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党建巡礼 / 正文
热点新闻
语言学院:发挥优势 搭建载体 打造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作者:   时间:2017-09-06   点击数:

发挥优势 搭建载体 打造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十八大以来,世界格局大变动,思想文化大激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在网络信息化条件下,“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2016年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既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语言与传播学院党委利用专业优势,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重点搭建了微信公众号、微电影、微课程、网络直播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社会实践纪录片《一个人的坚守》获首届全国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作品三等奖;多部弘扬主旋律的微纪录作品获北京市和校级一等奖;“北交大语传”微信公众号获得校十佳推送和最佳影响力公众号。

一、“互联网+思政”,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载体

1.微信公众号

“北交大语传”是学院本科生官方微信公众号,2014年9月10日正式改版上线。以学院新闻、活动通知、传统文化传播、优秀师生专访、班级和宿舍风采展示、社会实践成果介绍、学业与职业指导、读书心得分享等为主要内容,打造了学院师生互动平台。如围绕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打造了学生们熟知的“全面达人韩雪莹”、“学霸杨舒涵”、“男神林佳浩”等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榜样,弘扬正能量。推出了“她不是你想象的程序”、“我们的兰精灵”、“语传学院有个耿妈”、“北方佳人,媛媛独立”、“走进北交语传男神——刘凯”等6名青年教师的专访,以亲切的方式引领青年思想。学院公众号的编辑和管理团队均由学生组成,内容全部原创。两年半来,公众号基本保持每天一篇的推送频率,关注人数近8000人,单篇推送阅读量最高达3万次,在学生中有较大影响力。

2.微电影

近两年,学院党委尝试用微电影的形式,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教育和收获。如将微电影与学生社会实践结合,赴陕西学生实践团队拍摄的纪录片《一个人的坚守》,主要记录了一个独居荒山十五年,植树造林的老人齐军祥,为了自己家乡的绿化事业,放弃了县城优越的环境以及体面的教师工作,独居在羊圈里的破窑洞里。十五年如一日,在没有水、没有路的情况下,用自己的积蓄修路、打井、打坝,绿化了齐山3.5平方公里的故事。赴我校对口扶贫的内蒙古科左后旗拍摄的纪录片《承诺是看得见的天》,讲述了基层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努力脱贫致富的故事。

3.微课程

微课程是将特定主题的内容用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如结合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制作的《新长征筑梦高铁魂》、《我们的长征》微课,从学生的视角将长征精神与自身联系起来,开启自己的新长征。传播学系在《纪录片理论与实践》、《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融合媒体编辑》、《影像与文学》等专业课程中,围绕“美丽交大”、“寻访红色人物”、“传播系十周年”、“校庆120周年”、“纪念长征胜利85周年”等主题进行课程设计,同学们在课程学习中通过自己搜集材料,自己编写短片视频,设计构思,传递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4.网络直播

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提到,截止到2016年底,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占网民总体的47.1%。真人聊天秀直播使用率占19.8%,已成为非常热门的网络应用。网络直播的影响力大、及时性和互动性强、可重复收看,大大弥补了线下教育活动一次性、不可逆的劣势。学院学生工作组积极探索思想教育与网络直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名师访谈、社会实践、优秀学生经验分享等。如邀请了荷兰著名纪录片导演冯磊与央视英语新闻频道主编关媛、央视体育频道著名摄像师王华年共同讲授纪录片创作与新闻传播学习方法。以吐槽大会的形式 邀请男生宿舍16号楼306宿舍全体成员讲述宿舍故事。该宿舍成员也在讲述中思考以往宿舍问题、努力营造宿舍良好学习氛围,创建和谐宿舍。2017年的毕业季,学院对毕业典礼和毕业晚会全程直播,毕业晚会在线观看七千余人,毕业典礼红毯仪式和学位授予仪式在家长观礼教室同步直播,弥补了现场座位有限,亲友不能观礼的遗憾,受到学生好评。学院还尝试了用直播的形式召开班长支书例会,打破学生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收效良好。

二、“内容是王道”,突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

网络应用是载体,内容才是实现教育作用的核心。为了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选题必须要提前谋划,既要有思想性,又要有实用性。

1.突出主旋律教育

在主题选择上,学院党委结合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社会实践、国家战略等精心设计,再以网络新媒体成果进行展现,提升覆盖效果。以“北交大语传”公众号为例,身边榜样、重大纪念日、专题调查等栏目需要前期大量资料搜集或采访工作,这就要求编辑和管理团队对一个月甚至一个季度的推送内容进行规划,再配合相关时间节点进行推送。

2.助力学生成长

在内容的选择上,贴近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的思想,而不是迎合或过分娱乐化。如优秀青年教师专访系列,通过学生采访和编辑,给学生树立起青年榜样;对业绩人士和优秀校友的访谈直播,让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三、“博采众长”,汇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力量

1.与专业结合,寻找理论依据的制高点

学院党委利用传播学专业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第一课堂相融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如在《纪录片理论与实践》、《摄影摄像》、《非线性编辑》、《融合媒体编辑》、《影像与文学》等专业课程中,围绕“美丽交大”、“寻访红色人物”、“传播系十周年”、“校庆120周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等主题进行课程设计,同学们在课程学习中通过自己搜集材料,自己编辑短片视频,设计构思,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在教学培养与思想政治一体化的尝试有了一定的成果,多名教师参与北京市思政课题,其中《关于高校利用微电影的创作和传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入选2015年北京市思政基层立项课题优秀成果选编。

2.依托北京市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网络思政的创新基地

学院学生工作组与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密切合作,开办了“上园村3号”栏目,将实验中心网络媒体技术和设备优势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积极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打造交大网络思政的“梦工厂”。微课制作、网络直播等等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泛在学习(U-Learning)的可能,也使教育内容更加便于传播。

3.坚持网络育人实践,打造网络思政核心队伍

学院学生工作组致力于网络新媒体教育,主持省部级网络思政课题1项,学生辅导员耿梅芳老师多年来累计撰写上百篇思想引领的文章。其博客曾荣获2011年度北京交通大学辅导员优秀博客奖;《我的11级小盆友》、《心灵的力量》荣获校博客评选一等奖,后一篇被选登《北京交通大学报》;博客文章《几个经常思考的问题》荣获2013年度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博客评选优秀博文奖。兼职辅导员田晨主持多场校院直播节目,受到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