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第三届著名大学中学校长峰会在京召开,本次峰会是由中国教育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教育电视台主办,会场设置在中国人民大学的逸夫会议中心。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科技司副司长陈盈晖出席。来自全国多所著名大学和中学的校长,以及教育出版与教育媒体等单位的一些领导同志参加了此次峰会。
会议开幕式上,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指出,大学和中学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在中学和大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一定要着眼长远,从细微入手,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营造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峰会就如何选拔创新人才、大学与中学教育教学如何衔接、怎样因材施教培养创新人才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数十位大学中学校长、教育界专家领导和企业界代表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宁滨校长应邀参加峰会并发表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演讲。他认为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三个主题:一个是学校,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学生。从学校来讲,要给学生创造好的硬件环境,文化环境和政策环境。第二点,作为教师,要有执著的追求,必须站在学科的前沿,要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适应创新人才培养,否则难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第三点,学生要从大的理想着手,要从小事做起,要有吃苦和踏实的精神,创新是要有积累的,要厚积薄发的。
大会发表了《第三届著名大学中学校长峰会宣言》,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当前中国正处于从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选拔和培养创新人才。大会认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基础教育做起,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要营造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创新文化,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和氛围。大会认为创新人才的选拔要以考试和招生制度的改革为突破口,建立科学的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大会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创新,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使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大会认为创新人才既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基础,更需要创新性思维和创新人格,要注重创新人格的养成,注重激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品质,注重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的学术品格,注重培养学生严谨勤奋的学风和创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同他人团结合作的协作精神。大会呼吁教师、校长和教育机构,要在实践中打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大会强调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要深刻认识创新人才的选拔的意义与价值,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努力开创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