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北京交通大学今日“线上开学”
02
看交大老师如何玩转“云端课堂”
03
居家在线课不落 我在湖北盼春归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20-01-13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张立学

中国交通报 张立学:百年京张与百年交大的时空情缘

 

 

2019年12月30日,在京张铁路建成110周年之际,京张高铁正式通车运营。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最先进水平,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京张线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

作为一所地处北京的行业特色高校,110年来,北京交通大学与京张铁路之间存在着难以割舍的时空情缘。

开铁路管理之先河

回望百年京张,从京张铁路建成到京张高铁通车,110年的发展史见证了京张铁路从中国铁路零的突破到引领世界潮流的时空转换。与之巧合的是,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北京交通大学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896年,其前身和清政府1909年创办的铁路管理传习所有着重要渊源,也是中国铁路管理和电信教育的发祥地。从铁路管理传习所初创,开中国培养铁路管理人才之先河至今,也同样经历了110年的奋斗历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中国修建铁路,夺取中国铁路路权。1904年至1907年,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收回路权的反帝爱国运动,收回路权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清政府迫于压力向民间开放铁路,商办铁路事业蓬勃兴起,京张铁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京张铁路由詹天佑先生设计并主持修建,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勘测、设计、筹资、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1905年开工,1909年建成,实现了中国人自主设计修建铁路零的突破。

铁路的修建急需一批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铁路管理人才,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铁路先贤曾鲲化先生向清政府上书,铁路管理传习所应势而生,开启了铁路管理高等教育从无到有的崭新篇章。曾鲲化先生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于1906年历时10个月行遍全国15省,行程4000多公里,完成中国铁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个人铁路实地大考察——“丙午考察”,掌握了中国铁路现状的第一手资料。1908年,曾鲲化被举荐至清政府邮传部任职。1908年年底至1909年年初,时任邮传部司员曾鲲化呈递了757字的《上邮传部创办铁路管理学堂书》,开篇即指出“铁路为专门学问,而管理又为铁路之专科。”

1909年秋,清政府采纳倡议,正式创办铁路管理传习所,由此开启了中国培养铁路管理人才的先河。需要指出的是,当时设计修建京张铁路的两位工程技术骨干——俞人凤和沈琪先生,后来分别于1917年和1919年起担任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北京交通大学的前身)的校长,他们用京张铁路建设管理中形成的知识与经验,特别是形成的自力更生精神教育和影响了一代代北交大人。

两座詹天佑铜像

在京张铁路延庆区青龙桥火车站,矗立着一座巍峨挺拔的铜像——詹天佑铜像,这是为纪念“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先生而修建。詹天佑(1861年-1919年),京张铁路局总工程师,1905年至1909年主持修建了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其间创设的“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享誉中外。詹天佑铜像的设计采用全身站像,位于青龙桥火车站北侧,高2米,面向“人”字形岔道,见证着这一中国铁路自主创新的不朽之作。铜像边,有孙中山先生题字碑,记述了詹天佑先生的生平和对中国铁路特别是京张铁路建设的丰功伟绩。

新修建的京张高铁,始发于西直门北京北站,北至河北张家口,是北京冬奥会重要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同样坐落于西直门的北京交通大学,校园内也矗立着一座巍峨挺拔的詹天佑铜像,是这所铁路行业特色鲜明的大学为纪念中国近代铁路先驱詹天佑先生,于1996年交通大学百年校庆之际修建而成的,而铜像旁的礼堂也命名为“天佑会堂”。从2004年起,学校在交通运输学院本科生中挑选优秀学生,成立“詹天佑班”,为中国交通运输事业培养特色鲜明的优秀人才。而今,每逢詹天佑先生诞辰,北京交通大学师生都会自发地前往铜像处献花纪念。每年铁路相关专业的师生,也都会前往青龙桥站开展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和党日活动,参观考察“人”字形铁路设计的精妙,学习感悟詹天佑先生的丰功伟绩,特别是学习传承詹天佑先生敢为人先、自主创新的爱国精神。

“知行”是北京交通大学的校训,是北交大师生继承和弘扬的“交大精神”内核之一。作为地处北京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既因其地缘关系,又因其所处复杂的地形地貌,成为100多年来北京交通大学师生学习、研究和实践的主战场。据北交大校史馆陈列的校史照片和资料显示,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北交大师生就在京张铁路南口站进行专业实习。而在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京张铁路资料成为重要的馆藏资料,其中,既有晚清及民国时期记载京张铁路修建始末的照片、地图,刻有1908年字样的京张铁路用钢轨等珍贵展品,也有北京交通大学师生研究建设京张铁路、京张高铁的论文和学术资料,让人们感叹时代变迁的同时,深刻感受到百年京张与百年交大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情愫。

值得一提的是,京张高铁改为地下建设运行后,北交大人更是倡议,将原京张铁路西直门至清河段地上沿线,改建为京张铁路遗址公园,用以保留京张铁路的历史记忆,传承京张铁路文化和詹天佑精神。目前,该倡议已经由政府部门立项。

为京张高铁贡献“交大力量”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110年前,詹天佑先生主持完成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110年后的今天,世界上第一条高难度中国标准“智能高铁”——京张高铁建成通车,实现了中国铁路从落后到跟跑再到领跑的伟大飞跃。其中,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无疑是中国铁路走向世界巅峰的不二法门,也是对詹天佑精神的最好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说,京张铁路这“两个第一”,确实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意义重大”,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北京交大,具有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红色基因,爱路报国始终是贯穿北京交大发展的一条红色主线。10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交大人始终坚持和弘扬敢为人先、自主创新的精神,全面参与了铁路大提速、青藏铁路建设、大秦铁路重载运输、高速铁路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等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创性重大成果,始终是中国轨道交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中国轨道交通大发展,为中国高铁走向世界、领跑全球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以京张高铁建设运营为例,既有交大培养的毕业生作出的重要贡献,又有相关科研团队在隧道工程、牵引供电智能化、轨道线路工程等关键技术方面,直接为京张高铁的建设运营贡献的“交大力量”。

如果把京张铁路詹天佑先生设计的“人”字形铁路,作为中国智慧铁路“破土萌芽”之作的话,那么,今天的“智能高铁”则代表了中国智慧铁路“化茧成蝶”的转型之路。北京交通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确定了“智慧交通一流学科领域”的建设方向,无疑是在引领未来世界轨道交通的大发展。

百年京张与百年交大,牵手百年,地涉京都,结下了不解的时空情缘。但仔细想来,二者重合的又不仅仅是时空,更是交织在一起的铁路情缘,和熔铸其中的民族精神。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政研室副主任、副研究员,法学博士)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