发展,我就不相信我们不能在新的能源方面做贡献。”简院士的话再次引爆了一片持久的掌声。
 
第五次掌声为简院士年轻的心而爆发
 
为深入了解并解决能源危机问题,简院士70岁时重新涉猎化学领域,了解物质结构。他满怀豪情的告诉广大学子:“别人讲我这么大岁数,还学什么;可是我思想上并没有感觉到自己老了,人活着有希望,有希望就不会老去,我还很年轻哪。”第五次掌声又一次传出了天佑会堂。
 
第六次掌声献给简院士的战斗精神
 
王大珩院士曾对简院士讲到:摘掉中国人不会创新的帽子指着你们这一代。简院士说,他至今仍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的原因,就是为了证明中国人也能创新。第六次掌声响彻了礼堂。
 
掌声不仅仅是对这位“可敬”、“可爱”的学术大家的钦佩,更是一种交大学子对简院士爱国主义情操、伟大人格魅力的认可。简院士的报告内容、亲身经历使所有学生有了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危机问题的深刻认识,并感受到了科研工作对于国家乃至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薛刚guH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