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研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年度重点工
02
北京交大留学生:四海同心“战疫”,万里同频“上课”
03
学校多举措做好教职工因公出国境和外籍教师跟踪服务工

媒体交大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交大 > 正文

时间:2020-02-23 来源: 作者:佚名

现代教育报微信公众号:隔时差上课、组团竞技游戏教学、在线课程“亮绝活”,北京高校教师也是蛮拼的!

        2月17日,北京各高校开始了大规模的线上教学。老师们化身“云教师”,亮出了自己的“十八般武艺”。“网游”实验课组团竞技游戏教学、隔时差授课,老师们为了创新出线上教学方式也是“蛮拼的”。本期,我们看一看高校教师课堂战“疫”速写!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网游”实验课组团竞技游戏教学

         “停课不停学”期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通信学院推出了《5G物联网通信》在线实验课程,15人组队线上虚拟搭建5G商用网络应用。
        学生自愿报名该课程,由通信学院教师安排“组队”。组队成功后,学生登录指定网址,以“组团竞技”模式完成虚拟任务——蜂窝物联网无线网络、核心网络、数据通信网络及光传输网络、物联网终端应用管理等,每个实验项目都是任务模块,学生根据不同需求“应战”。
通信学院副院长李学华介绍,该课程并非应“疫情”而生,自2018年起,学院团队就依托《移动通信》等课程,开始进行这个虚拟仿真线上实验的策划和开发,并在2019年秋季学期投入教学使用。此次“停课不停学”期间,学院再次将这门课程上线。在疫情期间,学院5名教师将线上“助教”,为学生参与实战提供技术支持。
        “对我们这种工科类专业,实验环节占比很大,而这一类面向实际工程应用教学的线上资源还比较少,所以要充分去开发和推广使用。”


北京林业大学
远隔重洋 跨时差授课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堃原计划2月22日抵京,2月25日开始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因为疫情影响,航班全部取消,无法回国。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他,精心准备,想出多种预案,隔着时差为学生们授课。
        王老师是这样设计课程的:
        01选择学习平台、建立学习组织
通过班级联系人创建了微信群,并在群内提前发送了上课通知、电子版教材以及“雨课堂”课程链接,让学生们提前熟悉教学平台并做好课程预习。
        02认真比对方案,精心设计课程
王老师探索设计了多种模式, 通过反复尝试,他最终确定将“雨课堂”作为发布课件、学习资料和习题等教学资源的主要载体。
同时选择录制视频上传到免费的第三方网站(哔哩哔哩视频网)进行发布。通过创建授课班级,了解学生进入课堂状态、学习反馈内容以及教学效果反馈情况的方式。 
        03课程的教学组织实施和预案
王老师将课程的授课工作集中在周二至周五的第10~12节,也就是晚6:30-9:00期间。尽管时间、时差和网络等问题都可能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但他也为此制定了补救和排除的预案。

北京交通大学
看!交大人的战“疫”速写

        在严峻的疫情面前,即使是居家隔离,教师们也能沉静下来,立足自身所长,出一份力、发一点光;“术业有专攻”,北京交通大学教师以专业所长,为“抗疫”助力。
何金生(北交大理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研究所教授)
        疫情防控期间,何金生教授带领团队,响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的“新型冠状病毒溯源、致病及防治的基础研究”应急专项课题,依托前期的研究成果,迅速拟定研究方案,提交了“新型冠状病毒腺病毒载体应急疫苗研究”课题申报材料。同时,接受《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等媒体平台采访,就新型冠状病毒知识向公众分享专业观点、进行科普。
        “在疫情面前,我和我的团队从生物技术与医学问题的交叉点出发,希望朝着药物研发、诊断治疗等方向做些事情、承担起我们应有的责任。希望基于自身对病毒学的研究,分享成果观点,回答疫情中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为缓解当下的恐慌焦虑出一份力。”
        张纯(北交大建筑与艺术学院城市规划系副主任、副教授)
        疫情期间,张纯老师从自身城市规划专业出发,第一时间撰写并在学会公众号发表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的关于建立城市安全韧性交通系统建议》一文,分析了疫情中畅通的城市交通系统所承担的角色,以及其对社区空间分级管理、社区生活圈关照和公众社交大数据情绪等方面的影响。
        “作为一名非医学人士,在疫情面前我能做的直接贡献很少;但在向医疗工作者致敬的同时,还是可以间接通过城市交通韧性的成果分享,让更多的城市意识到如何在灾害发生时科学理性的保障城市生命线。”

中央财经大学
上线1430门本硕课程

        2月17日,在前期多次模拟测试、沟通调试的基础上,中央财经大学线上教学如期开课,1430门本研课程,2222个教学班正式上线超星平台,老师们化身“云教师”,利用网络课堂全方位面向91959人次本研学生开展教学工作。
        17日全天共有413个本科生课堂和86个研究生课堂的数千名师生通过超星平台,采用慕课、速课、视频、音频、同步课堂、在线讨论、线上答题等形式积极开展教学互动。
        疫情当前,老师们的工作多了很多,但大家不约而同的在默默克服种种困难,想办法高质完成教学工作。开课前,紧锣密鼓地准备,录制视频、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上传教学材料,常常工作到深夜,凌晨还在群里讨论。
        课堂上,老师们各显神通,或是利用现有的完善的MOOC资源,或是利用自己录制的教学视频,引导同学们自学,并且针对学习内容组织课堂讨论,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全新的在线学习体验。

中国农业大学
导师线上答疑,探索线上教学新模式

        2月11日,中国农业大学“动听——导师说:开启与导师的线上对话”活动正式上线。首期邀请了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宁教授就“疫情对我国禽业的影响”这一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学院邀请权威专家学者,通过语音访谈、文字梳理、互动点评融合的形式,与学生在线交流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畜牧业发展形势、深入思考、拓展实践服务畜牧业发展能力,获得学院导师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
        通过“导师说”这一平台,聚焦时下专业领域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借助“师生问答解疑惑+导师预留思考题+学生答题导师评”的线上育人模式,在同学们暂时还不能回到校园的特殊时期,实现了学者大咖与学生的更广泛的“隔空”互动。
        从校园中的一位导师,拓展为网络上的多位导师,让同学们有机会更广泛的增长专业知识、聆听更多老师教诲、交流思考感悟,进而加深对于专业、对于产业、对于“三农”的认知。

北京建筑大学
打造空中虚拟实验室

        北京建筑大学机电学院专业课教师们借助专业软件,打造空中虚拟液压实验室。如今,经过紧张有序地准备,课程即将鸣锣开张!
        缺少平台支持、没有可借鉴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筹备线上实验教学初期,学院的老师们面临重重困难。窦蕴平是实验课程《液压综合实验》教学组的负责老师,新学期第一周,她与其他3位老师要给机电171、机电172和机171三个班的学生开课。
        课程教学组迅速开展了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但是,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虚拟实验室的建设谈何容易。课程组通过微信和腾讯视频会议,反复研究和讨论,寻求有效解决方案。最终形成了基于虚拟液压回路和电气控制回路验证替代实验室工作台实验验证的空中虚拟实验室方案。
        基于该实验方案,教师在线上指导学生完成前两部分的工作后,学生独立利用空中虚拟实验室,对所形成的课题解决方案进行虚拟实验验证,验证通过后,则前两部分的工作为有效,否则,学生必须对先前的方案进行修改优化,直至空中实验验证通过为止。
        方案确定后,课程组想方设法寻求相关虚拟软件,建立课程微信群,指导学生安装软件,目前,三个班共78名同学已经完成了相关软件的安装工作,并通过了相关测试。

中国石油大学
12堂公开课线上实战演练

        2月20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组织12位教学骨干教师,利用雨课堂、腾讯会议等线上教学平台讲授公开课,每门课程时长20分钟,12个讲课场次共吸引了2000余人次听课。
        北京市教学名师王智广教授是在线开放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MOOC)的负责人,此次作为主讲教师,讲授了《浮点数表示的IEEE754标准》公开课。
        为了保证新学期线上教学的效果,大年初一刚过,他就开始积极寻找并尝试各种网络教学软件,反复地进行测试、比较,与学院其他老师一起商量最优解决策略,调动家人充当学生,联系远在外地的研究生、本科生充当课堂听众,确保网络授课尽可能地再现、丰富真实的课堂。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