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我校举行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大会
02
我校举行环境学院成立大会
03
我校新增“智能运输工程”本科新专业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22-04-10 来源: 作者:佚名

北京电视台BTV1:斑马线应该有“礼”更有“法”

小小斑马线,一头连文明,一头连安全。近年来,包括北京在内,全国各地陆续开展持续开展礼让斑马线行动,推动礼让行为入法,礼让斑马线的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也让交通更加有序,行人更加安心。

斑马线是保护行人、降低事故风险的生命线,也是体现一个城市良好形象的文明线。然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成为道路安全的一个隐患,影响着行人的安全出行。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巍涛教授认为,礼让斑马线行动的持续开展实际上是一个法治理念、法治心理的普及过程。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 李巍涛:“严格的来讲的话不能叫做礼让斑马线,形式上来看它是一个出于礼貌或者是这样的一种文明或高素质的一种体现,机动车对行人的避让,但是实际上这个行为一旦列入到国家的法律法规,它实际上我觉得正确的叫法应该是依法依规的避让行人的这样的一个称谓。”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在李巍涛教授看来,礼让斑马线不仅关乎于礼,更是法的体现。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 李巍涛:“生命权是高于健康权的,健康权又是高于财产权的,这是我们通认的一些基本的一些标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行车和机动车辆之间的这样的一种可能会发生的一些冲突,自然行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就要高于机动车本身通行过程当中的可能以机动车本身为代表的它的财产权的问题。”

长期以来,很多人将机动车优先通行视为理所当然,但实际上当人和车遇到具体冲突时,路权分配的指导原则是行人优先于非机动车,非机动车优先于机动车,行人享有优先通行权。

李巍涛教授认为,行人在公共道路交通环境中处于相对弱势,更加需要保护,这也是立法传递的价值导向。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 李巍涛:“之前的立法它比较的宏观一些,那么随着现在全国各地的一些地方的立法越来越细化,这个细化的过程当中就包括了一些罚则的出现,譬如说罚款罚分,当然这些都是在法定的范围之内的,那么自然会使得机动车的这样的一个驾驶人他会更加的去关注这些问题,当然还包括一些技术手段的这种使用,这些方方面面的因素叠加到一块,可能是推进了现在我们说依法依规避让行人的这样一个做法,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