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电气工程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对接国家战略,积极响应国家及学科发展和行业需求,依托新能源与轨道交通学科特色,以斯坦福大学和硅谷产学研模式为标杆,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为准则,形成与国际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秉承“知行”校训,提出了“引导科研兴趣、培养创新能力、拓展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理念,制定了“理论基础扎实、工程素养过硬、具有国际化视野及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并实践了“一轴四层六平台”全方位多层次电气工程人才培养体系。重实践、求创新、国际化,在全院师生砥砺奋进下,电气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取得了一系列卓越成果。
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
电气学院在人才培养上加强总体规划,注重顶层设计,强化过程管理,通过精细化培养目标,构建并实践了创新能力与工程素养并重的“一轴四层六平台”全方位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一轴四层六平台”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夯实基础、加强实践、追求创新,以保障实践教学的基础教学实验、突出学科优势的特色教学实验、前沿科研反哺教育的科教融合实训、对接社会需求的校企合作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创业实践,以及有效衔接校外实习、优势互补的校内实习实训共六大平台作为培养支撑,实现学生实践能力从基础层到创新层的逐步提升。新的培养体系专业课实践环节占比达40%,依托实践培养体系、大创和学科竞赛,将创新和实践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
国际化教育教学环境建设统筹推进
教育教学环境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五年来,电气学院多措并举,全方位多层次打造国际化软硬件教育教学环境。以拓宽实践教学平台及国际交流渠道为重点并充分发挥高端外专项目作用,统筹推进12个英文课堂建设、6个国际化实验室共建、22个国内外实践基地创建、77项海外联合培养、110场海外名师国际前沿讲座开设。在教育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导师配备等方面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革新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提升人才培养的软实力。建设科教融合型实验室,促进国际前沿和最新成果引领和支撑教学。实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为学生制订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尽早参与科研工作,锻炼并提升创新能力。逐步增加全英文教学的覆盖面,从2012年覆盖1个试点班到2016年覆盖3个班,聘请海外高水平大学教授和领域专家,达30%本科生的实现全英文国际化教学或主干课程实现英文授课。稳步推进MOOC课程建设。
“引进来”与“走出去”,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体系的有力保障。电气学院加大人才“引进来”与“走出去”力度,创建了一整套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引进、落地、管理、评价机制,引进全职外籍教师,解决海外师资引进长期性、连续性、学科契合问题,引育结合,通过与海外教师手拉手对接和派往海外高水平大学研修,打造一流国际化师资队伍。现拥有海外博士学历或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留学或研修经历的教师达总教师人数的70%,较2012年的32%相比,增长38%,实现翻番。累计派出21名骨干教师赴世界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进修,带动教学改革及发展,教学改革与建设成果丰硕。五年间,共获批教育部教改项目5项、北京市教委教改项目2项;累计发表高水平教改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
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2016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6年学院全面修订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新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教育教学环境建设统筹推进及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促进学院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学生国际化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显著增强。5年来,本科生参加学科竞赛共获国家级奖项47项、省级奖项61项,获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45项,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39项。毕业生深造率约49%,其中进入“985”和“211”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攻读硕、博学位学生比例为90%;出国深造比例约10%。


国际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国际交流合作和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向纵深发展。获批“111引智计划-主动配电网大数据分析与处理创新引智基地”1项、“引进海外高层次文教专家重点支持计划”培育项目1项。2015年电气学院入选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是全国16所入选学院中电气工程领域唯一学院。

5年来,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77项,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30%左右。吸引了来自孟加拉国、喀麦隆、蒙古、哈萨克斯坦、印尼、塔吉克斯坦、埃及等国家的46名电气工程专业留学生,且已毕业34名。举办了首届主题为“新能源的未来”的国际研讨会,会议吸引了来自11个国际知名大学和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参会。承办电力电子、电力系统自动化方向国际国内学术会议4次,学术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建设成果吸引了美国普渡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济南大学、东北电力大学等国内外20多所院校先后来校进行交流考察。
新时代对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全院师生将继续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电气工程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