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旧版
01
学校召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座谈会
02
王稼琼一行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
03
我校举办2022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交大要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交大要闻 > 正文

时间:2014-04-02

传承大师魂 共筑中国梦

发布时间:2014-04-02 11:17:15

 52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八九,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演出虽已经结束,但茅老的话黄钟大吕,言犹在耳。试问能做到先生几分,当何以承先生之志?
 
3月27至29日,45名北京交大学子用质朴的表演在舞台上深情再现了中国桥梁专家、交大老校长茅以升先生的动人事迹。校园内上演了“一票难求”的热烈场景,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这部由北京交通大学精心打造的原创话剧,带领师生重温了一代大师的治学之道和崇高情怀,如同一场春雨滋润了师生的心田,引发了一轮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植根教育,思想历久弥新
 
茅以升先生不仅是中外著名桥梁专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由他开创的工程实践教学理念影响深远,成为北京交通大学“知行”校训的精髓。尤为可贵的是,他不仅留下了先进的造桥技术和理念,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的工程人才,成为共和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对于当下的交大教育工作者来说,茅以升先生的工程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着重要的参照意义。许多老师在观演后表示要用茅以升精神作为强大的思想武器,指导自己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土建学院桥梁工程系教授于桂兰观看话剧后表示:“作为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教师,非常有必要认真学习和领会茅以升先生的工程教育思想,注重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从问题出发,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主。”
 
学院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江辉认为,作为交大的青年教师,一定要继承茅老“先习后学、既习又学、边习边学”的工程教育思想,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由感性认识入手,在传授理性知识的同时,将理论与实际、科学与生产、读书与工作、学校与现场紧密结合,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桥梁工程系副教授倪永军将茅以升精神的精髓概括为:负笈苦学矢志建桥,代有传人桃李芬芳。倪教授表示,我辈土木工程的从业人员,首先要立志为国家的土木工程建设贡献毕生精力,不断积累、总结和提高自己的水平;还要注重人才培养,引导学生树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理想和信念。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中心刘明辉老师总结说,茅以升先生为交大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一为勤奋,其二为奋斗,其三为追求进步。先生集行动自觉、思想自觉和历史自觉于一体,身为学者却又超越学者,他给我们留下的是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精神财富,沿着先生指出的道路前行,是我们每个交大人之所幸,也是我们所背负的荣誉和责任。
 
大师情怀,触动莘莘学子
 
话剧《茅以升》是中国科协、教育部共同主办的“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科学家主题宣传活动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为青年学子精心打造的“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希望能够将这部话剧创作打造成为新的校园文化品牌。话剧颂扬了以茅以升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为报效祖国舍己忘我的奋斗精神。尤其是剧中茅以升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亲手炸掉费尽心血建成的刚刚通车89天的大桥,将一代科学大师的爱国情怀演绎得淋漓尽致,深深感染了前来观演的学子们,激起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波澜。
 
“这部由学生主演的大型话剧,虽然没有众星云集的璀璨,但是从学生的视角却更能打动我们。”一位观演同学认真地说。曾几何时,大学生们对空洞的说教已经提不起兴致,教育效果自然微乎其微,话剧《茅以升》却以生动的舞台表达方式直击学生心灵深处,在潜移默化之间实现了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刚刚观演后的同学,请他们谈一谈看完《茅以升》这部话剧后的感受。一位同学激动地说,之前以为这种主题的话剧可能会很古板老套,然而观演后自己深受感动,本剧虽无明显的说教,但茅老高尚的人格和情操却已震撼灵魂最深处。另一位同学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剧里面充满了正能量。以前对我们的老校长没有这么多了解,通过话剧了解到了茅以升的生平事迹,越来越以交大为荣。”
 
事实上,茅以升先生留下的精神财富早已成为交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塑像成为学校的标志性景观,观看纪录片《架桥人》则是新生入学的必修课,从2004年开始设立的“茅以升班”已是学校的著名品牌。
 
土建学院茅以升班学生李思聪表示,看完话剧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茅以升为我们树立了交大人的楷模,通过观看演出,深受茅老精神的感染,对“知行”校训也有了更深理解。
 
2012级传播专业学生李雪说:“茅以升是我们的老校长,每当提及茅以升时,我心中的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图书馆门前茅以升先生的雕像显示出他朴素、谦逊的人格魅力和务实、求真的工作态度,每当我路过图书馆门口,我都暗暗激励自己以后一定成为茅以升先生那样的人,有真才实学不图名利、谦逊温和心怀报国大志。”
 
计算机学院学生弓克说,修建钱塘江大桥时,茅以升先生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顶住重重的困难和压力,争分夺秒艰苦施工。水下作业突然断电,生命面临严重威胁时,身为总工程师的茅以升,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依然冷静沉着地进行着各种操作。茅以升先生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和无惧牺牲的气魄,是真正的共和国脊梁。
 
土木1308班学生亓乐对于《茅以升》话剧感慨甚多。最让他触动的是茅以升先生作为一个卓越工程师的严谨治学、踏实工作的精神和爱国情怀。成大器者,情怀在于国家,而非自我。他认为,正值青年的自己,治学应至精至细,才能在有朝一日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信任。
 
土木1302班方铭典看完《茅以升》话剧心潮澎湃,深深地为老一代学者的坚强和爱国热情感动。“从在图纸上的简单轮廓,到横跨天堑的俊伟长龙,钱塘江大桥凝聚了茅老太多的心血。然而为了迟滞日军肆虐的铁蹄,茅以升先生不得不将这座刚刚建成不足百日的大桥化为灰烬,其中的痛苦与辛酸恐怕旁人难以知晓。演员表演得十分传神,我深深地融入了情节里,眼眶也湿润了。看完整部话剧,我为我是交大的学生感到骄傲,更为自己是一名土木人感到自豪!”
 
梦想接力,点亮青春征程
 
正如一位学生网友在微博上所写:“《茅以升》绝对是一部值得每个交大人去看、去体会、去为之调整自己的人生轨迹、去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话剧”,话剧《茅以升》为交大学子的青春梦想增添了明亮的颜色。
 
一位学生在观看话剧《茅以升》后表示,茅以升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工程人的榜样,他敢为人先,不计名利,甚至不惜自我牺牲,以求得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通过观看演出,自己对如何实现心中的“中国梦”也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计算机学院学生李雄宇至今仍对茅以升先生说的“架中国最坚实的桥”印象深刻。他认为正是这种对梦想的执着,成为茅以升先生“最坚固”的信仰,支撑着茅以升完成了建桥到炸桥直至重新建桥的历史使命。
 
剧中,茅以升先生将自己的建桥梦和报国梦融为一体,正是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最好范例,是弘扬交大精神、传承百年校史的有效载体。学校以话剧公演为契机集中开展了学习纪念茅以升老校长系列活动,引导交大学子学习和传承茅老精神,树立远大的梦想。通过举办“走进茅以升”主题展览、“走进茅以升”实地考察、“学习茅以升”读书会、“学习茅以升”主题知识竞赛以及开展“纪念茅以升”形象设计大赛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运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团支部、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广泛参与,实现了开展学习茅以升活动与引导学生成长服务工作有机结合,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和梦想逐渐在校园里生根开花。
 
土建学院在图书馆茅以升雕像前举行“致敬茅以升老校长 砥砺青春成才报国”主题纪念活动。学院茅以升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和2011、2012级“茅以升班”全体同学参加活动。学生代表声情并茂地朗诵了歌颂茅以升老校长的诗歌《人民科学家颂:丰碑矗立在滔滔江河之中》。聆听着茅老的传奇经历,在场师生再一次感受到茅以升精神的伟大与不朽。在茅以升雕像前,师生集体宣誓,“愿传承茅以升精神,忠于祖国、追求真理、勤奋好学、忘我奋斗、永不言弃,争做祖国栋梁之才”,表达成才报国之决心。全体师生怀着敬仰的心情依次向茅以升雕像献花,向茅老致敬。同学们在活动结束后表示,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发扬茅以升精神,树立建设祖国、振兴民族的报国志向,刻苦钻研奋发图强,以实际行动放飞交大人的中国梦。
 
理学院主办学习茅以升精神活动,呼吁同学们承茅老之德、筑中华之梦。活动通过知识竞答的方式,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茅老先生的生平;通过播放《过桥上学》视频片段,传播茅以升桥梁基金公益活动的力量。同学们在参加竞答和观看短片的过程中,再一次感受到了茅老先生的崇高和伟大,更深地领悟到了茅以升精神的内涵,表示今后要更加珍惜自己的一切,恪守职责,胸怀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祖国建设奉献力量。
 
电信学院以“宣传老校长生平事迹”、“学习老校长伟大精神”、“青年共话老校长非凡一生”三个章节开展学习纪念茅以升老校长系列活动。通过宣传展板,同学们充分了解了老校长的生平事迹和光辉事迹,纷纷在展板上写下自己对茅以升老校长的三行情书,表达对老校长的敬慕。
 
机电学院通过举办“茅以升精神之我见”征文活动,在学院里营造出了“走进、了解茅以升,学习、践行茅以升精神”的良好氛围。
 
正如英语1302班学生孙榕鸿所说,这部剧最触动自己的就是茅老倒数计时炸毁大桥的场景,就好像父母亲手结束自己孩子的生命一般残忍。鲁迅说过,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把最美好的事物在你面前毁灭。“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茅以升为了民族大义决然地做出悲壮之择,更让我们感受到今日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唯有更加执着于自己的梦想,不断地拼搏奋斗,才能对得起前人为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付出的血与泪。”
 
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院士也曾在演出结束后接见演职人员时动情地说,纵观历史从来没有任何时代能像我们今天这样离中国梦如此接近,希望交大学子接下老一辈手中的接力棒,力争让中国梦变成现实。这其中蕴含了对青年学子的厚望,也带给了我们深深的思索:新一代交大人应当树立怎样的理想,当如何将自己的梦想和母校、国家联系在一起?
 
饮水思源唯传承,话剧《茅以升》的大幕已暂时落下,但是相信关于茅老精神、关于交大梦、中国梦的探讨仍在持续,这个春天,茅以升先生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正在绽放,等待着年轻一代的交大学子去不断挖掘和汲取,而他带给我们的感动仍将持续…… 

 52s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文字:王瑞霞

图片:

编辑: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相关链接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