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交大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交大要闻 > 正文

时间:2020-03-04

北京交大第五届“交大巾帼十杰”评选结果出炉

发布时间:2020-03-04 22:51:57

近日,我校第五届“巾帼十杰”评选结果揭晓,电信学院闻映红、理学院郝荣霞、国际教育学院刘彦青、运输学院韩梅、校医院卢云涛、威海校区肖贵平、计算机学院景丽萍、机电学院黄振莺、语言学院刘伟、土建学院王锦等10位老师荣获第五届“交大巾帼十杰”称号。十位获奖老师都来自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岗位的第一线,是我校女教职工的优秀代表,她们巾帼不让须眉,胸怀仁爱之心,用女性特有的坚韧与美丽诠释着为师之道,用实际行动为全校师生树立了榜样。

此次评选活动是以二级党委为单位,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各二级党委研究确定推荐人选;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各二级单位干部教师代表组成专家组进行函评;由校女工委员会及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评议领导小组进行会评,最终确定评选结果。

活动充分展示了我校女教职工在学校开拓进取的道路上所贡献出的巨大力量,她们是交大女教职工的缩影,在她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学校建设发展中那道美丽的风景线、绚丽的半边天。

附件:第五届“交大巾帼十杰”事迹简介

说明: D:\网页下载\巾帼十杰获奖者照片\闻映红.JPG

电信学院闻映红

闻映红教授现担任电子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兼任“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认可认证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电磁兼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轨道交通电磁兼容与卫星导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铁道部电务设备电磁兼容检测中心”主任。她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工信部重大专项子课题、装备发展部预先研究重点项目、原铁道部重点研究计划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参与中国工程院重大战略咨询项目1项、中国工程院重点战略咨询项目2项。

她带领研究团队,以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为目标,立足于现有研究基础,围绕包括高速铁路在内的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展开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研究,进行关键技术的攻关和突破,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和国家标准的转化工作。并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她主笔的战略咨询报告《关于加强我国高铁电磁环境与电磁安全性研究的建议》入选国家高端智库,撰写的专著《中国高速动车组列车电磁兼容技术》获国家自然基金委“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支持。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贡献奖、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出版专/编/译著5部,制修订电磁兼容国家标准13部,制定了8大类高铁信号系统的电磁兼容检测细则。她在国际学术组织IEEE和URSI(国际无线电联盟)中长期担任重要职务,在国内现担任全国电磁兼容标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H分会主任委员。还受聘为电网电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防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说明: D:\网页下载\巾帼十杰获奖者照片\郝荣霞.jpg

理学院郝荣霞

郝荣霞教授一直参加全校大面积公共基础课微积分和专业课的教学及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近五年授课量达1480学时。参与理学院公共数学课程的改革以及理学院数学平台的建设,为了提高微积分的教学质量, 她亲身体验微积分课程全过程, 有较好的教学效果。2002年至今,她一直是校级优秀主讲教师,2007获北京交通大学智瑾奖教金优秀青年教师奖,2017年获北京交通大学教学名师奖,2018年获得了毕业生评选的我最敬爱的老师奖, 2008年,获北京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她所在的《微积分》课程组2016年获三育人先进集体。独立出版教材两部,参与编写教材两部。发表教改论文7篇,主持院教改项目一项,参加教改项目5项,包括市级教改项目一项。

作为博导, 她一直参与本科生毕业设计、大创项目及知行班学生的指导。她指导和教过的学生多次获国家奖学金及校优秀博士论文奖,多人次获“三好研究生”、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研究生干部等荣誉称号。2002年以来,她一直从事图论与网络的研究,共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

2008年获北京运筹学会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参加科技部“863”项目一项;教育部“重点” 项目一项。她是中国运筹学会图论组合分会第五届理事,美国数学会 《Mathematical Reviews》评论员。2019年在第八届华人数学家国际会议上做45分钟邀请报告。作为主要参与者成功申请《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参加了数学的评估及统计学专业和《 信息运筹学》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及基础与交叉科学研究院的平台建设,组织和参与组织多次国际会议。

 

说明: D:\网页下载\巾帼十杰获奖者照片\刘彦青.jpg

国际教育学院刘彦青

刘彦青同志担任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期间,学校来华留学教育事业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具有轨道交通鲜明特色的“留学北京交大”品牌。近年来,刘彦青同志积极研究领会国家、教育部、学校关于教育国际化、来华留学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将北京交通大学来华留学教育定位为服务学校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铁路走出去”战略。统筹校内资源,建设英文授课硕士项目和本科项目;统筹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资源,为轨道交通类项目学生打造专业实践实训基地;统筹企业资源、借船出海,与中国路桥、中国中土等深入合作联合培养“一带一路”及非洲留学生;统筹国外高校资源,在中俄交通大学校长联盟、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的平台上充分交流合作,吸引优秀生源。

刘彦青同志在来华留学生管理中设立“聆听工作室”,成立“留学生会”,实现留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文化体验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举办了8届的北京交通大学国际文化节。2019年,她荣获“北京市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终身成就奖”;在其带领下,我校来华留学管理团队屡获殊荣,2013年荣获“北京公安出入境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荣获“全国来华留学教育先进院校”,2015-2017连续三年获“北京市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优秀团队”。

 

说明: D:\网页下载\巾帼十杰获奖者照片\韩梅.JPG

运输学院韩梅

韩梅教授始终处于教学科研一线,以教书育人为根本,每年讲授本科生主干课程“铁路货物运输”和研究生课程,被评为“校优秀主讲老师”。二十年来,她始终从事铁路特种货物运输领域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多项原铁道部、原中国铁路总公司(现国铁集团)、国家铁路局的重点项目和试验专项项目,多项研究成果纳入原铁道部和原中国铁路总公司的《铁路货物装载加固规则》、《铁路超限超重货物运输规则》,在全路实施应用,对于保证铁路货物运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起草了铁道行业标准“铁路运输过程中货物惯性力力值计算”(TB∕T 3181-2014)、“铁路建筑实际限界测量和数据格式”(TB/T 3308-2013),其中“铁路运输过程中货物惯性力力值计算”(TB∕T 3181-2014)入选国家铁路局重大科技成果库。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发明专利授权“超限货车与邻线旅客列车会车间距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近年来,随着国际铁路联运的不断发展,她积极参加政府间合作组织——铁路合作组织(成员多为“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附件3《货物装载加固技术条件》的制修订工作。作为主要申请人,她成功申请了集装箱所有人协会(COA)授权的“国际集装箱液袋冲击试验中心”,使我校成为继美国TTCI和德国TUV之后的第3家液袋冲击试验中心,并积极参加COA的液袋试验标准PAS的修订研究工作。

她近几年的主要奖励有: 第八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 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 、二 、三等奖, “铁路运输过程中货物惯性力力值计算”(TB∕T 3181-2014)入选国家铁路局重大科技成果库。目前,她是国家铁路局专家委员会委员,原铁道部铁路货运安全风险管理——货物装载加固专家组、超限超重货物运输专家组组长,中国铁道学会军事运输委员会理事,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大件物流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电力物流流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

 

说明: D:\网页下载\巾帼十杰获奖者照片\卢云涛.jpg

校医院卢云涛

卢云涛主任医师现为校医院副院长。在管理工作方面,她分管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新业务开展及科研管理等工作。7年来校医院新增血Hcy测定等十余项新业务,使医院诊疗水平逐步提高。联合创建“北京市健康示范单位”和“北京市健康示范食堂”,为离退休老师开展健康讲座。2017年调整工作岗位,分管业务、护理、药事等。她加强医院处方点评工作,积极参加“发现最美的自己”处方点评比赛,并多次获奖。

在教学及科研工作方面:2013至2017年她负责全校选修课《大学生健康教育》教学。2014年组织《临床医学基础》授课,2014年至2017年负责计算机学院《医院管理学》课程管理及授课,2014年至今承担全校选修课《大学生青春健康教育》授课。她主持科研1项,参与科研5项。

在临床工作方面:她承担门急诊工作,利用多年的内分泌学科临床经验及专业技术为校医院师生诊疗,开创了校医院胰岛素治疗及甲状腺疾病门诊,减少了这两种常见内分泌疾病师生的转诊,并带动内科整体诊疗水平提高。

她近几年的主要奖励有: 2014年被评为北京交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4年获北京市结核病防治公益征文三等奖;2015年获北京交通大学医院家庭医生服务优秀团队长;2015年获海淀区首届社区卫生服务大比武团队优秀奖;2015年获海淀区社管社区卫生服务宣传优秀个人;2015年获基层糖尿病管理健康教育促进项目海淀区优胜奖;2015年获基层糖尿病管理健康教育促进项目北京市“健康餐盘标兵”奖;2016年获北京交通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北京市四大慢病知识竞赛笔试海淀区第二名、北京市四大慢病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展示竞赛三等奖; 2018年获北京市《科普好声音》演讲大赛第二名;2019年获北京市“发现最美的自己”慢病案例分享决赛三等奖。

 

说明: D:\网页下载\巾帼十杰获奖者照片\肖贵平.jpg

威海校区肖贵平

肖贵平教授2018年3月到威海校区,担任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分管校区的教学管理工作。工作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育人为己任,勤于进取,敢于创新,有较强的质量及服务意识,对教学管理中发现的各类问题能够及时沟通中外合作办学各方协商解决,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注重维护学校的办学声誉。

在教育部办学评估工作中,她牵头组织完成了多项评估工作方案、自评报告、自评总结报告等工作,“信管项目”顺利通过2018年教育部评估,2019年获准延长办学期限,“北京交通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学院”顺利通过2019年教育部办学评估。

她致力于规范教学管理工作,组织制定、修订了多项教学管理实施细则、办法制度等文件,利用OA系统和企业微信,促进教务管理流程信息化。她沟通、协调、推进实验室建设工作。截至2019年12月,除数媒实验室三期建设尚未完成外,其余各专业均完成了三期建设工作,能够满足各专业实验教学需求。她积极沟通协调各专业学院及外方合作学校,理顺威海校区各专业培养方案,及时实现了威海校区教务系统与学校教务系统的对接,确保了校区首届学生的顺利毕业。配合外方学术院长每季度组织召开兰卡斯特大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会议,及时沟通解决办学过程中的各类教学问题,保证了威海校区中外合作办学各专业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2019年,获北京交通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威海校区“三八红旗手”。

 

说明: D:\网页下载\巾帼十杰获奖者照片\景丽平.jpg

计算机学院景丽萍

景丽萍教授一直从事人工智能和模式识别方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研究成果在IEEE /ACM Trans系列、IJCV、CVPR、IJCAI、AAAI、ACM MM等顶级国际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并多次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目前担任计算机科学系系主任。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北京交通大学卓越百人计划第三层次人才、北京交通大学优秀教师、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等。

她自工作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承担本科及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并获得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学院一等奖。她在机器学习和高维数据处理方面取得了出色的科研成绩,相关工作在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多媒体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数值计算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并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她在学术界一直承担相关工作,目前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专委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学习专委会委员;积极承担领域内顶级学术期刊和会议的审稿工作、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香港RGC项目评审工作等,为促进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交流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她一直参与并承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的主要工作,构建并推动机器学习与认知计算研究团队的发展。围绕主攻方向的学术前沿和行业应用,构建既有理论研究能力又具备落地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的队伍,为学院学科发展做出贡献。

 

说明: D:\网页下载\巾帼十杰获奖者照片\黄振莺.jpg

机电学院黄振莺

黄振莺教授自入职以来,积极主动承担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2014年和2017年获“北京交通大学优秀主讲教师”称号,2017年获得北京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班主任,发表教改论文多篇。作为研究生导师,她指导的学生获多项荣誉称号。她注重构建“宽松、民主、开放、和谐”的团队文化;注重构建学术交流平台,营造学术氛围,近三年学生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1篇。

她潜心科研,长期从事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及其在轨道车辆关键零部件材料的应用,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支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及其他省部级项目多项。发明了具有摩擦学表面自适应功能的MAX相A位固溶体材料,发明了以金属为复合相的MAX导电陶瓷结构遗传蜕变MCC复合材料,并成功将其应用到高速列车受电弓滑板和高铁制动盘闸片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博士学位论文获百篇优博提名;获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各1项,2017年获北京交通大学智瑾奖教金优秀青年教师。

她积极参加服务社会工作,担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特陶分会理事、测试技术分会理事,担任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人民陪审员,担任《现代技术陶瓷》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同行评议专家;是多个国内外期刊审稿人。

 

说明: D:\网页下载\巾帼十杰获奖者照片\刘伟.jpg

语言学院刘伟

刘伟教授现任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责任教授,多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是教育部高校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基金及精品课等项目评审专家。在教学上,她主动承担教学任务,每年讲授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八门,年均折算学时达360学时,远超教授基本教学工作量要求。在教学方式上,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思辨能力,适应新文科人才培养方向。所授课程得到学生好评,获评为北京交通大学优秀主讲教师和教学名师。2019年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获得首届北京市优秀毕业论文奖,本人荣获北京市优秀论文指导教师奖。在教书育人上,用真诚、真情和正能量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引入“课程思政”的元素,传达“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行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曾有学生发表感言说:“在您的课堂上,我的笔记正反面一面记着课上的知识,一面记着您传达给我们的人生经验和感悟,这是唯一让我这样记笔记的一门课。”作为班主任,所在班级被评为北京市先进班集体。

在科研上,她不仅个人勇于进取,而且指导研究生撰写多篇优秀论文。本人出版专著一部,即将出版一部。

在社会工作上,积极主导或参与学院学科建设工作。主笔起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合格评估报告,参加第四轮学科评估报告撰写工作,担任语言与传播学院主办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学术研讨会主持等等。

 

说明: D:\网页下载\巾帼十杰获奖者照片\王锦.jpg

土建学院王锦

王锦教授多年来一直承担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工作,每年课堂教学达180学时以上,教学效果良好,2007年获校优秀主讲教师。她连续多年指导学生大创训练,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奖4项。近3年,获北京交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3项。主编《给水排水专业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考试用书1部,参编《环境科学与工程概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和《市政与环境实验教材》2部。

科研工作中,确立了与高分子、纳米材料等学科交叉的大气及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她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中国铁路总公司等项目100余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35篇,获得发明专利5项,在国际顶级一区《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发表SCI论文他引次数达115次。她承担了第二次全国污染物普查,获得了生态环保部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的高度肯定,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主持相应国家标准编制。2017年发明专利“一种高温高盐难降解采油废水处理方法专利转让”,成功转化,并应用于华北、辽河等油田采油废水处理,取得了巨大的经济环保效益。

科研平台工作中,她担任“水中有机污染物控制与水质保障”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制定了重点实验室及学科发展规划,2018年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科委考核良好,为学科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文字:

图片:

编辑:bjdxww2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