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教育外事工作会议12月1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外交部部长杨洁篪、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校校长宁滨教授、副校长李学伟教授及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刘延东在讲话中特别指出,我国教育外事工作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牢牢把握党和国家外交外事大政方针,创新思路,拓展功能,主动适应国家改革发展新形势和世界大变革大调整趋势,积极参与教育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充分发挥学校民间外交作用,推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向深度广度发展。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完善多层次、宽领域教育对外开放格局,立足基本国情,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和吸引国际化人才,特别是世界一流的领军人物和专家学者,建立合作平台,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学科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要加强学校对外交流合作、出国留学、来华留学、人才回国及国际汉语教育推广工作,注重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推动教育外事工作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开创我国教育外事工作的新局面。
袁贵仁指出,教育外事工作必须把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上,放在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上,紧密结合国内工作大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是做好教育外事工作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育外事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新形势下的教育外事工作,要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促进教育改革发展;要推动教育交流合作向更广领域、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要切实提高教育外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受会议邀请,外交部部长杨洁篪 就当前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工作为与会代表做了专题报告。
最后,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做了会议的总结讲话。郝平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外事工作提出了要求。他强调,要解放思想,加强对教育外事工作整体谋划;要开拓进取,努力提高教育交流合作水平;要完善出国留学机制,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要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推动来华留学跨越式发展;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要积极引进优质资源,着力提高教育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