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北京交大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
02
学校组织召开一流专业申报情况汇报会
03
2019年拉美、加勒比、南太国家规划研修班在我校顺利开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19-09-19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

中国科学报:郜春海:为城市轨道交通安装“中国脑”

郜春海

■本报记者 沈春蕾

“10年前,我们开始创业;10年后,我们成为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之一。”8月24日,刚刚出差归来的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接受了《中国科学报》的采访。尽管是一个周末,但郜春海在采访后又安排了一堆工作。

这10年间,郜春海实现了从北京交通大学的教师到交控科技掌门人的变身。他坦言:“如今,我大部分时间都在一线出差,我喜欢跟各类用户接触,包括地铁司机、调度员、值班员……只有不断深入了解目标市场,才能让我们团队开发的列车控制系统更人性化、智能化。”

从干遍基层到“第一个吃螃蟹”

1993年,郜春海在北方交通大学(现为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后留校,并在通控系运输自动化研究所参与“八五”攻关课题“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研究。

“作为一个科研新人,我发现了理论与应用的差距,并开始思考如何提高效率保证质量。”郜春海记得最清楚的是,当时靠纯手工和台钻将铁板制作成试验机箱,并在货车的机车上通过燃气烙铁焊接,“在不看图纸的情况下我能记住几百根电线电缆并焊接成功”。

工作几年后,郜春海把整个信号系统研发最基层的工作都干了一遍,并认识到,要做成一个产品光靠技术是不够的,攻克核心技术只是其中的一小步。

1997年,郜春海作为访问学者来到德国西门子公司学习交流。“在德国,我发现西方跨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价值所在,特别是在关乎安全的信号系统研发管理上,他们有一套研发与管理复杂系统的方法论和路径。”郜春海由此理解了什么叫工业化,“工业化的精髓就是一套管理流程”。

回国后,郜春海开展了基于风险控制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硕士论文。“我不仅学到理论知识,还掌握了研究复杂系统的方法论。这一点非常重要,技术和方法是无穷尽的,而掌握了方法论就跟上了一个时代。”

转眼间到了2004年夏天,经历了专家无数次的反复论证,我国的“城轨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终于得以立项。北京交通大学承担了系统的主要研发任务,郜春海是技术开发成员之一。

“过去,这些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郜春海回忆道,在国产CBTC问世前,全国98% 以上的新建或改造轨道交通线路所需CBTC系统与核心设备依赖进口,我们自主研发出CBTC后,国外产品随之降价三分之一。

2007年,郜春海团队研发的CBTC系统先后在北京和大连地铁进行了累计达5000公里的现场试验与中试,自此,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BTC技术正式问世。

郜春海回忆说,当时国内不少CBTC企业采取的是引进消化再吸收的技术路线,而他们团队通过努力,不仅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带动了国产CBTC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高校教师变身企业家

随后,北京市科委协调北京地铁运营公司给予郜春海团队成果工程化的机会。2007年,在北京地铁方庄段做完试验后,2009年,郜春海团队成立了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并道出缘由:“未来,我们还需要承接很多工程项目,这就需要有一家独立运行的公司。”

自成立以来,交控科技的使命是致力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核心技术、产品与标准体系的自主创新,不断提高技术装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断改善自主创新流程与规范,具备国际竞争的能力。

郜春海介绍道,CBTC系统被称为轨道交通行车系统的“大脑与神经”,功能是保障列车以最小安全间隔距离运行,达到最大的运输能力。

2010年底,北京地铁亦庄线、昌平线顺利开通,也验证了交控科技自主研发的CBTC系统的可靠性。“我们解决了高密度动态追踪间隔控制、速度安全防护控制、高精度列车安全定位等几大制约国内轨道交通信号技术发展的技术难题。”

至此,郜春海也从高校教师变身为企业的掌舵者。“以前在学校里,思考最多的就是原始创新,成立企业后发现最难的其实是成果转化。”郜春海说。

同时他发现,将核心技术转化为工程系统,这比发表一篇论文或发明一项专利还难。“信号系统人命关天,如何做到安全可靠,我们既要有原始创新,又要参照国际安全管理标准。技术创新不是在头脑里,而是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从技术研发到项目实施,关键在于人。”

在交控科技,不少员工是郜春海当年的学生,如今这些人已经成长为信号系统领域的技术人才。“当老师的时候,我思考如何讲好课,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当老板的时候,我开始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后来慢慢发现,好的产品可以获得用户认可,维系企业发展壮大。”

提出“七问”跟自己较真

郜春海喜欢将CBTC比作“透明厨房”,在厨房里如何才能做出可口的菜肴呢?“看似无从下手,但只要一步一步拆解开来做,不论是食材、作料还是火候,如果都规定好分量并且保证用高质量的原料,就可烹饪出一道佳肴。”

在早年CBTC系统的研发过程中,郜春海让自己的博士生、硕士生分别负责系统研发的一小部分工作。同时,这套方法还特别强调分解任务后,找到每个目标存在的风险,然后对其总结归类,寻求解决之道。

按照这套方法,郜春海团队实现了研发成果的工程化应用,并占领了国内CBTC市场30%的份额,成功登陆科创板。

谈及科创板,郜春海说:“我们是有备而来的。”他对科创板也有着自己的理解,“科创板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

为此,交控科技在准备科创板上市前,率先梳理了科创板的创新属性,郜春海将其归纳为“科创板科技创新七问”:符合国家战略要求吗?核心技术是不是自己的?是不是自己干出来的?有没有独立第三方认可?用户认可吗?别人也跟着你一起干吗?怎么保持持续创新能力?

“我们当时对照自身,发现这七问基本涵盖了信息披露询问的大部分问题,希望供准备科创板上市的企业参考。”郜春海还表示,科创板搭建了一个开放的市场平台,企业发展需要创新和业绩来支撑。

郜春海透露,交控科技正在开发第五代信号系统,当前首要的是做好研发,不断创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更好的业绩,也才能走得更远。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