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中国教育报头版“勤俭节约新风尚”系列报道栏目今日发表通讯文章:《北京交大科技支撑节约型校园》,介绍了我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相关经验和举措。全文刊载如下:
本报讯(记者 施剑松)在北京交通大学校园内一片假山绿树环绕的人工湖下,建造了学校的节水工程枢纽,三级水处理设施将从校园各处搜集来的污水转变为中水,用于绿地灌溉。这是北交大利用新技术建节约型校园的成果之一。
“2010年,学校每年综合能耗折合标准煤超过2万吨,现在学校每年的综合能耗已降至1.5万吨。”校长助理郑广天说,“这只是我们建设节约型校园中最小的一笔收益。”20多年来,北交大已经把校园节能工作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以及产业辐射有机融合。“这是我们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取得的更大收益。”
在北交大校园里,节能设施随处可见。教室里的灯由红外线控制,食堂里的灶具全部是节能灶具,办公楼和教学楼的厕所水箱里的水都是学校雨水采集系统收集处理后的中水。全校有100部电梯,已经有40部安装了能量反馈系统,即电梯上行时耗电,下行时利用电梯处于高处的势能转变为电能补偿供电系统,每年可节电60万度。
北交大建成了北京高校第一个通过住建部、教育部验收的节能监管平台,在总控室就可以监控学校每一处用电设施的电力消耗情况;煤、气消耗方面,学校是北京第一家采用煤、气联动装置的单位,将学校能耗系统和市政系统连接,年节约经费近300万元;用水方面,学校建成了北京高校第一家中水、雨水推广示范项目,可回收利用校园内数万平方米内落下的雨水。
北交大还建立了“谁投资谁受益,谁用电谁付费,谁节约谁受奖”的制度,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全员节能的氛围。
学校成立了低碳研究与教育中心,促进低碳技术与经济领域的跨领域研究,目前已经在风力发电变流器和锂电池充电站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今年,学校将在校园里建成规模较大的电动乘用车充电站,100辆电动乘用汽车将被引入校园,供全校教师申请试用。而学校土建学院教师研发的无负压供水系统,替代了传统的楼宇水箱,在校内使用后每年可节电25万度。目前,这项新技术也已经进入商用阶段。
2012年,北交大与节能相关的科研项目有24项,学校推进的节能科技改造项目达18项。郑广天说:“我们建立了校园科研与后勤的合作机制,将后勤系统作为学校教师科研的实验基地,既能验证教师的科研成果,又能使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获得了雄厚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