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北京交大举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动员部署
02
学校组织召开一流专业申报情况汇报会
03
2019年拉美、加勒比、南太国家规划研修班在我校顺利开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19-09-19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

中国科学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北京高校技术转移联盟2019年会侧记

北京高校技术转移联盟年会现场

■本报记者 沈春蕾

北京拥有丰富的高校资源,这些高校除了肩负培养人才的使命,还承担着科学研究的任务。来自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重点工科高校每年科研经费已经达到数十亿元。那么,这些科研投入所产生的成果有多少可以顺利转化给企业呢?

“近年来,在一系列改革政策推动下,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但仍然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需要高校同仁们集思广益、共同探讨。”8月10日,在北京高校技术转移联盟(以下简称联盟)2019年会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研讨会上,联盟理事长、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部长姚卫浩首先回顾了联盟成立的初衷。

2017年12月,20所北京高校的代表自发齐聚,召开了联盟筹备会议。2018年4月,联盟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2018年6月,联盟正式揭牌成立,首批成员单位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近40所高校。

联盟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副主任陈柏强告诉《中国科学报》:“本次年会主要为成员单位提供一个集中分享和交流的平台,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

分享经验

在一年前的联盟成立大会上,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分享的经验给联盟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相关做法在多个高校得到推广应用。

今年的年会上,来自北京市属高校的首都医科大学产业经营与管理中心成果转化部主任郜文分享了首都医科大学医药健康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经验。他将该体系分为三条线——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体系、科技中介服务与投融资体系。他介绍,北京首医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在打造一站式的,从科研成果、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到孵化器,再到产业化落地的生态体系。

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之一的北京交通大学近年来一直在思考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7月22日,依托北京交通大学的核心技术成立的交控科技有限公司登陆科创板。

北京交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宋国华认为,一方面可以从人才建设、激励政策等方面入手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双一流”和“学科评估”政策的指挥棒作用,引导成果转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工信部直属高校,也是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研院知识产权转移办公室主任汤鹏翔介绍了该校拟实施的概念验证工作思路。他将概念验证的过程简单归纳为,通过对技术的严格筛选和辅导,辅以资金支持和验证条件匹配,合理安排高校科研人员的学术发展路线与科技成果的市场应用路线,力图形成一批稳定技术路线、合理专利布局和清晰商业模式的创新创业项目。

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研讨会上,曾任驻以色列科技参赞的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副总评估师韩军向参会代表分享了以色列科技创新与技术转移体系,以色列建立了从0到1、从1到10、从10到100的完备科研体系以及独具特色的技术转移体系。他指出,以色列魏兹曼科学院成果转化“耶达模式”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发现问题

在工作研讨环节,联盟成员代表围绕各自单位在技术转移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了交流。

“课题组擅长做研发,但不擅长将研发的成果卖出去,大学总体来说仍缺乏提供这样服务的专业团队,例如如何挑选高水平的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化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保宁率先向应邀作报告的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副总经理马天旗提问,他同时也希望通过联盟推荐一批值得信赖的专业化机构。

“我们希望有全职人员投入到技术转移队伍中,但在有限的待遇下这项工作由谁来做?”北京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院副院长杨登才也遇到类似问题,他提议联盟组织一次技术转移机构用人机制的小型研讨会。

实际上,技术转移人才队伍一直是制约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瓶颈。为加强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2018年6月,联盟举办了专门的高校成果转化研修班,并先后组织联盟成员参加了欧盟知识产权培训项目,邀请国内外专家作报告。

“然而,这样的短期培训还不能很好地满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需求,我们希望依托联盟高校的教育资源,在教育部等部门支持下,逐步开展正规化体系化的人才培养工作,探索建设面向全国的高层次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姚卫浩表示。

中国科学院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刘彦称自己是一个新兵,但中科院开展技术转移工作由来已久。刘彦介绍:“中国科学院大学将科研与教学高度融合,并借助地方的研究所和分支机构,推动科教与技术成果落地,这个形式跟大多数高校不太一样。”

2018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成立成果转化领导小组,参会代表指出:“成果转化要打通的最后一公里其实挺难走,我们现在正在摸底专利,希望挖掘一批高精尖的技术落地。”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园隶属学校科研院,科研院主任花之蕾发现今年上半年入园企业是去年的两倍多,通过接触企业她也看到了一些问题,收集的成果数据不太准确,专利信息披露缺乏相关制度,个人所得税减免和执行推进难度大,校办企业改革导致入股步骤减缓……希望同行提供经验和建议。

多方献策

对于高校在开展技术转移工作遇到的困惑,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沈文京处长介绍了科技部促进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方面的总体思路:针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短板,科技部将在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技术经理人培养、加大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新的举措。

陈柏强向记者介绍道:“实际上,科技部、教育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等部门经常邀请我们参加各类座谈会和调研活动。”

对于如何创新活动机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刘红斌介绍,该中心自2015年开始,通过为地方引入科技特派员、派驻博士生工作团、创建师徒创业圈等多种形式,以项目合作为重点,推动一批高校重大科技成果落户地方的一项重大行动计划。

来自工信部科技司、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人才局等部门的分管处室的负责人也纷纷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支招,其中北京市拟推出的一项针对技术转移人才的职称评审政策,备受与会代表的期待。

教育部科技司二级巡视员李渝红是首次参加联盟的活动,她希望联盟要争当科技成果转化领域战略研究的智囊团。

据悉,联盟目前正在相关部门支持下,组织策划全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学术研讨会。“研讨会拟从2019年开始,一年一届,打造品牌。”陈柏强透露。

对此,作为联盟指导单位的北京市科委副巡视员刘晖给与了热情回应:“举办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有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模式,北京市科委予以全力支持。”

姚卫浩总结道:“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联盟将在政府部门支持指导下,从实践中寻找答案,贡献北京高校智慧。”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