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交通大学冬奥培训师张京为志愿者开办志愿服务礼仪培训

北京邮电大学志愿者进行医疗救护心肺复苏等培训

北京交通大学温馨老师(右一)演示助残志愿服务相关内容

北京交通大学志愿者体验旱地冰上运动项目

北京交通大学心理中心张驰老师(中)与志愿者谈心谈话

北京语言大学志愿者们正在进行志愿服务英语相关词汇学习

北京语言大学志愿者培训讲师玄铮(右一)正在教志愿者如何服务残疾人朋友

北京语言大学冬奥志愿者正在体验旱地冰壶,学习冰雪运动知识。

学习手语 形象礼仪培训 为残障人服务 规范使用导盲犬 形象礼仪培训
本报记者 贾宁
冬奥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赛场内外的准备工作目前已进入冲刺阶段。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将有1.4万名来自66所首都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赛会志愿者服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他们将为北京、河北两地三个赛区的12个竞赛场馆、3个训练场馆、26个非竞赛场馆,以及其他重点服务设施场所提供服务。服务类别包括对外联络、竞赛运行、媒体运行与转播、场馆运行等十大类。经线上、线下面试,北京冬奥组委的41个业务领域从报名的志愿者中录取了近两万名志愿者,大部分来自北京、河北两地的高校,各志愿者来源高校也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通用培训方案。各场馆或设施正式运行前七天,赛会志愿者上岗后将进行场馆和岗位培训。
为了促进志愿者们更好地完成志愿服务任务,各高校着力做好志愿者的“冬奥素养”提升工作,围绕志愿服务精神内涵、志愿礼仪、助残技能、心理健康、宣传媒介素养提升等内容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同时还加强志愿者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将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培训体系。
在不久举行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必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