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Q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乘坐电梯至上而下,通过电梯内的能量反馈系统将势能转变为电能,40部电梯年节电60万度;教室里的灯具由红外线控制,学生离开即可自动关闭;食堂里 的燃气节能灶具有锅起火灭功能,节气率达40%;落到校园里雨水被收集、经过三级过滤系统后引入明湖,再通过地下管道连接校内图书馆、思源楼等绿地的自动喷灌设备,全校实现70%以上的绿地采用湖水(中水与雨水)浇灌,年可节约自来水5万立方米……节能形式多样、设施无处不在。
科技,已使北京交通大学的节能工作从最初的节约转化为向科技要能源,已使节能理念和行动深入到了校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发挥科研优势 实现节能创新
经过学校电气工程楼,细心的人们可以看到几个高近两米的桩子,它们是用于给新能源电动车“加油”的充电桩,未来一年间,学校将建立起包括90个交流充电桩和10个直流充电桩的微网系统,满足100辆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行。
我校的节能工作在高校中起步早,起点高,有特色,最突出的是发挥学校科研优势,并建立了校园科研与后勤的合作机制,将后勤系统作为学校教师科研的实验基地,既可以推进验证教师的科研成果,又能使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获得了雄厚的科技支撑。
百辆电动汽车示范项目就是学校电气工程学院新能源研究所姜久春教授科研团队运用已有科研成果,依托北京市科委“规模化应用电动汽车对区域配电网的影响研究”和科技部“含电动汽车与光伏发电的微网技术合作研发”两个项目开展实施的。项目组将分期分批通过车辆租赁的方式鼓励交大老师使用电动汽车,宣传节能环保理念,并在该微网平台上继续深入研究微网能量调度策略、电池储能、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等主动配电网关键技术。不久的将来,百辆电动汽车将成为红果园的又一道靓丽风景。
在节约型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不断迈出探索的脚步,早在2002年,学校就注册成立了“北京北交润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节能产品与节能技术的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现在业务范围已经拓展到兄弟院校及外省市。学校注重理论研究以指导节约型高校的建设,多项节水方面的课题已经在北京市节水办立项。2010年,学校成立低碳研究与教育中心,促进低碳技术与经济领域的跨学科研究。
目前后勤集团与电气学院研制的远程抄表系统已成为成熟产品在市场上推广,并在校内家属区使用。校电气楼上安置了正在试验阶段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每年供应5000度电,随着实验的推进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风力变流器研发平台重点研究风力发电的核心技术,研制的1.5MW双馈风电变流器已实现批量装机,打破了国外在风力发电核心部件的垄断,2MW直驱风电变流器已经在风电场试运行并批量投入使用。
至今,经学校试用、协助开发并推广应用的“绿地微喷灌系统”、“智能化浴室管理系统”、“LED感应节能灯”、“无负压供水系统”等节能新设备、新技术达50多项。2012年,学校与节能相关的科研项目有24项,学校推进的节能科技改造项目达18 项。
加大技改力度 助推节约型校园建设
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节能工作,把服务节约型社会建设、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学校的重要责任,设有以主管校长为组长的节能领导小组,后勤管理处有专人主抓节能工作,后勤集团有节能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在保证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的合理需求前提下进行科学管理,同时,学校多次投入经费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积极探索构建节约型校园的新思路新途径。
虽然推动基础设施改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学校总是抢占先机,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创下了数个第一:学校的节能监管平台项目在北京高校中首家通过住建部、教育部验收,通过节能监管平台对全校的用能设施、用户进行全面计量、监控。是北京市率先对供暖系统全面采用分时分温改造的单位,每年节省经费近300万元。学校于1991年第一个提出“污水资源化”理念并获准建立洗浴污水处理站,被北京市列入1993年全市节水示范工程项目。雨水回收利用工程也成为首都高校第一家,可回收利用校园内数万平方米内落下的雨水。
如今,基础设施改造已经有了一定规模,成效显著。学生浴室安装太阳能、浴水余热回收装置,日产洗浴热水150-200立方米;淋浴设备全部改为射频卡计费系统,喷头全部更换为节水喷头,节水、节气率达50%。学生宿舍水龙头全部更换为节水型龙头,节水率30%。;全面安装LED节能灯、声控感应光控开关和水泵变频调速设备、电梯电能回馈装置,更新变压器,每年共节电50万度。全校食堂鼓风灶、大锅灶已更换成节能灶,节气率达40%。2007年进行水量平衡测试,投资100万元更换旧有阀门与水表,完善供水管网。据统计,近10年来,累计节电800余万度,节水4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全校4年多的用水量),在建筑面积增加10%的情况下,用水用电量保持不变。学校两次被评为“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先进单位”,连续16年被评为“北京市节约用水先进单位”,连续10年被评为“北京市节约用电先进单位”。目前学校较“十一五”期间年节约用能7千吨标煤,已提前完成“十二五”节能目标。
“20多年来,学校已经把校园节能工作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以及产业辐射有机融合。这是我们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取得的更大收益。”据校长助理郑广天介绍,学校将继续推进科技节能。全面进行用能指标分解,按照“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将能耗指标分解到全校所有二级单位。学校的节能监管平台第二期建设正在进行中,将实现对全校各单位用能情况的独立计量,为全面实施用能指标分解奠定基础。地下管网信息化建设已列入学校2014年重要修购项目,可将“看不见”的能耗变为“看得见”的,地下管网以三维立体图呈现,便于全面普查和数据统计,项目实施后将大幅提高学校对能源的监控和利用水平。我校的节能工作,就像默默伫立在思源楼后的百年国槐一样,根越扎越深,枝叶越来越繁茂,遮阴挡雨,吐露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