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0日下午,由北京交通大学德育研究会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北京交通大学德育论坛”在我校科学会堂隆重开幕。此次论坛分为主论坛与分论坛两部分。出席主论坛并作专题报告的有:原新华社党组副书记、副社长、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北京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徐锡安,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副司长刘贵芹,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首都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民忠,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副校长王永生,学校原党委副书记、思想政治教育专家李士群,北京市思想政治理论课督导、原社科系主任王凤英教授。学校德育研究会成员单位负责人及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全体学生工作干部、班主任、学生代表等也参加了论坛。主论坛由党委副书记高艳主持。
论坛首先播放了反映我校德育工作三十年的专题纪录片《铸魂》。纪录片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我校德育工作发展的历史进程。
随后,王建国书记为本次论坛征文获奖作者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并表示衷心祝贺。nfc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论坛上,李士群教授首先作了题为“关于德育的思考”主题发言,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德育工作的探索,并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殷切的期盼。王凤英教授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过程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王永生副校长在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主题发言中回顾了我校改革开放三十年人才培养的进程,总结了经验,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战略思考。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刘贵芹副司长回顾总结了高校德育工作三十年来取得的新进展,他总结的高校德育工作八条宝贵经验发人深省。市教工委王民忠副书记发言主题为“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他从三十年来首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对首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进程作了回顾和总结。徐锡安教授以自己从事教育工作的亲历,用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历史事件讲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发展的大变化,指出德育工作要主动适应变化,坚持“三贴近”原则、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不断开创德育新局面。最后,王建国书记为主论坛作总结发言,讲到我校德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形成了具有交大特色的基本经验与做法,并指出今后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继承传统,开创未来。
11日上午,本次德育论坛的分论坛继续在科学会堂举行。分论坛由学生工作部部长蔡红建主持。nfc北京交通大学新闻网
首先,校党委副书记高艳以“改革三十年大学生群体特征变化”为题作主题发言。通过回顾三十年教育改革中大学生经历的大事和走过的路,分析、总结了大学生随着社会的改革和变化表现出的具有年代和特殊时段的思想、行为特征的变化与差异,提出要根据学生特点不断更新工作内容与方法;要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委员、著名信息专家袁保宗教授,人文社科部主任杨蔚老师,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处长王化深,保卫处处长裴劲松、后勤集团党委书记杜永平、对外联络合作处处长尹激、学生工作部部长蔡红建、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屈晓婷、教务处副处长张有根、宣传部副部长王虹英、本科生班主任老师鄂明成、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晓、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于亚光、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田宝伟、人文学院辅导员孙慧环等老师分别作了精彩的主题发言。发言中不乏大家在多年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总结出的新提法、新经验、新思索,激励大家思考学生工作。
此次论坛回顾和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交大德育工作的成就与经验,共同探索和研究了大学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挑战,探讨了未来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对指导今后学校德育工作具有深刻的意义与启示。与会领导、专家、学生工作干部一致表示,我们现在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学德育工作仍然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我们一定要坚持改革和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共同担负起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