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热点新闻
【喜迎党代会】北京电视台:北京交大专题报道第三集播出
作者:   时间:2017-09-12   点击数:

高铁无疑是“一带一路”上最闪亮的国家名片。北京交通大学作为行业特色高校,也主动担当起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重任,加强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国家倡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智慧保障和人才储备。

今天就请您继续收看高校思想政治系列报道《春风化雨 不负韶华》第三集:服务高铁走出去,培养“一带一路”人才。

 

 

这是北京交通大学的一节物理实验课,不同寻常的是授课语言全部为英文,听课的是来自肯尼亚的留学生。

肯尼亚是“一带一路”政策在非洲重要的支点,今年已经开通的蒙内铁路是该国近百年来新建的第一条铁路,也是海外首条全中国标准铁路,它的运营管理需要大量专业的铁路人才,为此,北京交通大学与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启动了肯尼亚留学生项目,25名肯尼亚留学生来华求学,第二批35名留学生正式开学。

作为一名本科生,来自肯尼亚的丹尼尔已经在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学习了一年。

北京交通大学肯尼亚留学生丹尼尔:“我学成之后回到肯尼亚致力于和中国公司的合作项目。”

理论加实训,两年订单式的培养,让肯尼亚的留学生回国就能直接上手。从茶马古道、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路”打通了中国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的动脉。

北京交通大学与“一带一路”的结缘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当时学校承担了援建坦赞铁路的培训工作。

北京交通大学退休教授纪嘉伦:“坦赞铁路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铁路,全长1860.5公里,建设用了5年时间,建成以后马上要进行投入运营了,那么人才从哪儿来,人才培养很关键。人才培养的任务当时就落在了北方(北京)交通大学。1972年,有200名留学生进入了北京交通大学,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就陪同他们两年的学习。”

从运输、财务会计到土木工程、机车车辆、通信信号五个专业,一对二的陪读方式让200名留学生迅速学成。作为当时陪读老师的纪嘉伦1976年3月至1978年6月在非洲中国铁路专家组任坦赞铁路运输顾问。

纪嘉伦:“我们1976年也去了坦赞铁路,我们这一百人里边大部分人都去了,跟他们也一起工作。这些留学生回去以后,有的当了站长,有的当了技术人员,起了很大作用。”

四十多年前培养的留学生如今成了热爱中国的非洲中国通,让友谊之路延续至今。为支持中国轨道交通走出去,北京交通大学承担了上万人次高铁资格类培训,为东盟及非洲共26个国家培训高铁储备人才。

2016年北京交通大学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联合建设中俄交通学院。同年7月,由中俄两国高校共同组建的中俄高铁研究中心在俄罗斯成立。

来自俄罗斯的马丽娅在本国拿到硕士学位后,又慕名来到北京交通大学攻读土木建筑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

北京交通大学俄罗斯留学生马丽娅:“现在我研究关于绿色城市发展或者绿色交通系统发展,这跟‘一带一路’也有关系,我觉得中国高铁真的很厉害,提速也很厉害,发展也很快。”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夏海山:“她对‘一带一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非常感兴趣,她在研究过程中,也跟我们中国的学生包括其他东南亚的学生有非常好的合作。”

近三年,北京交通大学已累计完成面向巴基斯坦、土耳其、泰国、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埃及、赞比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安哥拉、乌干达、巴西、秘鲁等设立的涉外培训项目18项,开班22个班次,培训人数近500人次。

时任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峰:“轨道交通,作为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它的走出去,实际上对于落实‘一带一路’的战略,能提供一个最重要的支撑,或者是一个保障,我们围绕国家这个战略,在相关的‘一带一路’的国家,与他们合作,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特别是在跨境教育,在两国高校的协同创新还有涉外培训方面,我们也是做了很多探索性的实践,实现我们教育先行、企业所在国人才培养本土化的工作。”

利用一张张高铁名片,助力国家打通面向全球的大门。北京交通大学发挥学科优势,承接援外培训项目,并为海外政府和企业以及我国海外项目提供轨道交通公路、电力工程等专业技术类管理类培训服务。“天地交而万物通”,北京交通大学秉持“交融天下、通达古今”的使命,跨越国界,薪火相传。

9月13日,北京电视台将在北京卫视和BTV新闻频道的《北京您早》栏目继续同步播出《春风化雨 不负韶华》高校思想政治系列报道第四集《人才培养:行而增知 知而笃行》,欢迎广大师生、校友届时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