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中国教育报》头版发布了“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揭晓的新闻。报道称,终评会议在京举行,经过评委投票表决,包括我校人文学院辅导员孙慧环在内的10名辅导员获评该称号,其余9位分别为华中师范大学辅导员冯圣兵、上海师范大学辅导员孙雅艳(女)、华南师范大学辅导员李卫东、大连理工大学辅导员杨晓英(女)、河北经贸大学辅导员赵敬兰(女)、复旦大学辅导员赵强、湖南科技大学辅导员皇晓东(土家族)、西藏大学辅导员格桑尼玛(藏族)、四川大学辅导员夏磊(女)。10位辅导员的事迹材料在三版刊登。
据悉,“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共同主办,新华网提供独家网络支持,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宣传表彰一批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辅导员,更好地调动和激励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此次评选活动2009年1月21日正式启动,历时4个月,412所高校推荐的候选人(每校1人)参加了评选活动。评选活动分初评、“100进30”评选和终评3个阶段。此次年度人物评选还采用了网络投票的方式,在“100进30”和终评阶段,在新华网进行了网上投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得到了辅导员、高校师生和广大网民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参与。YP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和活动主办方将通过媒体报道、举办颁奖晚会、先进事迹巡讲等形式,进一步宣传“2008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事迹,深化此次年度人物评选的效果,以带动广大辅导员向年度人物获选者学习,不断提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水平。
YPd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附:孙慧环事迹材料:在志愿服务中挥洒青春
孙慧环,女,汉族,中共党员,1975年4月生,讲师,1998年7月至今担任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生辅导员。2008年担任人文学院2006级8个班(183人)的辅导员。
孙慧环在辅导员工作中,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和可持续发展为追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创造思维。在踏实工作的同时,孙慧环还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运用新的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007年4月,孙慧环借调至奥组委任奥林匹克公园北区场馆群观众服务经理。作为一项专业较强的工作,要实现赛时高效有序的运行,只有建设起一支团结奋斗的观众服务志愿者团队,才能做好一切工作。即使在场馆工作期间,孙慧环仍不忘自己是一名辅导员,她时刻关心、爱护大学生志愿者。
在赛前作计划的时候,她将志愿者服务过程分为:兴奋期、平静期和疲惫期3个阶段,认真分析志愿者在每个阶段心理特征,制订了《志愿者思想教育指南》。她充分关注每位志愿者心理和思想状态变化,及时为其解决问题或提供工作指导,帮助他们尽快调适心理状态,保证志愿者以最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
2008年8月10日,网球开赛的第一天就因雨退票。不满的观众们聚集在场馆门口不肯离去。她和观众服务工作人员一边冒雨为观众分发雨衣,一边安抚情绪激动的观众。面对观众的指责与辱骂,志愿者也有了一些思想起伏。她微笑着,亲自向这些观众道歉,耐心地解释着相关的政策和情况,最终安抚了观众的情绪,也为志愿者做了最好的示范。
奥运会志愿者们用自己的热情微笑和周到的服务,为国内外运动员、教练员和海外游客献上了一张张北京最好的名片。孙慧环本人也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