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外媒关注 / 正文
热点新闻
北京考试报头版头条整版报道 :爱路报国 协同创新 ——行进北京交通大学
作者:   时间:2017-11-14   点击数:
这是一所我国设立最早的铁路运输专业学校,我国培养第一批铁路运输专业本科生、博士生的高校。110多年来,学校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交通行业和首都区域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这是一所因铁路而诞生,由铁路而发展的高校。学校招生20个普通本科专业中,与轨道交通相关的占1/3,每年约41%的毕业生到轨道交通相关领域就业,在铁路行业的校友占据相关领域半壁江山。
 
4月的北京已是春意盎然。21日,从西门进入北京交通大学,经过两旁挺拔的白杨树,走过银杏大道,春天的新绿,让这所以理工科见长的学校多了一份人文气息。下午1时50分,上课时间快到了,学生从各个方向走向教室。汇入学生的人流,记者行进北京交大,感受学校推进研究型、工程型和复合型三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魅力。
 
高铁路上的北京交大人
 
 “爱路报国”的梦想,激励着一批批北京交大师生投身于国家交通事业中。近年来,北京交大参与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项目5个,铁道部重大科研课题55项。
 
北京交大校长宁滨主持的“CTCS-3级列控系统测试评估认证平台及评估测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开展面向系统评估认证的测试技术研究。
 
运输学院教授贾利民主持的“高速列车运行组织方案优化设计关键技术与系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紧密围绕高速铁路网建设、运营需求等关键问题。
 
土建学院教授高亮主持“京沪高速铁路CRTSII型板式无砟轨道台后锚固结构的理论及试验研究”,创新性提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双柱型端刺台后锚固体系。他被评为2009年度京沪高速铁路十大技术创新人物。
 
技术引进谈判组,新线安全评估专家组,信号、供电、动车组等各类技术攻关组中,也都活跃着北京交大人的身影。北京交大从2008年暑期开始,派出数批师生在京沪高速铁路施工现场进行科研和试验。
 
近五年,学校在轨道交通领域获得10项国家级奖项。科技产业推广产值年均近20亿元。
 
为适应轨道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学校近年来有针对性地培养轨道交通事业所需人才。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学校全面恢复了铁道信号、机车车辆等6个铁路特色专业,编写了近80本特色教材,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平台和名师是创新的桥梁
 
“这是7.23动车事故现场,因雷击导致的信号问题,使后车四节车厢从高架桥上坠下。”在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实验室,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汪沛通过事故再现与分析系统,回顾惊心动魄的一幕。“这边有事故分析,这边是一个仿真平台,反映出列车真正发生事故时的画面。”
 
椭圆型的仿真平台是学生自己制作的。通过平台系统模拟,学生可分析、思考事故原因,提出想法和解决方案,提前培养安全意识、熟悉操作系统。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实验室对门,是大学生创新实验室,20多名学生在埋头组装各种零件。自动化专业大三学生栾轲动和李国杰两人组成的团队,近一个月来课余时间都泡在实验室,赶工课程设计项目。
 
这些场景都是学校实践教学、创新教学的寻常一幕。在北京交大,名师到本科教学一线,为本科生科研提供指导。学校从“九五”开始,每年投入千万元科研经费。连续4年参与对大学生创新项目指导的老师陈新介绍,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等平台和名师给大学生创新提供了桥梁,学校创新项目有三四百个。学校除了给学生提供实验室平台外,还提供资金支持,大学生校级创新项目扶持资金2000元,市级项目5000元,国家级项目1万元。
 
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学校浓厚的创新氛围下结出一批批硕果。在校生游启麟、王天奇和苏立新,用一年半时间打造了便携式“盲文电子书”,为视障群体打开一扇窗户。“盲文电子书”项目不仅摘得第三届首都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与专利成果展示推介会创新金奖和最具人气奖,还与企业达成转化合作方案。
 
产学联合培养创新人才
 
机电学院研二学生于宏建,是北京交大第二届“3+1+2”产学联合人才培养试点工作选拔出来的。小于大三那年知道选拔工作启动,在学校邀请的合作企业中,看中了中国南车青岛四方股份公司。经过报名、企业面试等多个环节,他从众多报考者中脱颖而出。
 
现在,他带着工作协议读研,除了学校的导师,还多了一位“企业导师”,这是“3+1+2”项目的特点之一——双导师制。该项目的学生本科前3年在学校进行“宽口径、厚基础”培养,大四进入签约单位开展企业实践并完成毕业设计。在后两年的研究生培养阶段,有1年继续在签约单位实践,并完成有工程背景、具有创新性设计的硕士论文,毕业后留在企业工作。
 
该项目已经有了首批毕业生。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张含笑,如今在北京地铁运营公司从事管理工作。大四那年,她就已经与北京地铁运营公司签意向书,研二签三方协议,不用为找工作而奔波。当年,像含笑这样获得“3+1+2”试点资格的首批学生有27人。
 
校企合作的产学联合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受益匪浅。企业直接介入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自己今后将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能提前适应工作岗位、进入职场人的角色。
 
北京交大教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产学联合人才培养试点项目以“3+1+2”培养模式实施,在报名参与试点的优秀本科三年级学生中,由企业选拔、学校审核,并签订意向性三方协议。学生获得免试推荐工程硕士研究生资格,校企双方为学生配备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这种培养方式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理论、实践和创新等综合能力,缩短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期,使学生更早地接触和了解企业文化,更好地对接企业需求。目前,经过4年的试点,有40多家企业、300多名学生参与培养。
 
 
招生快递:
 
今年本科招生有六调整
 
北京交大2015年普通类专业(类)共20个,除经济管理试验班、文科试验班类和法学专业文理兼收外,其他专业只招理科生。其中,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11个专业按具体专业招生,自动化类、计算机类、经济管理试验班、交通运输类、土木类、环境工程、机械类、理科试验班类、文科试验班类9个专业按大类招生。
 
学校招生就业处处长史贞军介绍,2015年招生准备工作还在进行中,目前确定的有六方面调整:
 
一是文科试验班类专业是今年新增大类招生专业,新生入学后将在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传播学4个专业中选择具体学习专业,其中葡萄牙语是学校2015年新增专业。随着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学校鼓励葡萄牙专业的考生辅修或选修轨道交通相关专业。
 
二是理科试验班类、计算机类2个大类招生专业所涵盖的具体学习专业有调整。低年级时学生统一按专业大类培养,高年级时,理科试验班类可在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等专业中选择,计算机类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铁路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医学信息技术)专业中选择。
 
三是部分专业今年起开设双学位。为了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发挥学校多学科的优势,提高学生自身的竞争力,学校部分专业在本科生中开设双学位。本科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以跨专业类别(通常指跨专业门类)修读另一专业的辅修或双学位课程。学生在标准学制年限内主修专业达到毕业条件的同时,修满双学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可获得双学位证书,仅修满辅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获得辅修专业证书。
 
四是学校纳米材料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两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今年在京将单独设置招生院校代码,考生要将其作为独立院校志愿填报。
 
五是交通运输类专业新增高速铁路客运组织与服务方向。
 
六是威海校区今年首次招生,和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合办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划招120人,具体招生方案还在制定中。
 
此外,北京交大今年继续在新生入校后,选拔组建本硕连读试点班、詹天佑班、茅以升班等拔尖人才试点班。以往直接招生的思源班、知行班改为新生入校后选拔。思源班分别设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理学院,并在各自学院内进行选拔。知行班在全校范围内选拔,一年后学生可在工程力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信息学)4个专业中选择具体学习专业。
 
20150425-北京考试报1.jpg
 
20150425-北京考试报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