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编辑、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创新强基——记忆2008·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保障奥运典型集萃》收录我校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党支部和体育部党员教师韩松的典型材料,详细介绍了我校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党支部通过“五抓”机制打造一流奥运餐饮服务和体育部党员教师韩松指导和带领残疾运动员勇夺北京残奥会两块金牌的先进事迹。
“五抓”机制打造一流奥运餐饮服务
——记北京交通大学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党支部
北京交通大学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在奥运期间担负着排球训练馆工作人员、境内外志愿者的餐饮服务以及来馆训练的运动员的茶点服务工作,面对奥运饮食服务层次多、要求高、交通限行等压力和困难,中心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五抓”机制,圆满完成了学校奥运餐饮服务保障工作。
抓班子,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加强党支部对奥运服务保障工作的领导,中心支部成立了奥运服务保障和平安奥运领导小组,配套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由支部委员和党员承担奥运筹办工作的具体职责。以支部书记为首的中心支部班子成员坚持在工作中高标准,严要求,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比如,奥运期间食品安全、奥运场馆工作及服务人员菜谱的制定、交通安全、服务工作等都由支部委员牵头负责,支部班子成员每天坚持十几小时在工作现场组织协调,出现问题现场解决。
抓思想,建立宣传动员机制。饮食服务中心支部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通过全体员工大会、部门班前会、专题会、讨论会、全员签订奥运安全责任书、奥运知识竞赛、“为党旗增辉 为奥运奉献”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办好北京奥运会的重要性,教育引导每一位党员和群众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切实把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全力做好奥运服务工作上,把每一名饮食职工都纳入到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队伍中来,形成“齐心想奥运,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抓骨干,建立工作协调机制。为了使饮食中心各部门形成密切合作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党支部建立了党员联系部门制度,使每一个部门的安全和奥运服务保障工作都有一名党员负责协调。同时,支部要求全体党员把奥运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之中,做到本职工作与奥运需要相融合。
抓安全,建立应急处置机制。为了加强安全工作,饮食中心支部采取技防和人防相结合的方法,请专业人员对中心所有燃气设备、电器线路进行检修、更换,自筹资金为餐厅后门安装门禁设备,在关键部位安装监控装置,在餐厅周边新增安全巡视员。食品卫生检查和安全检查由以前的每周一次增加到每周两次。制定、完善奥运服务工作的防火、防破坏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重大情况报告制度,确保奥运期间饮食服务工作的安全稳定。
抓责任,建立监督反馈机制。饮食中心党支部加强对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层层分解任务,强化安全责任制。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和卫生安全,饮食中心从源头抓起,从正规渠道采购进货,对每个品种都要进行验证。建立反馈机制,针对场馆不同类别工作人员的就餐需求制定了营养科学、品种丰富的菜谱,做到每五天一个周期轮换菜谱,并在菜品的口味上下功夫,餐饮主管每天到就餐人员中了解情况,及时改进,确保服务质量。
北京交通大学后勤集团饮食中心党支部,依托“五抓”机制,圆满完成了排球训练馆工作人员174人、境内外志愿者7000余人的餐饮服务以及来馆训练的11个国家19支排球队运动员的茶点服务工作,实现顾客满意率100%,食品卫生和安全稳定零事故,为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做出了贡献。党支部以奥运服务保障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制度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强化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增进各级干部和职工的主动服务意识,党员始终站在工作第一线,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群众和顾客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瞄准夺冠的赛场靶位
——记北京交通大学体育部教师韩松
2008年北京残奥会赛场上,朱鹏凯获得F12级男子标枪金牌,F57级青素萍获得女子标枪金牌。其中,朱鹏凯以63.07米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赛场上冉冉升起时,或许没有人注意到在赛场一边的教练——北京交通大学体育部教师韩松。
韩松10多年前就开始了解、接触残疾人体育运动。200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残疾人体育竞赛。之后,他便有意识地参与残疾人体育竞赛、组织管理、运动训练等方面的工作,并先后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2005年,韩松被聘为北京残疾人田径队业余教练员,带队参加过第六届、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及各年度的全国锦标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有一人先后两次打破世界纪录。2007年8月,他又被聘为中国残奥会田径队投掷组教练,参加集训工作。在本次奥运会上,韩松带的3名队员,有2名获得金牌,1名队员获得第6、第7名的成绩。
韩松带的队员中有一名是胸椎截瘫的残疾人,要克服的困难比常人大得多,训练很艰苦。作为教练,他不仅要掌握练习强度,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安全保护。队员的每一次杠铃的抓起、放下,作为教练员的他几乎也要重复同样的动作。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这样的训练课有无数次,举起的杠铃有成百上千次。最辛苦的是运动员投出的器械,韩松要去一一捡回来,一次一次的往返,几乎一天有六七个小时在场地上训练。投掷场地上洒下了他辛勤的汗水,留下了他奔波的脚印。
在世界冠军朱鹏凯的眼中,韩松既是一位要求严格的教练,又是一位关怀备至的父亲。朱鹏凯家注海淀区,每天训练结束后,韩松都要送他去车站,直到他上车才离开。5年里无论严寒酷暑,他都一如既往,而对于他自己与朱鹏凯年龄相仿的儿子他却从未有过这样多的付出。为了缓解队员的思乡之情,让他们能专心训练,韩松时常带他们购物,去公园游玩散心,业余时间与他们一起做饭,调节他们的心情。为了备战奥运会,运动员们春节没有放假,韩松陪伴他们一起迎接新年的钟声。
在残奥会上,韩松带领的标枪队员取得优异成绩,这既是国家重视、支持的结果,也是队员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结果,更是教练员不辞辛苦、精心指导的结果。韩松同志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的普通教师党员,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用创造性的劳动谱写了一曲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