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行期间,城市志愿者是赛事服务保障的重要力量。据记者了解,海淀9个志愿服务站点分布在场馆周边、公交地铁枢纽、重要景点,每个岗位都有不同的要求,但志愿者们都在各自的点位上,以青春的热情点燃奥运之火,汇成最美“蓝色风景线”。
2月5日,在短道速滑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击败对手,在首都体育馆摘得北京冬奥首金。与此同时,在海淀双奥场馆:五棵松体育中心、首都体育馆的志愿者们,已经投入到紧张有序的服务工作中。他们用最大的热情、最美的微笑、最高的标准完成着志愿服务工作,为冬奥会贡献青年力量,向世界展现着中国青年风采。
2月3日,五棵松体育中心迎来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第一个比赛日,三场比赛,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三所学校的282名志愿者分别保障,志愿者们最早一班上午10点上岗,最晚一班下岗约为凌晨1点,大家以最饱满的工作热情为观众提供交通指引、远端疏导、秩序维护、文明乘车指引劝导等服务,累计服务约1300多名观众。
双奥志愿者尹征,今年没有回老家和家人团聚,他和志友们一起度过了一次更有意义的春节。他表示“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成为双奥志愿者,我感到十分荣幸,岗位上,我耐心细致地为游客群众解答问题,休息时间,我便与志友们交流分享曾经的志愿服务经验与故事。”
2月4日,首都体育馆开赛,中国人民大学100名城市志愿者正式上岗,有序分布在首都体育馆周边,服务约421名观众。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徐含笑作为城市志愿者,在首都体育馆外服务,她在场外见证了中国在本届冬奥会上首金的诞生。“那一刻,我的内心汹涌澎湃!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但在场外真切地听到欢呼声,心情依旧非常激动。”徐含笑回忆到,那一刻,她站立指引的姿势都更加有力,“有幸在场外见证中国的荣耀,心中是无限的自豪与骄傲。祝中国在未来的赛会中发挥出更加精彩的水平,中国队加油!”
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来自海淀的志愿者们,唱响了“一起向未来”的青春旋律。作为国家体育场(鸟巢)主责高校,清华大学承担开闭幕式的志愿者工作,共有782名清华志愿者服务开幕式。
在时长约100分钟的开幕式表演中,运动员入场式是最长的环节,伴随音乐起舞、为运动员标识行进路线的标兵志愿者,是在场时间最长的“演员”。为了完成这项看似容易的“欢迎”“引导”任务,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本科生周佳祺,和其他144名清华同学一同历经了4个多月的严格训练。从动作幅度到节奏韵律,从状态气质到笑容眼神,每个人举手投足的每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打磨,才得以呈现出最佳状态。“我骄傲地站在鸟巢向世界展示清华人的风貌、中国青年的风貌。生逢盛世,何其有幸。”圆满完成任务的周佳祺自豪地说。
“今年是我第一次没有在家过年,冬奥会在北京举办,想到能够成为一名冬奥城市志愿者,见证祖国的强大、中国健儿的辉煌,并为大型的国际赛事奉献自己的力量,我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毫不犹豫地报名。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也会是一段终生难忘的经历。最后,祝愿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圆满成功,祝愿冬奥健儿勇创佳绩!”志愿者郭小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