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党建巡礼 / 正文
热点新闻
经管学院:党政同频共振 协力建设引领中国产业发展的商学院
作者:   时间:2017-09-06   点击数:

党政同频共振 协力建设引领中国产业发展的商学院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经济管理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自觉用学院事业发展的成效衡量和检验党组织建设的效果,形成了党的建设和行政工作紧密结合、同频共振的良好格局,为建设引领中国产业发展的商学院提供了强大的组织和体制保证。

一、以班子建设为核心,深化党、政结合

如何有效发挥二级学院党组织的作用,是当前高等学校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个普遍难题。经管学院党委的经验是,首先要抓好学院领导班子建设,形成党政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

近年来,学院党委坚持把班子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探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党政配合工作机制。

在班子成员构成及分工上,学院班子目前共有处级干部6人,全部为中共党员,也全部为党委委员。学院党委书记兼任院长,党委、行政一手抓;专职副书记同时分管财务等行政工作;分管研究生思政副书记同时兼任副院长,负责学位点建设、市场化开拓等行政业务。党的干部和行政干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度融合。

在决策机构的组成上,设立党政联席会、党委会,班子所有成员既是党政联席会成员,也是党委会成员,确保了党政共同决策。学院坚持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作为贯彻民主集中制、实现科学决策的主要形式,重要事项上会研究,班子成员各抒己见,认真讨论明辨是非,最大限度地集中集体智慧,不搞独断专行。同时注重加强党政联席会对党建重要工作的集中研究。在重要事情决策上,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会事先沟通商量,做到意见不一致不上会、条件不成熟不上会。

2016年,学校党委对经管学院领导班子进行了重大调整,多个岗位发生人员变更。新的领导班子积极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全面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能够自觉要求自己、同时严格督促班子成员,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要求为人行事,坚决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班子成员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在管好各自负责的具体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承担分管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在注重学院领导班子建设的同时,学院党委还格外注重加强对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输送。近年来,学院先后为校(院)内外培养和输送校、处级干部近10名。

二、以队伍建设为重点,深化系、(支)部结合

党支部和系所是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学院事业发展的重要依靠。近年来,学院党委注重做好统筹协调,深入推进系、(支)部结合,有效凝聚发展合力。

一是优化支部设置。学院原有教职工支部9个,其中7个教师支部覆盖9个系。为便于系、(支)部结合开展工作,同时为增强教师对所在系的归属感,经党委慎重考虑,在2016年下半年支部换届时,按照一系一支部的原则,将教师支部增设为9个。自此学院党委下设的教职工党支部增加到11个,支部设置进一步优化。

二是选强配齐队伍。学院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按期开展换届选举工作。党委书记深度参与教工支部书记的遴选,并定期与支部书记谈话,了解支部情况,提出工作建议。为加强系、(支)部结合,切实发挥支部在推动系和学院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学院利用同步开展支部换届选举和系负责人选举的重要契机,加强整体协调,综合权衡政治素质、学术影响、职称、年龄等因素,统筹考虑支部书记与系负责人人选,选齐配强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目前学院9位教师支部书记,全部具有高级职称,4人由系主任兼任,5人由系副主任兼任。另外还有2位系主任、2位副系主任兼任支部委员。目前学院教师党员比例为67%,系主任中党员比例为82%,二级教授中党员比例为100%,一级学科带头人中党员比例为100%,共产党员在学院改革发展稳定各条战线上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

三是强化条件保障。针对当前基层党务工作者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但同时又存在“重使用、轻培养”、“关心不够、待遇偏低”等现象,学院党委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条件保障,提高队伍积极性。学院每月为教工支部书记、党委秘书、兼职组织员和学生辅导员分别发放150-100元不等的电话补贴。党支部书记及支部委员任期工作量计入教师社会服务工作量,计入年度教师考核。2017年起,学院党委专门设立自筹经费预算,每年为考核合格的教工支部书记发放15000元专项工作津贴,引导和激励支部书记更好投入支部建设相关工作。

三、以推动发展为目标,深化人、事结合

近年来,学院党委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国家试点学院改革为契机,着力推动人才培养、人事制度、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在人才培养书院制、人事聘任“AB轨”、学科建设分院制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在校内和高校中发挥了有益的示范作用,在此基础上全面领导和推动学院事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院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内在凝聚力和外在影响力显著增强。在此过程中,学院党委、行政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做好人的工作,引导教职工共同推动事业发展、共同分享发展成果,较好地实现了人、事结合。

一是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外引内育并举,吸引和聘任优秀人才来院工作。学院现有教职工292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83人;专业教师209人,包括教授59人、副教授93人、讲师57人。学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参事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5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适应师资队伍建设新形势新特点,完成制定《教师聘期考核指标体系及实施办法》和《科研标志性成果奖励办法》,建立了分类管理、导向明确的教师聘任、考核、奖励体系。

二是切实做好后勤服务保障。通过置换方式在科技大厦申请1300平米办公空间,有效改善了教师工作条件;引入后勤集团专业运维团队,整体提升思源东楼安全、卫生环境;在思源东楼顶层及平台基本建成学院公共沟通交流空间,面向全院教职工免费开放;联系校友企业捐赠直饮机,彻底解决了学院师生安全用水问题;在思源东楼地下室建设学院“教工之家”,多方筹措资金,添置电视和健身器材二十余种;倡导健康理念,实施健康工程,建立教师体育俱乐部,培养教师锻炼兴趣。学院目前有瑜伽、羽毛球、网球、游泳等8个教师体育俱乐部,成为教师结伴锻炼的重要载体;教职工体检时与校医院及时沟通协调,除基础体检项目外,学院投入经费为教师增加体检项目,尽可能地为教职工健康提供保障;采用集中输出方式设立公共打印区域,办公打印更加高效便捷。

三是扎实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学院党委、行政、工会联合组织新入职青年教职工赴校外素质拓展、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建议、进行答疑解惑、做好思想沟通;学院党委和人力部门紧密配合,引导和支持教师开展社会实践、调研和挂职工作,在此过程中开拓视野、增长才干、坚定信念,并将其纳入职称评聘体系,作为必要环节;科研部门建立青年教师科研提升平台、教学部门开展教学基本功竞赛,帮助青年教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充分尊重教职工参政议政权利,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向教职工通报学院工作情况,征集广大教职工对学院工作的意见建议;2015年9月开始,学院每月为当月生日的教职工举办集体生日会,学院党政领导轮流到场为寿星送贺卡、唱生日歌、切分生日蛋糕,让教职工切实感受到学院的温暖;学院工会及时掌握困难教师情况,定期慰问,并积极上报学校工会申请困难补助。

一系列举措,有效增强了广大教职工的归属感、幸福感和使命感。目前,学院教职工人心齐整、斗志昂扬,正在为建设引领中国产业发展的商学院而不懈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