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
02
北京交通大学张宏科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03
我校师生热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21-12-10 来源: 作者:

中央电视台CCTV1和CCTV13:太空课堂如何“备课”

“因为这些细胞它是活的。”

为了让这堂课生动有趣,又安全科学,这次载人航天部门专门组织了一支实验设计团队,大家都一致同意,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同学们看到了吗?泡腾片在水球里不断地泡腾,产生了很多…”

这个泡腾片实验是昨天太空课的压轴节目,从课表一发布就吸引了许多人,这么好玩的实验,最初的设计灵感其实就来自于中国科技馆一场航天科普讲座上孩子的提问。

中国科技馆展览教育中心主任 齐欣:“有一个小男孩,手举得高高的,他就说我想问一个特别想了解的问题,就是在空间站打嗝怎么办?我们找了一些专家进行论证,其实打嗝也是体内气体外溢,我们也是查了大量资料,在一个非常巧合的情况下看到了泡腾片,然后泡在水里面咕嘟咕嘟往外冒泡,这个也是气体释放的过程。当时我们想象不到在太空中将会是什么样的现象。”

这个实验设计提出后大家都非常感兴趣,但是对“上天”做这个实验,当时讨论后并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

中国科技馆展览教育中心主任 齐欣:“因为当时讨论的时候觉得有一定危险性,毕竟是有气体的一些释放,会不会比如说要是处理不好的话,会不会对其他的设备设施造成一些影响。”

出于安全的考虑,泡腾片实验最初并没有被列入此次授课的内容,但是王亚平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她提愿意先“上天”试一试,看看效果如何?

“点火。”

在她的电池下,泡腾片被带上了空间站,在第一次尝试时航天员们非常谨慎,用吸水物围住随时可能炸开的水球,然而让人担心的情况并没有出现,气泡都被泡在了水球里。

“这个蓝色的小球像不像我们的地球。”

“我们来看看它的内部结构。”

为了最好的授课效果,这次授课的内容都是经过航天员数次细致的备课和天地反馈后才最终确定的。很多时候,备课还要占用他们的休息时间,好在最后的呈现效果非常完美。利用难得的微重力环境,这些实验既介绍了物理原理,也展现了航天员的日常生活、科学工作,还包含了一位妈妈在太空对自己女儿的思念。

“这是我和我的女儿在地球上一起准备的花朵折纸,同学们看到了吗?花朵在慢慢的打开,看到这朵花我就想到了我的女儿。”

在准备课堂内容时,各位专家又考虑,只看航天员老师动手操作印象或许还不够深刻,如何让学生们更直观的了解天地差异带来的变化和不变呢?这次的地面课堂,专门设计了地面对照实验。除了主课堂和四个分课堂,通过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全国150多个学校的孩子都收到了来自太空课堂的地面实验器材,参与天地同步实验。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太空授课科普专家组成员 陈征:“上面展示实验,你在下面在观赏、在观察、在思考的同时,你也可以实践去实验,基于这个原理其他的实验,我们也可以参与进去,这样天地的互动。”

“同学们,你们也可以拿起面前的水晶球,来观察一下身边的同学,看是不是有同样的现象。”

中国科技馆科技辅导员 刘枝灵:“地面做实验的时候,没有办法做到让水球悬空起来,所以我们就给学生配套了水晶球,也可以让学生这样拿着这个球,来感受一下航天员的视角。”

上课的地点虽然各不相同,同学们也体会到了同样的沉浸感和参与感。

澳门学生:“原来地面上的实验和太空上的实验差别那么大。”

让地面和太空享受同样顺畅的沟通,是保障这堂课顺利完成的最后一道技术关口,天地六路同时在线,信号的传输总有时间的差别。

“相信未来,中国人的脚步一定会踏入月球、火星和更远深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直播团队在此前进行了多次演练,尽可能把距离带来的延时感降到最低。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太空授课直播系统导演 孟繁伍:“我们在操作的时候也多次演练,然后让大家可以通过听口令的方式,来去减缓这样的延时,既要听我的,如果听不清我的,也可以去选择听现场的扩音,所以这是双重保障。”

八年前的太空授课,王亚平老师娓娓带来的讲述就让人印象深刻。

“它还是没有做往复摆动,这是为什么呢?”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当时她在讲课时,全程都会通过耳机听到地面播出的自己授课的声音,这次地面直播团队也特意做了处理,让航天员在讲课时能够更加专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太空授课直播系统技术负责人 周磊:“因为当时也是受这个条件限制,太空上他们看到的是我们播出信号,那么播出信号把她自己的声音混在里面,这次我们送到太空的信号,我们会把这个航天员的声音信号先行处理掉,让他们听到的只是地面人对他们提问的声音,这样的话双方交流能更加自然。”

八年前,听过王亚平老师天宫授课的学生有些已经走上了航天的专业道路,也有许多被引进了科学的大门。这一次授课,再次收获了新的学生,也让王亚平老师有了更多的期待。

航天员 王亚平:“其实我觉得这也是一直在激励着我,能够再次飞上太空,我也期待着在我们中国的空间站上,能有更多的中国发现。”

南宁学生:“我想把我的手风琴带到太空中,一边弹手风琴,一边遨游宇宙,欣赏风景。”

澳门学生:“在地球上面的话飞出一个回旋镖,它是会回旋的,我想知道在太空上面,如果要丢出一个回旋镖,它会不会回旋呢?”

北京学生:“我特别想在太空中探究一下看看在外太空能不能种出不一样的植物。”

太空授课圆满成功的背后,是无数人努力付出不断探索的结果,彰显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此次天宫授课是我国空间站阶段太空系列课堂的第一课,未来航天员们将陆续在空间站开讲,带着大家领略奇妙太空,分享宇宙知识。借用王亚平的一句话“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