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交大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交大要闻 > 正文

时间:2024-07-01 来源:宣传部 作者:

北京交通大学师生学习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北京交通大学党委第一时间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家纷纷表示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坚定理想信念,勇攀科技高峰,为国家的科技创新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稼琼:全国科技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新征程推动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提供了行动指南。学校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重要论述,发挥高校龙头作用,推动三者良性互动、协同发展,以系统观念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整体动能。要以执行者、实干家、行动派姿态,对标对表科技强国建设五大任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深入开展有组织科研,加快推动重大工程、重要任务、重点工作落实,以有力有效的工作实绩,为奋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余祖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战略目标,深刻回答了科技强国是什么、怎样建成科技强国等重大问题,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前进方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自觉担负起时代责任与光荣使命。要深入推进有组织的科学研究,着力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交通行业建设需求,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落地。要全面深化学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研成果分级分类管理和考核评价应用,切实激发科研创新活力。要不断厚植科技人才成长沃土,加强高水平科技人才的培养和集聚能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张宏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解决重大原创的科学问题”,这既是对我们的深切期望,也是极大的鞭策和前进的动力。作为一名互联网技术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我亲身见证了我国近三十年来互联网科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新征程赋予新使命。未来,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继续保持“十年磨一剑”的定力,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瞄准网络强国、交通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需求,瞄准未来网络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加快新型网络体系与协议、高速移动专用网络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交通行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我国专用通信网络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贡献更大力量。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得者、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艾渤:6月24日,我有幸作为国家奖获奖代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讲话中提到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这使得从事高铁通信技术的我颇感鼓舞和自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引了我在学院建设方面的多方面思考:一是在校党委和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院班子要团结一致,提升管理治理能力和水平;二是弘扬学院传统文化和奋进精神,要充分发挥高岗教授积极主动性和集聚能力,广泛深入引才育才,建设强大的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三是从政策上、科研经费等方面加强扶持做基础科学研究的老师;四是坚持国际开放合作初心,建设好引智基地、国际科技合作中心和中外合作办学,形成良好的国际合作创新生态和科研环境。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土建学院教授高亮: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有幸作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奖代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躬逢其盛,意义非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作为一名高校一线科研工作者,要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把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作为科研工作的价值取向、最高追求,强化科技创新的使命感和紧迫感,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把自身发展融入建设战略科技力量和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中,锐意进取、追求卓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支撑科技强国建设、交通强国战略和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项目参与者、机电学院教授王文静:作为项目团队成员在人民大会堂有幸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收获很大,也备受鼓舞。我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复兴号高速列车就是通过不断的技术迭代和创新实践,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不断融合,系统提升了列车的安全性、可靠性、乘坐舒适性等性能,同时为高铁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深度融合不仅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为社会带来了更高效、更环保的交通方式,展现了科技创新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今后我将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继续投身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科技创新,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优秀人才,并将科研创新成果融入教学,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参与者、土建学院教授李波: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对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作用。高层建筑是我国经济实力和建筑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我们团队紧密结合行业重大需求,针对高精度风振分析理论、合理抗风设计方法与高效降载减振技术三大挑战开展深入研究,与牵头单位、工程单位进行长期合作,经过十余年的联合攻关,形成了系列经济、高效降载减振核心关键技术。未来,我将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牢记使命、自主创新,脚踏实地肩负起历史重任,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参与者、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征:科普如何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国家创新发展起到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作用,从而配得上与科技创新的“同等重要”,这是当代科普工作者的核心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培育创新文化,为科技创新厚植沃土,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未来将继续以科普为手段,提升本科生、研究生实践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加强大中衔接、大中小贯通的科学教育内容开发与教师培养,并将课程思政贯穿始终,发挥价值引领作用。同时积极开展校内外科研团队广泛开展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市场推广,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智能学院院长蔡伯根: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刻体会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保证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切实做好自动化与智能学院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行业的重大需求,直面制约我国交通发展尤其是轨道交通全自主运行控制发展的关键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围绕建设“智能化+交通”为特色的一流学院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鼓励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沉心静气、求真务实,努力实现原始创新,助力中国高铁实现科技创新的引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应用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为实现交通强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成果交流与奖励办公室主任李得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明了我国加快建成科技强国的方向和任务,为新征程下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国家战略及行业重大需求,加快纵深推进有组织科研。加强顶层设计,依托高速铁路、重载铁路、高原铁路等重大工程,组织开展基础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与行业融合,助力行业提质增效;积极推动学校高水平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落地应用。统筹科技政策、重大任务和资源平台联动,保障政策链、创新链和人才链一体发展,为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交大动能,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交大力量!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朱晓宁:一年一度的全国科技大会是国家对所有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的奖励、激励、鼓励大会。党的二十大提出进一步实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教育强国”战略,突出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从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后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当前进一步提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无不强调科学技术在强国建设中的关键作用。高校应该勇当科技发展主力军,在人才培养推进科技进步中主动担负时代使命,将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密切结合在一起,聚焦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围绕教师、学生发展的根本工作做好管理服务,引导教师把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以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助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

交通运输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2020级博士生童磊: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我倍感振奋。我所在课题组主要承担的研究方向是高铁无人机巡检,近年来已经从现场试验转向推广应用,走在了世界铁路无人机巡检的前列,有力支撑了总书记所提及的“高铁技术树起国际标杆”成果和“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寄语:“现在,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作为一名青年科研人员,应当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肩负起历史责任,在自己的科研领域内努力拼搏,为实现交通强国、科技强国挺膺担当!

计算机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文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已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不仅彰显了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也明确了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对建成科技强国提出了总体要求。未来已来,远方不远。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我们应当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推动科技发展,塑造时代之魂贡献力量。面对科研与工作要有埋头苦干的顽强意志,还应当有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决心,努力为我国科研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崔宇康 陈雪

审核:袁芳 王瑞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