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外媒关注 / 正文
热点新闻
人民日报海外版整版:共同的记忆 共赢的发展
作者:   时间:2017-11-14   点击数:

——2016“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发言摘登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09月27日 第02版)

连接沿线国家 见证丝路辉煌

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娄勤俭

陕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曾经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又因为共建“一带一路”而焕发出勃勃生机。2100多年前,汉朝使者张骞从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出发,跨世界之屋梁、通中西之文化,开辟了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千百年来,丝路精神薪火相传,成为连接沿线国家的文化纽带。

时至今日,陕西依然与沿线很多国家保持密切的文化联系,西安成为欧亚大陆桥上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3年来,陕西积极落实“一带一路”重大倡议,配合国家对外开放总体格局,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打造综合物流平台,开通了直达17个国家和地区的40条国际航线。“长安”号开行223列、10973次,运输出口货物30.5万吨,并实现双向常态运行。西安正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着力打造产能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陕西投资企业415家,我省271家企业在48个国家和地区投资34亿美元。着力打造经贸往来平台,今年丝绸之路博览会吸引了8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国家正式批准陕西设立自由贸易区。着力打造人文交流平台,寻找大月氏联合考古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丝路国际电影节、丝路艺术节永久落户陕西。这些平台为陕西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汇聚各国智慧 激发时代活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 李培林

历史上西安长期是华夏文明的核心,留下了世界各地人类文明交流交往的印记,在这里讨论“一带一路”倡议,探讨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非常合适的。

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让不同民族、宗教、文化的人们面对共同的威胁能够坦诚相待、化解风险。当前,世界距离人类命运共同体还有很大差距。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关于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实现方案,“一带一路”和沿线国家将共同创造价值、分享收益、抵御威胁、创造未来。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中国智慧,也是沿线国家的共同事业。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从不同的学科背景、不同的工作领域,提出促进“一带一路”合作的建议,客观上也是在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凝心聚力,激发“一带一路”的时代活力。以“一带一路”为抓手,沿线国家之间可以打开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完善全球治理 助力世界和平

捷克前总理、捷克社民党前主席 伊日·帕鲁贝克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一直毫不动摇地进行经济建设并取得成功,如今经济近7%的增长率仍令人刮目相看。

在过去几年里,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中国正以清晰的思路协助世界秩序的改进,无论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改革,还是设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抑或是成立亚投行。

真正的21世纪工程则当属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建设连接中国与中亚、俄罗斯乃至东非地区的基础设施,以及加大对上述地区的投资,将有助于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并将有助于这些国家的稳定。经济增长将会使沿线国家专注于自身经济发展,增加彼此间合作,消除国与国之间的冲突和紧张,为世界带来和平与安全。这将是“一带一路”对世界的另一重要贡献。

地区互联互通 促进经济整合

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 蔡建松

泰国是亚投行的第十二大股东,泰国参与亚投行,将有助于改善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的基础设施状况,推动这一地区转型为和其它地区连接的物流中心。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中泰铁路会为泰国经济增长带来巨大好处。

去年年底,我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东盟经济共同体时代,东盟国家生产协同意味着广泛的跨境商品流动。作为该区域的制造和服务中心,泰国将在东盟经济共同体中扮演重要角色。泰国的资本、技术密集型劳务和邻国互补;作为服务中心,泰国可以在很多与民生相关的领域提供服务。

能有这种发展,得益于政府批准了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发展计划。泰国本土交通严重依赖公路运输,公路运输占本土物流的92%,而计划中的中泰铁路将大幅降低物流成本。

抓住投资机遇 推动欧洲增长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经济政策与治理部经理 马提亚·罗曼尼

欧洲开发银行天然就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伙伴。中国在2016年欧开行25周年时成为股东,欧开行的成员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很大的重叠,我们有条件成为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金融机构。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是我们可以特别着力的。欧开行每年投入750亿美元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而亚洲每年也需要7500亿美元的投入,这是历史上前所未见的。

其次,把资金和咨询的服务结合起来也非常重要。“一带一路”倡议是跨国的创意,面临监管、法规、稳定等挑战,所以,我们不光支持资金的投入,也支持建立一个跨国框架和一揽子计划。

欧洲是目前世界上增速非常缓慢的区域。我们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带一路”会带来很多投资的机遇,也会促进投资国家的融合、可持续发展和稳定,这也是符合欧洲利益的。未来几年我们会看到欧洲的国家更多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中。

弥补经济短板 增进了解信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何立峰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特别是携手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贡献智慧,奉献力量。

“一带一路”建设弥补了世界经济的短板,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短板、发展中国家产出和消费不足的短板、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背离的短板等。“一带一路”建设启动3年来,中国与各国携手实施一批合作项目,有的已经产生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有3个建议。第一,构建“一带一路”媒体合作网络。沿线国家媒体应当携起手来共同弘扬丝路精神,在人员、信息、载体、平台等方面加大交流力度,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在重要领域加强协调配合,发出共同声音,积极宣传“一带一路”建设。第二,打造“一带一路”智库合作平台,进一步提升现代智库在各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决策引导作用,扩大综合影响力,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咨询服务。第三,增进各领域交流和互信,共建“一带一路”需要构建务实合作的民意基础,不断增进各国的了解和互信,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方式讲好“一带一路”建设的故事。

推动战略对接 实现共同发展

商务部副部长 房爱卿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来,商务部充分依托双边经贸联委会、文委会等现有机制,加强与相关国家的沟通交流,不断深化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我们致力于推动沿线国家的战略对接,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交流和政策协调,为区域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致力于扩大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挖掘区域内贸易新的增长点;致力于扩大与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拉紧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纽带,深化走出去管理体制改革,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充分利用各种政策性和商业性投资机构,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我们将继续与沿线国家加强沟通,集思广益,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深化贸易投资合作,共同推动实施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全面提升各个领域合作水平,让“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更多地惠及沿线各国人民。

应对现实挑战 倡导共赢合作

波兰前副总理、华沙科兹明斯基大学教授 格热戈什·科勒德克

“一带一路”倡议将历史和未来联系了起来。

我们必须考虑发展的质量以及可持续性问题。中国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同时,已经注意到投资应该进入适宜的领域。去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巴基斯坦、波兰都是中国的投资目的地。各国只有联手才能找到应对经济和政治现实挑战的方法。

“一带一路”倡议需要解决在后危机时代,如何让全球化给各国带来利益和共赢的合作,当然这样一种倡议是为了能够应对挑战。无论是中东还是中亚国家,都在从“一带一路”建设中获得更大经济发展的动力。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是我们重新设计全球化的时刻。我相信,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也相信全球化是可控的。通过创新,利用市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政府的手,制定出更好的全球化应对政策。为此,我们需要分享我们的观点,求同存异。

用好丝路基金 做好金融支持

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丁国荣

金融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重要支撑,肩负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际产能合作重要责任,丝路基金设立是中国政府从金融层面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一项重要具体举措。我想围绕本次研讨会主题,与大家分享丝路基金在国际投融资领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和探索。

首先,关于丝路基金功能定位。丝路基金是定位于中长期开发的重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多元化投资基金。基金基于市场化运作,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的合作项目。

第二,关于丝路基金实践和探索。自成立以来,丝路基金一直秉承互利共赢、开放包容理念,提倡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原则,对多种国际投融资模式进行实践探索,切实推进一批关键项目落地,帮助“一带一路”建设实现早期收获。

第三,关于丝路基金发展思考。丝路基金要更有效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就要不断创新投融资模式,支持发展绿色金融,不断完善风险防控体系,推动投资环境改善。

聚焦具体项目 带动对非投资

中非发展基金副总裁 王 勇

习近平主席在去年12月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指出,非洲快速发展的势头锐不可当。近年来非洲国家普遍期待加快自身工业化的进程,但是大多数非洲国家的负债能力十分有限,因此他们迫切需要外来直接投资。

中非发展基金是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重要举措,2007年6月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出资设立,是中国第一支专注于非洲的股权投资基金。成立9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场化的原则,以股权和准股权的投资形式,把有意愿到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同非洲具体项目连接起来,有利于带动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已经成为对非投资的桥梁和纽带。

截至上半年,中非发展基金对36个国家的87个项目投资35亿美元,带动中国企业对非投资超过170亿美元,涉及领域主要有电力、港口、航空航运等基础设施,汽车、家电、水泥、玻璃等制造业领域,农业、医药、数字电视、文化传媒等民生领域,还有钢铁、油气等能源领域。在促进中国企业对非投资方面起到非常显著的杠杆和带动作用。

架设交流桥梁 促进文明对话

人民日报社编委、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 王树成

本次研讨会媒体分论坛的主题是“媒体在‘一带一路’的角色与使命”,这是摆在所有沿线国家面前的问题。因为,文明之间的对话依赖于跨越地域、超越民族的心灵沟通,离不开各国媒体架设起交流的桥梁。我就这个问题谈4点体会,与各位同行交流探讨。

一、关注合唱,摈弃杂音噪音。

“一带一路”是伟大的战略构想,在沿线国家乃至西方社会引起高度关注和广泛参与。但我们也注意到热议之外不乏噪音、杂音,比如“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等,但这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践中不攻自破。“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不是中国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谋求共赢协同发展;不是营造中国的后花园,而是营造共同发展的百花园。沿线国家媒体应认清世界的大势,不为杂音噪音所扰,努力讲好“一带一路”上的伟大实践。

二、谱写实践,讲好丝路故事。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中国已同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政府间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2015年“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了1万亿美元,直接投资接近150亿美元。如今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陆续组建、推进,已为相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丰厚的福利。

三、合作交流,弘扬丝路精神。

人民日报社主办的“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已经举办了3届,成为参与国家最广、媒体数量最多的全球媒体峰会。今年的论坛形成的“一带一路”沿线新媒体联盟等6大成果,展现了传媒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巨大能量。亚欧等沿线国家的媒体应该携手合作,聚焦“一带一路”的主题,弘扬丝路精神,在内容互换、资源共享、人员交流、业务培训上加强互动,联合开发新技术、新应用,联手共建合作媒体,共同举办网络论坛、媒体协会采访活动,为促进民心沟通,促进产业对接,携手打造绿色、健康、和平的丝绸之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帮助更多的国家和企业从“一带一路”建设中互利共赢。

四、整合智慧,推动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体现着相知相通。在移动化、社交化的时代,媒体已经打破单一的传播形态,无论是纸质媒体、电视媒体,都借助于网络发展自身形态,拥有了比历史上更强大的社会动员力量。“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拥有十数亿的网民,媒体要借助于融合的大势,携手合作,相向发力,积极设置议题,组织线上线下的互动合作,广泛参与整合智慧,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凝心聚力。

评判每一代人时,要看他们是否正视了人类社会最宏大、最重要的问题,我也希望当历史评判这一时代的媒体时,我们没有因忽视“一带一路”这个最宏大和最重大课题而留下遗憾。

展现远见卓识 致力包容发展

尼日利亚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查尔斯·奥努奈柱

“一带一路”倡议反映出中国领导人的远见卓识,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的活力。包容性发展是“一带一路”的核心之一,因为这个倡议认识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普遍追求和渴望,并且承认多元的价值观和各自独特的情感。

对任何一个努力发展经济的国家而言,基础设施、资金、技术和市场是必须的,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为沿线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这些要素。

非洲的工业化进程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非洲可以成为“一带一路”框架的一部分。

拓展历史研究 增进传统友谊

西北大学校长 郭立宏

2000年以来,西北大学率先建成文化遗产研究、文化遗产保护技术、文化遗产管理与展示三位一体的文化遗产学科体系,形成了立足长安、面向西域、以周秦汉唐和丝绸之路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为重点的工作思路。

近年来,我们将考古研究拓展至中亚地区,开拓了丝绸之路国际考古的新境界,2009年至2013年先后三次深入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考察遗存,这是中国考古学家首次组队进入中亚开展考古工作。2013年12月,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考古学院考古研究所签署西天山西端地区古代文化考古调查和研究合作协议。2015年8月,西北大学与塔吉克斯坦学院历史考古与民族学研究所签署了合作研究协议。考古专家与中亚考古专家一起深入到西天山西端地区开展系统考古研究,全面了解古代游牧文化遗存的分布状况,新发现多处古代游牧文化的大型遗址,填补了学术空白。

可以说,中亚联合考古工作不仅在学术上取得突破性成果,也为加强丝路沿线国家的友好往来、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推动民心相通产生了积极作用。

提供装备支撑 共享创新成果

北京交通大学智能系统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贾利民

“一带一路”关键在交通,在于构筑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和畅通高效的以铁路为骨干的连接各地区的综合交通网络。历时10年并仍在持续的中国高速铁路自主创新,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现代化提供最先进的装备支撑。

中国“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高铁在内的轨道交通科技创新作为重点方向之一,到2020年,中国将在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技术、高效能牵引传统与供电技术等方面,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多样化的区域交通网络建设发展和“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交通系统现代化,提供丰富多样、成熟配套的先进技术和装备。

中国铁路高校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了大量的轨道交通专门人才,这一切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提供了丰富的中国经验和先进的中国方案。

(本报记者 杨子岩、杨俊峰、王萌、李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