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亲爱的2021级新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够在北京最美的金秋,迎接红果园的新主人。在此,我首先代表北京交通大学,向2021级的9613名新生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诚挚的祝贺!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各位家长无法亲临典礼现场,在此我通过网络向各位家长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对北京交大的信任和支持!
今天在场的既有本科新生,也有硕士和博士新生,虽然你们处在不同的学业阶段,但都将开始一段全新的求学之旅。大学教育最核心的内容是融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为一体,无论哪个阶段,这个核心内容是不变的。你们体验并且享受大学生活的过程,也就是对自身素质能力、价值观念全方位塑造的过程。大学究竟有何种力量,能够产生如此全方位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大学中的“大”字上寻求答案。今天的开学典礼,我想带大家一起感悟一下大学之“大”。
大学之大,在于研究“大学问”
蔡元培先生曾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高深并不单纯指学习的难度,它是指不断深化的认识和探索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中学时期大家主要是掌握已经被人类验证过的知识,本科阶段需要走向我们并不完全了解的领域、涉猎更广阔的知识,而研究生阶段则要通过严谨的学术方法,逐步把自己对所学领域一些问题的思考转变为可以被验证的学术成果。这个对相关领域逐步认识、逐步深入和探索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在两个月前的毕业典礼上,学校请来了你们2002级的学长牛俊坡,他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的总体设计师,他在求学阶段就对航天探测充满兴趣,毕业后专注火星探测研究很多年,最终实现“天问探火星”的梦想。他的经历清晰地勾勒出从确立学术兴趣、形成创新思维,到开展科研探索,再到产出实际成果的创新过程。希望同学们珍惜学校提供的浓厚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学习条件,始终保持求知探索的精神劲头,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和研究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宽广的基础。
大学之大,在于涵养“大品格”
德行是立人之本。大学的教育不可能只是单一的传授知识,还有重要的功能和目的是价值塑造,帮助大家陶铸品格,形成独立和健全的人格,特别是养成走向成功所必备的自强、刻苦、坚韧、正直、善良、奉献和责任感等等良好品质。在这里举两个身边的例子,第一个例子,学校有近5000名师生光荣地参与了国庆7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的两次庆祝活动,无论是在群众游行方阵、还是天安门广场献词和鸟巢文艺演出中,他们都展现了交大人的良好精神风貌,得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评。而荣耀的背后,是他们放弃暑假休息、不惧烈日炎炎、不辞披星戴月才换来了最终的训练成果。第二个例子,你们当中有一位牛兴炜同学,被大家爱称“追着信号跑的孩子”,因为在疫情上网课期间,他的家乡信号不稳定,每天都要“搜山”寻找信号,一个小山坡、一张小桌板、一把木头椅,就是他的“天然教室”, 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一直坚持到课业结束。同时他还是圆满完成抗震救灾任务的解放军战士、学校“五四奖章”的获得者。这两个例子中体现出的勇于担当、自强坚毅、默默奉献一直都是交大青年最美好的品质,希望你们能继承这些品质,在大学阶段不断涵养崇德向善的人生底蕴。
大学之大,在于坚守“大情怀”
我们学校与中国铁路和交通运输的历史渊源极为深厚,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先生的塑像就挺立在校园中央。詹天佑先生曾说:“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辱,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这是对他所代表的中国铁路精神的深刻诠释,也是交大人求知报国的精神追求。学校“百岁院士”徐叙瑢先生为了填补国家相关领域的空白,终生致力于固体发光学领域的研究。在他的长期努力下,不仅实现了“照亮全中国”的愿望,还带领中国发光学走向世界舞台,这就是我们交大人知行合一、报效祖国的生动体现。你们是交大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希望你们将个人的发展和价值实现与国家需求、社会进步紧密结合,特别是将学习和研究方向瞄准国家战略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为攻克未来制约国家科技发展的“卡脖子”难题积蓄力量,将来成为当仁不让的强国力量。
大学问、大品格、大情怀,这是大学之大的具体体现,也应该是每一位交大学子追求的目标,这份追求只有通过你们的不懈努力才会实现。我知道曾经有人用大学的自由来激励你们度过高考的关卡,其实大学的自由绝不等于轻松,绝不意味着无拘无束、岁月静好,大学是将决定你未来发展的选择权交由你们自己来掌握。希望你们能将这份自由转化为克服能力恐慌的自觉,转化为学术探索的资源,规划好自己的路径,沿着未来的目标不断奋进。
最后,祝愿你们在接下来几年的时间里能真正体会“大学之大”,在北京交通大学这座巍巍学府之中,获得一段充实、精彩、值得铭记一生的交大时光!
谢谢大家!
(摄影:张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