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热点新闻
代表心声 鼓舞振奋
作者:袁芳   时间:2017-11-25   点击数:

2017年11月24日,中国共产党北京交通大学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上午,校党委书记曹国永受中共北京交通大学第十届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党委工作报告。来自各学院、机关部处的代表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电信学院 穆海冰代表

穆海冰:本次大会的召开正值党的十九大闭幕之际,可谓是学校发展关键时期的一次重要会议。当选本届大会的党代表,我深感荣幸,同时也意识到自身责任的重大。感谢党组织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我一定认真履行代表职责,谨慎行使选举权和表决权,不辜负组织和同志的重托。近期通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代会报告以及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无论从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还是生活的一个个细节,都让我看到了祖国的强大。今天又聆听了曹国永书记作的学校党代会报告,看到五年来学校取得的成绩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规划,我不禁心潮澎湃,不由得赞一句:厉害了,我的国!厉害了,我的交大!这让我们更有信心撸起袖子,从上好每一节课,完成每一个课题做起,为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创造学校美好的未来而做出我们的一份贡献!

机电学院 刘志明代表

刘志明:作为机电学院党员代表会议推选出的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本人怀着激动和期盼的心情参加了此次党代会。参加此次党代会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党代会报告对过去五年的总结,其充分展示出北京交通大学砥砺奋进的五年、全面提升的五年,其成果令人骄傲和振奋。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到2020年发展目标、2030年奋斗目标和下个世纪中叶的愿景,跟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阶段目标完全一致,催人奋进。

这些年,本人在轨道车辆领域,参与了国内外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本人将继续秉承“知行”校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交大梦”继续努力工作。

人事处 赵冠远代表

赵冠远:第十届党委工作报告在全面总结经验、科学研判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及九大重点任务,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报告明确了学校人事人才工作的努力方向,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下一步我们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党代会精神,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断完善用人机制,激发各支队伍活力,为实现两个突破、争创四个一流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土建学院 向宏军代表

向宏军:学校党代会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我校取得的全方位成就和深层次发展,对世界、国家、高等教育和我校发展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适时提出的“两个突破”与“四个一流”更是交大人共同的期待。

“三步走”战略蓝图已经绘就,我校目前正处在决胜2020年第一步发展目标、开启2030年第二步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交大梦,仍需我们本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以脚踏实地的扎实工作作风推进目标任务一件一件地落实。作为青年教师更应以舍我其谁的主人翁精神做好各项工作,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讲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个学生,培养一流人才;要注重原创性科学研究,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静下心来刻苦钻研,做好一流学术;要对接好国家战略,立足于交大的优势特色,用求真务实的态度和良好的专业知识解决行业难题,树立行业口碑,提供一流服务。

总之,我们应继续努力,为我校“双一流”建设和办好令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建艺学院代表 佘高红

佘高红:听完曹书记的党代会报告,我感受最深的是报告非常清晰地描绘了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三步走战略。同时报告中提到把构建良好学科生态作为下一步学校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这对我们建艺学院来说,无疑是令人振奋的决策!建艺学院作为沟通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今后在构建我校良好的学科生态方面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外,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人才发展评价体系,体现不同学科特点的科技分类评价体系。这一决策如果得到实施,无疑将极大缓解我校建筑、艺术及相关人文社会学科长期以来在人才引进,科技评价方面面临的制度瓶颈,有望补足我校在人文艺术学科方面的短板,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这次报告体现了交大文化中客观、务实的传统精神。我对学校的未来充满期待。

理学院 郝荣霞代表

郝荣霞:我想说一句话: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为我校双一流大学的建设而努力奋斗。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刚刚闭幕之际,乘着十九大的东风,我们迎来了我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

学校党代会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我校取得的骄人成绩:轨道交通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进入,系统科学全国第一的排名,优势特色学科的国家双一流入选等成绩使我感到鼓舞和振奋。报告对我们学校下一个五年以及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描绘一个宏伟的蓝图和远大的目标,世界一流学科和办学空间的两个突破,人才培养、学术水平、育人环境和党的建设四个争创一流的目标令人振奋。

作为一名党员代表,我内心感到激动和自豪,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来自一线的教师党员代表,我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更要把它传递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坚定信念,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奉献终身!

马克思主义学院 吴琼代表

吴琼:今天上午作为交大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聆听了曹国永书记做的报告,我很受鼓舞。中共北京交大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是在我校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报告在回顾交大五年来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内外环境的新变化,明确了交大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今后五年重点完成的九大任务。学校党委制定的学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让我们一线教师有了前进动力和行为指南,也明确了自己在教书育人、科研创新、服务社会方面的责任和使命。

语言与传播学院 学生代表李敏

李敏:今天,我有幸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北京交通大学第十一次党员代表大会,聆听了曹国永书记代表第十届党委会做出的工作报告。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蓬勃发展,学校已正式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同时,在最具影响力的四大世界大学排行榜上均榜上有名。能够成为这样一所有影响有特色的大学中的一员,我从内心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切实感受到了学校在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发展,尤其是开放办学的重要进展,这一点我自己深有体会。学校在近年来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交流平台和交流项目,让我们学生能够拥有更多便捷的交流交换机会,学校工作确实落到了实处,感谢学校的付出。祝愿我们学校在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中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

软件学院 学生代表万里晴

万里晴:作为18名学生代表之一,我有幸参加了此次会议,感到十分激动和自豪,曹书记代表第十届党委做的工作报告使我感受颇深。报告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标相一致,此外,学校适应新形势,沿着智慧交通世界前沿方向迈进。我作为软件学院的研究生深有体会,目前我所在实验室基本都在围绕“智慧交通”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正所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知行合一、砥砺前行,让我们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奋力开创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局面!

后勤集团 曲永政代表

曲永政:党代会报告站位高、思路清,既民主务实又鼓舞士气,既让人充满自信又让人充满期待。报告回顾了过去五年学校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绩,实事求是地展示了学校的进步和成果;同时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北京交通大学办学实践,充分论述了学校发展的新形势和奋斗目标,提出在实干中赶超,在奋进中崛起,实现学校发展的新跨越,让全校师生充满信心。报告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提出了要不忘初心,坚持三步走战略不动摇,瞄准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建成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走出一条具有北京交大风格和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发展之路。此外,报告中还全面部署了学校在今后五年党的建设和事业发展的任务,思路清楚,目标明确,让全校师生员工对学校未来发展充满期待。中国进入新时代,学校进入双一流建设和综合改革攻坚期,作为工作在学校后勤战线上的基层员工,我认为新时期需要新后勤,需要与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需要后勤服务理念和手段的全面创新。会议结束后,我将与后勤同事一道认真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以服务谋生存,以创新谋发展,以业绩求信赖,以贡献赢支持,以实际行动提升后勤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为学校的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法学院 李巍涛代表

李巍涛:第一次参加学校党代会,我对校党委书记曹国永所作的党委工作报告听得格外认真。报告非常全面,既有对过去五年工作成绩的总结,也提出了今后学校发展的明确目标及实施方案。目前学校处于“双一流”建设的攻坚阶段,也是学校整体提升的关键时期,这更加凸显了报告的重要意义。报告勇于创新,谋篇布局,明确提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对增强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性,对相关学科要着力加强建设,大力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报告还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勾勒出宏伟的蓝图。真心预祝我校在新的起点,开启新的征程,抓住新时代国家、社会全面发展的机遇,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完成党代会制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实现我校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

威海校区 李香山代表

李香山:看到学校党代会报告里,提到要继续办好威海校区,把威海校区建成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基地和改革发展的试验区。作为一名常驻威海校区的干部,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我们要扎根齐鲁大地办教育,营造国际化校园氛围,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凝聚引领作用,传承知行校训,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在人文景观,文化创作等各方面,打造具有交大威海特色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